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教师、学生、教材和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四大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内容融入社会和生活的特定情境之中,因势利导,建立融洽、和谐的"情感场",真正有机融合教学要素,构建活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选取教材,创设愉悦的情境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必须从小学入手,在低年级就要有意识地加以渗透.首先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是搭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重要桥梁。目前一些教师在运用教材情境图的过程中出现了用"花"情境图、用"偏"情境图、用"错"情境图等现象。对情境图进行二度打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对情境图进行增补,要善于深入挖掘,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要善于替换信息,凸显教学关键,从而凸显情境图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4.
刘斌 《小学生》2010,(9):28-29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5.
要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尝试从问题情境生活化、注重课堂预设生成和训练学生提问技巧三个方面创设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情境的创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学生的思维进入了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好的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肖春燕 《家教世界》2013,(8X):36-37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情境是否引入小学课堂,与儿童的学习态度的改变呈显著的相关性。情境引入提供了孩子兴趣的开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快乐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从新课标的理念不难看出,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要走出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逐渐过渡到以教材为主线、以生活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针对怎样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创设适合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对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应呈现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追求科学的一种学习氛围.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深奥的概念、法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创设出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老师创设的有疑可思的情境,蕴含着内在趣味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是十分有益的.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认识周长》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情境引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充满数学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一、创设情境“诱说”。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二、矛盾冲突“激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创设生活情境,亲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思维对象具体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教师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或自行设计——牵强附会等现象。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看法。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着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梁慧 《教师》2010,(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自然亲切和真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