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灶马的学名叫“突灶螽”,属于直翅目蟋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  相似文献   

2.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 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3,(5):52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蛛丝"是指蜘蛛吐出的丝,自然是很不明显,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是什么呢?如果是指马的蹄印,马那样的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与柏油路的古代,留下的蹄印与痕迹应该是很明显的,与"蛛丝"根本无法相  相似文献   

4.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  相似文献   

5.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大多解释为: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现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导性的解释,令不少人以为这"马"乃骑着的大马,非也。此处的"马"并非真正的"大马",而是昆虫中的"灶  相似文献   

6.
《语文建设》2010年第10期载吴桐祯老师《为什么这十个字容易写成别字?》中,对蛛丝马迹的解释是:蛛丝马迹是如蜘蛛之引丝,如马蹄能留下痕迹。蜘蛛之引丝是非常细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人骑马到某处干了什么事以后,人可以不留痕迹,可以说自己未曾来过,但人是骑马来的,马会在路上留下痕迹。因此人们就用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辨的迹象……对此,我想质疑的是,既然是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  相似文献   

7.
成语“蛛丝马迹”《辞源》解释为:“谓如蛛之引丝,马之留迹,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辨的迹象。”《汉语大辞典》解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此马不是马     
中午,小东同学拿着一本书到柳老师的办公室,一手摸着后脑勺,一手指着书上的“公安人员从死者的房间里找到了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这句话问老师:“蛛丝马迹这个词语中的马是指骑马的马吗?”望着小东一脸的认真相,柳老师忙放下手中的钢笔,首先肯定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接着,柳老师告诉小东:蛛丝马迹中的“马”不是马,它与拉车驾辕的哺乳动物中的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小昆虫,这种小昆虫学名叫“突灶螽(zhong),俗名叫“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0,(5):52-52
成语“蛛丝马迹”通常用来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蛛丝”确实很细微不易被发现,但马是体型很大的动物,它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应该是很明显的,那么“马迹”又怎么能和“蛛丝”并列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对“马迹”的解释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细菌破案     
在影视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案发现场,法医会对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然而有一些痕迹却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而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细菌正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在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12.
慧眼识天下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一叶知秋”,一个是“蛛丝马迹”。细想的确意味深长。无论是“从一片落叶可以觉察秋天的到来”,还是“从蹄印蛛丝可知马的去向和蜘蛛的所在”,包含其间的道理都发人深省,这就是,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就足以从看似微小的痕迹中发现某种重要的规律或秘密。  相似文献   

13.
宋文洲 《课外阅读》2013,(20):26-27
<正>当你听到中国的奶粉合格率是99%的时候,你觉得是高,还是低呢?如果有一种食品,你每吃一百口就能吃到一口毒物,你敢吃吗?可是偏偏有一种叫"中国奶粉"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食品。就差个"1",不是很不错了吗?这就是很多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品牌和产业不能完成升级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蜘蛛》     
角度之一:蛛丝的作用。蜘蛛的丝在作者笔下其作用可分为两类:其一,蛛丝是蜘蛛捕食生存的手段:其二,蛛丝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有没有不结网的蜘蛛呢?以什么手段生存呢?最后一节作补充,就说得更全面了。教学方法与过程:一、教师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谜语中‘排起八卦阵’”指的是什么?(蜘蛛用蛛丝做网)做网干什么呢?二、学生自读,划出“蜘蛛丝的作用”段落。三、分析蛛丝的作用。“排起八卦阵”“武器”利用“单捉飞来将”生存利用养蜘蛛取丝做东西(生活利用) 蛛丝用在天文学上(科技利用) 蛛丝的作用 (线索一将文章一线贯穿) 角度之二:生动说明。本篇是科普读物,读者对象是青少年,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昆虫知识写得饶有情趣、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易于接受呢?第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8,(13):6-7
版主:同学们,你们爱吃零食吗?平时你们都吃些什么零食?你们认为吃零食是对身体的益处大还是害处大呢?张天虹(高二学生):零食,那可是好东西,我和我的同学都喜欢吃。我们经常三五成群到校门口的超市"集合",搜罗各种美味的零食,然后大吃特吃。谁叫我  相似文献   

16.
此马非常马     
“蛛丝马迹”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一些辞书对于这一成语的具体解释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有个"人妖",他在我们这层教学楼可是鼎鼎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为什么叫他"人妖"呢?因为他眉清目秀,身材苗条,活脱脱  相似文献   

18.
“蛛丝马迹”再也不是“不起眼”的代称了,如今,“蛛丝”已加入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行列。美国军队目前正在大量收集蛛丝,用以制作一种具有强大防护能力的防弹服。蛛丝的防弹能力要比目前防弹服用的纤维B强得多,纤维B在延伸到其4%的长度时就会折断,而蛛丝在延伸到其15%的长度时才能折断。因此蛛丝是一种理想的防弹服材料。美国马萨诸塞州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和分子生物学家,正在加紧研究蜘蛛身上的奥秘,并在研制一种与蛛丝有同样性能的人造线丝。蜘蛛丝是由其腹部分泌产生而成,平时缠绕在腹内。当蜘蛛捕获住一只昆虫时,其腹内的丝马上延伸出来,…  相似文献   

19.
马大一可是他们班的"作文高手"。瞧,同学们蒙住马大一的眼睛,让他摸到什么,就以什么为素材写一篇作文。你猜,马大一摸到了什么?居然是一张白纸!马大一能以一张白纸为素材写出好作文吗?他"作文高手"的称号是不是名副其实呢?欲知详情,赶快去看看《"作文高手"马大一》吧!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一块不算太大的地方","满地乱石,一片废墟",是个残破不堪的"荒石园",却是"昆虫的天堂",是"我"的"钟情宝地",甚至成为了"我意欲从此永远与我的昆虫们亲密无间地生活的美丽迷人的伊甸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在这个荒石园里四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顽强奋斗,将这块"钟情宝地"变成了一座"活的昆虫实验室",最后还写出了长达两三百万字的十卷本巨著——《昆虫记》。他就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