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上古前期(西周以前)上古前期,“得”字是“获得”的意思,只作动词用。我国最早的文献甲骨文里,“得”字已经出现了。甲骨文中的“得”字从又持贝,纯属“获得”的意思(甲骨文中的“获”字亦作从又持佳;“得”、“获”两字不但构造相近,而且意思相同),例如《铁云庄龟》第百十六页:“不绍龟()贞”,又第百四十四页:“()不”。《左传》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说文》:“得,行有所(,古得字)也”。这些早期的文献和注释里,都告诉我们“得”字最初是“获得”的意思。在《周易》、《尚书》、《诗经》里①(《周易》“得”二十三见②,《尚书》“得”十一见,《诗经》“得”十三见),“得”  相似文献   

2.
1984年,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致中国第一届《周易》学术研讨会的贺信中,提出了“周易是宇宙代数学”的命题。这一命题受到国内外易学界的普遍赞扬和认同。但是,冯先生却说不出周易宇宙代数学的代数符号和数值为何。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华裔数学家焦蔚芳先生建立起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理论体系。这一个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是焦先生对易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本文的目的是想对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作一调整,使其更加丰富和精确。不当之处,请焦先生和易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1984年,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致中国第一届《周易》学术研讨会的贺信中,提出了“周易是宇宙代数学”的命题。这一命题受到国内外易学界的普遍赞扬和认同。但是,冯先生却说不出周易宇宙代数学的代数符号和数值为何。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华裔数学家焦蔚芳先生建立起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理论体系。这一个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是焦先生对易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本文的目的是想对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作一调整,使其更加丰富和精确。不当之处,请焦先生和易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论苏涣     
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对李、杜,特别是对李白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但其中《杜甫与苏涣》一节对苏涣的评价,我还有些不同的意见。全书的最后一句是:“如果要从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选出‘人民诗人’,我倒很愿意投苏涣一票。”郭老摘下了杜甫的‘人民诗人’的桂冠,我是很拥护的,因为杜甫佟管对人民很同情,但并没有背叛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但郭老又把这顶桂冠戴在苏涣头上,我就不敢投拥护票了,因为不仅苏涣的文学成就不能与杜甫相提并论,而且比起杜甫大量的真挚地同情人民的诗篇来,苏涣也逊色得不可比拟。杜甫都不能算“人民诗人”,苏涣就更不够格。在我看来,与其说苏涣是“人民诗人”、“造反诗人”,还不如说他是任侠诗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易》是先秦典籍中一部比較完整、但是比較复杂的书。它具有一套完完全全的符号体系,作为贯串全书的綫索,故觉其完整;而却在不同时期穿上一层又一层、一件又一件的外衣,故比較复杂。脫去它一层又一层的外衣,还其庐山真面,实大非易事。我过去对此也曾涉猎,写过一篇《易学象数別論初衍稿》,后来因搞别的,就放了下来。最近看到馮友兰、李景春、任继愈、高亨、高文策、李镜池、沈瓞民諸先生的有关的論文,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对《周易》的不同的看法,开展了“百家爭鳴”,不禁見猎心喜,想把自己的一孔之見也提出向同志們請教。我想在本文談的共有五个問題:(1)《周易》究竟是不是一本卜筮之书?(2)《周易》的思想內容是发展的,和不是“封閉了的体系”。(3)《周易》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辯証法的成分及其阶极性。(4)《易》《周易》和《易傳》的成书时代及其相互間的关系。(5)我們应如何对待《周易》及整理《周易》?  相似文献   

6.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7.
<正>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以卓绝的艺术形式,充满革命的激情,深刻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政治的和艺术的轰动效应.受到社会和人民的独钟.在他“献给现实的蟠桃”中,最为鲜亮和厚重的是他的史剧创作.郭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他是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诗人式的浪漫主义、主情性地表现自我贯穿在他的全部文学创作之中.他说;“广义地来说吧.我写的好些剧本或小说或论述,倒有些确实是诗的.”②他还认为剧是诗的分化.是诗的一个分支.所以他总是以诗写戏,戏也便成了诗.他把早期几个剧本称为“诗剧”并收入诗集,人们把他前期写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和中期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也往在当作诗歌来读,都说明了他始终是以浪漫主义诗人的激情和手法来营造他的历史剧金字塔的.郭老在1946年的一次关于历史剧的讲演中,借《诗经》的赋比兴,把历史剧分为三类.一是准确地再现历史的事实(赋),二是以以历史比喻今天的事实(比),三是依据对历史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理想、个人的感情进行再创作(兴),并说:“我的《孔雀胆》与《屈原》二剧,就  相似文献   

8.
读《光明日报》1982年4月16日转载《文艺报》同年十一期发表的郭沫若《读诗札记四则》,获益不浅.编者按语说:“郭老一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十分关怀,并颇多建树”,确是的评.但札记第一则《大江东去》和第三则《水天空阔》,尚有一些疏忽致误的地方.特别是第一则,虽然郭老说法新异,但总觉得仍有问题.今不揣浅陋,将个人的意见提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关于第一则《大江东去》.首先,郭老说:“赤壁之战的当时,周瑜年二十四.”这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9.
最近,重读了郭沫若的《驳〈实庵字说〉》(收于《沫若文集》11卷《羽书集》,深感郭老在古文字研究中的真知灼见,确为常人所不及。郭老《驳〈实庵字说〉》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当时,陈独秀的《实庵字说》在《东方杂志》上连续发表,郭老专门撰文驳他的第三回关于“臣民氓宰奴婢仆童妾”的说解,以及他的结论——中国的奴隶是家内奴隶,并不从事生产事业,和希腊、罗马的根本不同,因而不能认为中国的古代有过奴隶制。这一结论是十足的臆断。正如郭老所说:“《实庵字说》的撰述也就是想从古代文字中找出证据,以求坐实这个臆断  相似文献   

10.
论_周易_的著作年代_答郭沫若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周易类释》稿蒙于百忙中审阅指正,谨申谢意.前读大作《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关于《周易》一篇,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分析,开辟了研究的新途径,颇著成绩,非常钦佩.我的研究《周易》,就是得您的启发而进行的.来函提出关于《周易》的著作年代问题,并惠赠大著《青铜时代》.您主张《周易》编  相似文献   

11.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12.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文化典籍,它在思维科学及认识论方面的价值,以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影响已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易”有“交易”(穷究事物之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其萌芽期可能在殷周之际。《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在著作中提出关于徐干文中盈满“齐气”。后来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觉得“齐气”为徐干的气性和文风,这又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已故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奴隶制时代》一书,对先秦社会的研究多有精辟见解。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读了此书中“墨家节葬不非殉”一文,觉得有不妥之处;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请大家讨论指正。 墨家主张“节葬”而又“非殉”,这是我读了《墨子》和《奴隶制时代》后新的体会。郭沫若提出墨家“把物殉看得比较重,而把人殉却看得比较轻”;进而导出了他的“墨家  相似文献   

16.
“贝”是《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下称《说文》)第六卷下篇的一个部首.《说文》对“贝”字的说解是:“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段话除了说明“贝”字的意义和造字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概述了在我国“贝”用作古代货币的兴衰历史,是考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对于“海介虫”,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介虫之生于海者.”贝是生活于江河湖海并长有坚硬甲壳的软体动物之总称,如蛤、螺、蚌之类.贝在《尚书·禹贡》、《尔雅·释鱼》等上古典籍中屡见记载.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论证了杜甫的“抑屈扬宋”问题,认为杜甫是抑屈原而扬宋玉的,这表明了杜甫的地主阶级意识特别森严。白敦仁同志不同意,写了《评所谓“抑屈扬宋”》进行反驳。他们的意见谁对?我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后,认为还是郭老的观点正确。一白敦仁同志在文章(以下简称“白文”)中列举了不少例证,说明杜甫一生对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是儒家六经之首,又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被当代人称为演示宇宙运动、人生真理的大代数。它的经文简略艰涩,十分难懂,符号系统又高度抽象,因而《易经》一直是中国古籍研究中的难点。房松令先生从1980年起,即开始进行《易经》研究,很快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的《易经》研究引起了国际易经界的注息。最近他又推出了三卷本的《学易必读》。上卷《周易真解精述》刚一面世,《光明日报》很快就作了报导。著名哲学家、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致函作者,称该书“体例新颖,考订精详,新意迭出,极符青年初学要求,全书三册,实为完壁。”表示企盼看到全三卷。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止礼先生也致函作者,指出该书“确为学易必读之书,可以光大易林。”这充分说明了此书的出版价值。 我无力对《周易真解精述》一书作全面深入的评述,仅就书中那些独辟蹊径的爻卦绝唱谈谈粗浅的体会,敬请专家指正。 《易经》经文记述着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经文本身是通过对历史往事的记录来启发人们对人生真理进行思考,彰往以知未来,把握宇宙真谛。作者为了阐发易经经文和数理的底蕴,曾对经文的历史内容和符号的哲学意义做了仔细地考察,然后在对每一条经文作了训诂考证、今译、解  相似文献   

19.
《黄钟与瓦釜》是大文学家郭沫若在一九六三年写的一篇杂文(现已选入中等师范学校《文选与写作》教材),却到一九七七年才发表。发表时作者写有《附记》,说“这是一篇未发表的旧稿”,“偶然重见,以为亦可击刺‘四人帮’。”显然,文章是有的而发,有指而论的。郭老的“附记”,铮铮然有金属撞击声,体现了这篇杂文很强的战斗性。这也正合了鲁迅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一)“食货志”名称的由来及其编撰体裁“食贷志”之名,始自《汉书》。但“食货”这一名词,却是从《书经·周书·洪范》篇中而来。《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简言之,“食”指的是生产范围内的事情,“货”则属于流通范围里的事情。在二十五史中,关于中国古代“食”与“货”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但在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