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让阅读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一)让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贯穿课堂。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设计的教学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岂不知,这只…  相似文献   

2.
"戏剧化体验阅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层阅读走进深层阅读。即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如演员(角色)、表演场地、故事情境等,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文本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在角色体验、场景体验、语言体验、情节体验等多维体验中,培养创造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现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一、激活兴趣,主动参与1.创设情境,激活参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主动学习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提高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应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入手,通过目标引路,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遵循思路读书法、温故知新读书法、质疑解难读书法等方法的指导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从"读会"到"会读"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读得少、"填鸭式"阅读等教学现象,这样就会使阅读练习的过程过于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徐州市开展"学讲计划"为切入点,探寻其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自主阅读质疑先学为基础,引导学生任务探学,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主动表达理解感知,增强理解和感知体验,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探讨以"学讲计划"引导学生领会阅读英语,利于活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便于学生在先学和互学探究中形成正确语言表达思维,提高综合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为关键,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找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其中包括:从对题目的剖析中寻找引思点、从文本空白处寻找突破点、在阅读比较中寻找探究点和在矛盾质疑中寻求激趣点。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把阅读作为机械的教授过程,只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技巧,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读者)与作品(作者)的真正对话;应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阅读文化和习惯的积淀。放手让学生品读、感悟、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按以下四步进行。一、激发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  相似文献   

12.
获取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建构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参与了"体验学习"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概括起来就是:开展体验学习,让课堂"动"起来。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活泼新颖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文本学习,探索解疑。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懂得在逆境中不要放弃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实现阅读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构建有生机的绿色生态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自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文本;设置个性化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体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宜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融入自己的情感,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真情体验,快乐地学习语文。本文就此着重谈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三大功能:(一)激活参与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促进经验转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三)丰富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出了释放体验式阅读教学功能的三种方法:(一)放下包袱,在阅读中敢想、敢悟;(二)创设情境,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三)给够时间,在阅读中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足学生的阅读时间,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唤起学生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个性化阅读教学一定会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阅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漫步,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拥有重要地位,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与内容,需要教师予以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新课改之势,转换英语阅读教学陈旧思想,以打造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英语阅读中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旅行",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逐步对英语阅读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当中,进而有利于教师逐步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如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数学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就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上述观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