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导引梳理思路 《墙上的斑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西方现代小说中的一篇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学生初步了解西方现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西方现代文学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基本认知。这篇小说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意识流的动感与美感,“我”的六次意识流动的主题非常鲜明,与外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身处战争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忧虑,以及对自然朴素的生活、对自由境界的极度向往。  相似文献   

2.
一、从对自然的态度看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西方文化则是“天人相分”,而中华文化是“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受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生存,为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常常是独立地面对自然,搏击大海,从而养成了求新、求变、好奇好动的民族性格和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西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凡与神均一分为二,界线分明,强调二元的并存与对立。而在平原农耕气氛中生长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忽视的细节和意象,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作的隐喻性的阐释。认为,小说中的“荒诞”主题揭露了西方社会道德与明的荒廖和虚假,反映了奥氏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4.
运用精神现象学方法考察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是一个被多数人忽视的主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格与现代性的世界本质的内在关联,客观上要求我们完成“能力”的精神现象学考察,能力是人的自然本质的现代化呈现,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的意志表达.西方马克思主义单方面强调大学生自我精神无限扩张和私欲的无限膨胀,忽略历史理性前进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肢解了80后、90后的社会存在.借鉴拉康的“幻象”理论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的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审美语境上的差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空间构造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形态构成是“动点透视”,具有灵动多变的表现力;西方风景画则严格遵守科学的“焦点透视”法,具有模拟自然的再现性。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偏重“精神体验”,人与自然互相交融,追求“畅神”之境界;西方风景画则趋向“直感体验”,人与自然对立存在,追求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代表性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西方文学的自然与文明对立主题,是具有现代性的主题。现代性是处在现代条件下的人对现代文明的感觉和态度。18世纪以来的西方众多作家赞美大自然和自然人性,批判现代文明,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性特质;作品所表现的以自然对抗文明的主题,具有了现代性批判的深度。西方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现代性批判主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故意要与现代文明唱反调,而是为了呵护本真自然的人性、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尤利西斯》主要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表达了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视角,分析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这三个主要角色的梦境、幻觉、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来论证《尤利西斯》是一部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史诗。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笔下的异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民族是一个在历史上屡遭劫难的民族,客居他乡而游离于两种互相冲突的文化之间的犹太裔美国作家,更具有一种强烈的被世界排斥、抛弃的心态,因而,在他们的笔下都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化的“精神孤儿”。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赫索格》,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房客》,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波特诺伊的抱怨》等,分别表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表现了人与环境的对抗。这种异化在本质上代表了西方普通人的一种共性,是西方社会精神悲剧的真实写照。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不注重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把具体纷乱的生活巧妙地非物质化,而表现为紊乱的心理状态,是这些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和表现形式上都趋同于当代美国文学乃至整个当代西方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论但丁、歌德、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完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西方文学中的一个基本主题——道德完善的主题。道德完善主题的出现与发展既与西方固有的宗教氛围有关,又反映出西方近代历史发展特别是精神发展的印迹。作者从最能体现道德完善主题特征与发展变化的三位大师——但丁、歌德和托尔斯泰的创作出发来展开论述,既对西方近代文学中道德完善主题的发展脉络有所描绘,更对他们在表现这一主题时的独特之处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西方有学者认为:“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和哲学有两个对当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主题: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对家庭的承诺。中国的传统和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代概念是一致的—即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可能的选择与自然环境健康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的需求。”①对于西方学者的此种见解,我国学者多倍加欣赏。然而所谓中国文化“对家庭的承诺”,实在是以“多子孙甲”为指归的,因而难以“与自然和谐发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命题“天人合一”,又是否具有现代的意义呢?对于此一问题,我们亦认为难以作出肯定的回答。诚然,西方文化确实具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数学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中西不同的自然观。自然的“数学化”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生产力,但也给西方文化带来许多负面效应。而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受“数学化”的限制,对于西方文化摆脱当前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精神表现,这一点和中国写意性绘画“直抒胸意”的艺术追求有着惊人一致性,两者都追求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但表面相同却不能掩盖其中实质差异。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能动的控制、奴役自然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在人身上,这三种属性是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一)“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中同时渗透着社会和精神的因素,具有社会和精神的表现形式;(二)“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但社会的存在又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条件,同时也离不开意识的参与和作用;(三)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但人的意识必须以人的自然存为基础,同时人的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和反映。  相似文献   

15.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的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主题是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做人教育是21世纪的世界教育主题之一。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我国历来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的改造和社会的合作,使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异化”的人,不单纯指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合、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学会做人,就是在这诸多方面求得和谐、自然、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然山水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永恒主题,有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缘。自然山水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寓意的象征,山水代表着宇宙自然。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中国人移情于山水来传达内心的深情,是灌注了主观性情的人化自然,是自然与人的生命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宗教神话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化凝定,潜埋着人类最深层的化一心理结构,这种深层的结构原则构筑了化赖以传承的桥梁。“十”字既是基督教神学信仰的象征,又是《圣经》化的深层结构语码:“十”字具有超时空、跨化的语用特征,体现着基督教《圣经》最基本的化精神和价值取向,蕴涵着人类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欲求超越自我的双重努力;“十”字结构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思维构成原则,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精神见之于现象的自然历史说、社会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论;“十”字结构具有生成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化功能。正是这一化功能铸塑了后世西方学的基因密码。基督教对于后世西方学的影响虽直接表现在学对其主题、题材、人物、情节等的借用上,但《圣经》化中固化下来的人类意识的架构——“十”字结构,才是西方学导源于基督教的妙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化精神的核心是男性化的理性精神。今天对西方化精神的哲学批判和伦理反思是后现代哲学的主题,然而,这种批判意识的发轫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20.
《尤利西斯》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奇作,在纷纭庞杂的内容中,表现出反罗马教会、反殖民统治的倾向,在人物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的精神”这一现代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利西斯》与《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题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创作宗旨就是重铸民族的灵魂,弘扬“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