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探讨从700年前南宋灭亡时诞生至今的澳门文学发展历程,提出澳门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概述当前澳门文学的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2.
澳门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开拓其中的文学资源。一般而言,澳门文学自身的成就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澳门文学资源就相应贫乏。澳门历史上曾与汤显祖、贾梅士这两位中西著名文学家结下不解之缘,在现代又与著名小说家郁达夫等有了剪不断的关系。这些文学资源都不必通过学术确证来获得,而是可以通过作品分析进行相应的推论。在文学资源的开发中,对文学家行迹的某些分析和想象,同样可以开发为与澳门文化相关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澳门文学的周边创作环境有关。在我们肯定澳门文学周边环境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客观地看到澳门文学创作环境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港澳文学中,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有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殊相。就以1920年代开始、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澳门诗歌而论,已与香港新诗分流,形成了华文作家与土生诗人互补等特色。澳门新诗评论多为具体作品评论,理论研究极少。澳门的诗评家主要有黄晓峰、陶里、云惟利、郑炜明、李观鼎等。  相似文献   

5.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相似文献   

6.
从澳门文坛实际情况看,澳门文学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1)中西文学中与澳门有关的创作。中国从明代开始就有许多文人到过澳门,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澳门形象”,著名的如汤显祖、屈大均、魏源、康有为、丘逢甲等。西方文人最早到澳门的是葡萄牙大诗人贾梅士,其后有庇山耶...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澳门文学编年史》的节选之一。《编年史》以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为主,兼及作品单行本的出版和有关文学活动,以还原澳门文学的真切史实。这部分节选记录了1960年1月至3月澳门文学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8.
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构成中国文学的三维空间,从文学自身的特性来说,是应该跨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没有在正史篇章中提到台港文学,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台港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同源支系,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得到体现,此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澳门文学的历史,论述了澳门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分期,总结概括了澳门文学的主要特点;并着重论述了过渡期澳门文学空前繁荣和澳门文学形象开始树立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标志。在特殊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地理背景下,澳门文学形成了独有的审美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第一,融历史感悟于现代意识之中;第二,浓郁的都市平民色调;第三,中正、温和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的澳门华文文学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澳门华文文学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八、九十年代为澳门文学形象的建立期,在诗、散文、小说和批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路遥作品20余年的接受史上,存在着这样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路遥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持久的欢迎以及批评家普遍的认可;另一方面,路遥又长期受到文学史家不同程度的冷落与忽视。因此,有必要带着“问题意识”,对路遥及其小说的美学价值重新进行文学史意义上的阅读:考察路遥已有的文学史“状况”,探析路遥应有的文学史“位置”。只有抓住作品“客观事实”这个文学史的核心,才能尽量减少或避免特定文学史观与意识形态所造成的文学史误读,降低文学史的疏漏与缺憾,更为全面、客观的文学史书写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作为西方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现象的乌托邦文学,尤其是乌托邦及反乌托邦小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在中国尤其为甚。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遮蔽了我们对西方文学史整体景观的了解与鉴赏,也阻隔了我们获得有价值的文学思想资源的可能性。作为研究存在的亚小说文类,乌托邦小说及反乌托邦小说能为我们走近存在,走近人自身的生存境遇,反思我们的文学观,进而重写文学史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漫长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真”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一部现当代文学史,既是现实主义的兴衰史,同时又是何谓“真”的往复论争史。而当代文艺批评抛弃了这一范畴,需要追问的是,如果它对新兴的文学现象确实没有阐释效力,何以对另一批读者而言,“真”恰恰仍是他们批评的利器?作为一个涵盖面十分广泛的概念,现实主义全盘失效了吗?其中哪些部分遭人厌弃,还有哪些部分生机盎然?各自原因或依据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小说史略》出发,并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可以对作家创作动机形成几点思考:作家创作动机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影响作家创作动机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满足自身需求的内在因素,二是社会、市场、读者等外部因素,对于两者,作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两者又密不可分;“学者作家”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感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本体意义上的悲剧特别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上古四则神话中可以看出文化背景、民族性格、审美趣味等文化心理是这种情结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鸳鸯蝴蝶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文学流派,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对其实行批判、打击的新文学相比,鸳鸯蝴蝶派却占有绝对的市场控制权,拥有新文学所不及的广大的读者群。本文试图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探讨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革文学修辞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革期间的话语权更迭,时代选择了工农兵作为新的话语主体,同时采用集体言说参与符合当时意识形态所需的学体建构,这种修辞策略使话语主体在审美意义上自由出场的可能性被堵塞,实际上造成了中外学史上最为特殊的话语主体缺席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一部好的文学史需要在内容上兼顾文学和历史两方面的内在要求,才能合理地反映文学演变的真实面目。在这种定位的基础上,还需要正确地把握历史叙述和文学评论两者之间的关系。《英国文学简史》成功地处理了上述问题,在历史的叙述中阐明了文学史的意义。在写作上,它也不失文学语言的特色。是一部出色的文学史作品。  相似文献   

19.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人藏书家编撰之藏书目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学术史的角度看,《郡斋读书志》目录体例的创制、图书类目的设置以及序与提要的撰写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也是一部带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性质的札记,是了解宋代文学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文献。赵希弁《读书附志》在文学批评上对《郡斋读书志》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作家彭学明的长篇纪实散文《娘》引发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性别人群的阅读、传播和言说兴趣,其热销和持续发酵,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精神症候。首先,《娘》个人性与普世性相融汇的特质,使得它成了不同读者观照历史、政治以及自身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照亮与作家有着不同生存经历的读者走近历史、探究真相的一盏灯;其次,《娘》提出了如何爱、如何孝顺,以及如何重建家庭伦理的社会问题;此外,《娘》反映了"我"接受现代意识的规训这一深层原因,"我"努力寻求他者认同、终于失效以至返回娘代表的传统意识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共同境遇。故而,《娘》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