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牢笼"在产生之初是一个并列式动词短语,表示"包罗、包括",六朝时开始了词汇化进程,宋朝时成词。由宋至元",牢笼"经历了从动词到名词转变的过程,其词义、用法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3.
名化是英语中由其他词性的词,如动词、形容词变为名词的语法过程,名化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法化过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详细地分析了英语中的名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名词"知己"是由动词"知"与代词"己"通过连用逐渐词汇化而形成的,它是句法位置、音韵发展、以及认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知己"连用可见于先秦,在三国时初步完成词汇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后悔"由状中结构"后+悔"词汇化而成。"后悔"结构在先秦就已大量使用,其中"后"是时间名词,意思是"动作或事情完成之后",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词"悔","悔"的意思是"后悔"。汉时"后+悔"结构开始词汇化,汉以后基本词汇化为复合动词,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导致"后悔"词汇化的动因一是"悔"的语义要求,二是"后"与"悔"的一个义素义重合,三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大趋势的影响,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中考察了"当"字的本义、"当"字作名词的用法、"当"字作动词的用法、"当"字作的副词用法、"当"字作介词的用法以及"当"字作连词的用法,对"当"字语法化进程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当"字在词义引申、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句法结构的限定、语义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一步步虚化,由表示"田土(或其他事物)边界或相连之处"的一个处所名词演变出了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它的叙事接近口语,对话中保留的口语成分较多,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活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从"字是古代汉语中用法比较灵活的一个词,由最初的动词词性,演化出名词、形容词、介词等,并且用法较多。运用定量统计和穷尽分析的方法,将《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从"字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作动词、介词、名词、形容词的用法,以及构成的固定词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09,(24):31-32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转类构词法和复合构词法的特点总结出名词化短语动词的含义,并结合英语新闻报道用语简洁性特点和大量实例,分析了名词化短语动词在美国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情况,以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掌握和使用这类词汇。  相似文献   

11.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被"虽然保留了名词、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表示被动之意。在"被"字语法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被字式。可以说,被字式的发展与"被"字的语法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法角度观察,光杆动词、动词短语、小句都可以发生名词化,但固化程度不同.固化程度较高的名词化可以在词典中予以标注,固化程度较低的名词化不必标注,而是由说话人在语境中通过计算(computing)产生.汉语中动词的名词化用法是通过构式派生(derivation by con st ruction)的,没有形态标记,名词化用法固化程度较低,这是造成汉语语言学界对其长期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的"指定"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动词,二是用作副词。"指定"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唐宋时期"指X而定"和"指定"两种格式并存,开始出现了词汇化倾向,到了宋朝由连动短语演变为动补结构的词。明清时期"指定"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于清代开始出现在状语位置上,逐渐有了副词的用法。本文梳理了"指定"的词汇化及副词化的历程并简要说明了其动因机制,并且指出了现代汉语中"指定"和"指不定"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双重否定结构"不无"经历了一个由跨层结构到双音词的发展过程。"不无"由跨层结构变为动词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其中"无"句法位置的变化带动了其词性的转变,为"不无"的词汇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语义的融合、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发展也是"不无"词汇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名词通过转化法转化为动词,能表达更复杂的概念。物象化动词是物象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物象化动词语义范围内,表达相同语义时英语更多采用综合型表达法,而汉语常常用分析型表达法。充分利用英汉物象化动词词汇化差异,克服英汉语际负迁移,能够有效帮助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不同处着眼,对英译汉中,名词转译成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形容词转译成动词、名词或副词,副词转译成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介词转译成动词、连词等的用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词汇化动词 NP”的口语用法是当前社会中年轻人较为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有蔓延的趋势,但是严格地按照语法来讲,这是一种错误的语法格式。本文在列举种种“词汇化动词 NP”语法格式个例的同时,还对它们作了结构上的分析,发现这种本不能带宾语而今又能接宾语的动词都是词汇化了的动词,“词汇化动词 NP”新用法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以及这种动词结构的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动词在日语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数量仅次于名词,语法功能也是其他类词汇无法比拟的.而复合动词占动词的很大部分,使用频率也相当高,表达的意思比单纯词更为具体、形象、精确.但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它的词义把握却不那么容易.本文认为"ぁげる""ぁがる"不仅作为动词有很多含义,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要素语义更为丰富.单就前后两要素语义相加,就没法准确地把握复合动词"-ぁげる""-ぁがる"的实际词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国内学者对动词名化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动词名化是动词"名物化"还是动词"名词化"。"名物化"的说法最早是由《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1956年提出的,它把句子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看做"名物化"。史振晔根据"词义"来定词性,赞同动词名词化,只承认带有名词、代词定语的动词和词组是名物化。(《试论汉语动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