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 若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与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乘积代表一个表示过程的物理量,则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与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在某个微小区间△x的乘积具有可加性,即满足△A=y△x,则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物理意义为A=∑△A=∑y△x.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仅用函数关系定量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因为抽象而很难理解和应用,相比之下应用数学图象来描述某个物理过程及物理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中考突出了用物理图象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初中物理图象类型虽不复杂 ,但学生对图象的认识是分散的、不完整的 ,需要通过专题教学 ,使学生上升到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知水平 ,从而搞好初中物理总复习 .一、物理图象的共性1 .横、纵坐标轴认识图象时 ,首先要从横、纵坐标轴开始 ,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 ,以便了解物理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如图 1所示 ,纵坐标表示速度 v,横坐标表示时间 t,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若将纵坐标改成路程 s,横坐标不变 ,则图象反映的是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图 1          图 22 .图象中的点物理图象中任意一个点往往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 .如冰在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如图 2所示 ) ,点 A表示冰在吸热升温过程中处于温度为 - 4℃的固体状态 .物理图象中的“拐点”又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 ,它是两种不同情况的交界 ,是物理量发生突变的点 .如图 2中的点 B表示冰将要开始发生熔化现象 ,点 C表示冰的熔化现象将结束 .3.图象中的线图象中的一段线往往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例如...  相似文献   

4.
高清江 《物理教师》2002,23(3):29-30
新的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会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近两年来 ,各省市中考命题 ,在这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其中有一类题目 ,已知条件是比例、字母或是物理量的关系隐藏在文字叙述中 .学生分析过程中感到已知条件抽象、不明确、不具体 ,解答起来深感棘手 .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将涉及到的物理量列表的方法分析这类题目 ,使物理量的关系更直观、明了 .收到较好效果 ,下面分类说明 .1 已知条件为比例形式这类题目要求经过分析、推理后判断未知物理量的比例关系 …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解题活动中,有时用“若A则B,若B则C,因而若A则C”之类的推理不能奏效, 这时更多地需要观察、联想、感觉、创造.当我们构造出某个新的代数式、新的方程、新的图形、  相似文献   

6.
当题目涉及两个以上的物体,且这些物体在某一物理过程中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时,就可利用数学中的比例知识,找出待求物理量与已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可求得待求物理量(某一物理量或某些物理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7.
一、巧用比例直接了当例1.绿光在水中的波长和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相等,水对绿光的折射率为4/3,则绿光的频率与紫光的频率之比是 A.4/3 B.1 C.3/4 D.16/9 分析作答:作比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是:在弄清楚题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写出所求物理量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一般反映三、四个物理量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而这些物理量之间又常存在着正比和反比的关系.训练学生运用比例法解题,不仅可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还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及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在以《黄岐中学的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为题而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最害怕和讨厌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且讨厌数学的比例竟与年级成正比例关系——年级越高讨厌度越强.在整个问卷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我若不在乎自己的数学成绩干嘛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1.已知AUB={l,2,3,4},A=(1,3},则集合B的子集最多有(). (A)2个(B)4个 (C)8个(D)16个 2.已知映射f:A一B,其中集合A一{一3,一2,一1,1,2,3,4},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在映射f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任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I,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A)4(B)5(C)6(D)73.下列命题假命题是().①若A冷B,则门B”门A;②若AoB,则门A”门B;③若刁B”门A,则A=>B;④若刁B=>门A,则B今A;⑤若A冷B,且B冷C,则A冷C.(A)①②(B)②④(C)②⑤、(D)③④4.bZ=a:是a、b、‘成等比数列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  相似文献   

11.
张景中教授在《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一书中,针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欧氏几何以质量公理体系和以面积理论为核心的解题方法,其中重要的定理是:共边比例定理:若直线PQ和直线AB相交于M点,则S△PAB∶S△QAB=PM∶QM;共角比例题定理:若在△ABC和△A′B′C′中,∠A=∠A′,若∠A ∠A′=180°,则S△ABC∶S△A′B′C′=AB·AC∶A′B′·A′C′,这两个定理在几何证题中是行之有效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定理:定理1等高不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定理2等底不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科中常用数学图像来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用数学图像来描述某个物理过程,这种方法具有直观、简捷、准确等优点,是数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解决图像类问题的要点是,第一,明确图像中的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物理量的单位;第二,认识直线的斜率是哪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若没有物理意义可过横轴(或纵轴)上某一点作与纵轴(或横轴)相平行的直线,  相似文献   

13.
1.比值法要比较物理量A、B的大小,可先求A/B的值.若A/B>1,则A>B;若AB<1,则A相似文献   

14.
电学综合题涉及的物理量众多 ,且相互之间关系纵横交错 ,加之电路结构复杂多变 ,对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 ,是初中物理的一大难点 ,同时 ,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相关题目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中都有出现 ,并且通常作为试卷的综合题 .在近年的中考中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这类题目多以家用电器为载体进行命题 ,并呈现一定的开放性 .图 1例 1 如图 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 ,则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 .(A)○V2 示数变大 ,○V1、○A 示数不变(B…  相似文献   

15.
一、三大关系的内容设某一混合体系是由A、B两种成分组成的,n(A)、n(B)表示A、B的某种物理量的量值(以下简称组分值),n为混合物的与n(A)、n(B)相对应的物理量量值(平均值),a、b表示A、B在混合物中所含量值(或百分含量).若五个量值存在如下等式:an(A) bn(B)=n(a b),则n(A)、n(B)、n之间有如下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学习中,常遇到求解物理量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在用物理规律列出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后,若能灵活应用数学导数知识中的函数极值定理,将比用代数方法求极值问题更轻松.  相似文献   

17.
临界值是指物体从一种物理状态转变到另外一种物理状态时 ,某一物理量所要满足的条件 ,相当于数学中常说的驻点 .因此利用临界状态求解物理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就成了物理中求解最值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但笔者认为利用临界状态求解最值应谨慎 ,首先须分清两状态之间的关系 .现就两者关系分析讨论如下 .1.两状态同时存在且最值在临界点取得例 1 如图 1所示 ,质量为 m的小球以初速度 v0图 1从 A点开始沿光滑圆形轨道槽上滑 ,求小球能通过最高点 B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初速度 v0 .分析 由于轨道槽光滑 ,整个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 .小球在 A点的总…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满足集合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4B.3C.2D.12.不等式xx-1≥2的解集为()A.[-1,0)B.[-1,+∞)C.(-∞,-1]D.(-∞,-1〗∪(0,+∞)3.命题“若∠A=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的否命题是()A.假命题B.与原命题真值相同C.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真值相同D.与原命题的你命题真值相同4.命题“若p则q”为真,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q则pB.若-p则-qC.若-q则-pD.p且q5.“若A B,则A∪B=B”的逆否命题为()A.若A不包含于B,则A∪B≠BB.若A∪B≠B,则A不包含于BC.若A=B,则A BD.若A∪B≠B,则A B6.p:(x+3)2+(y-4)2=0,q:(…  相似文献   

19.
<正>数轴不仅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本文结合几个实际问题,谈谈如何将数轴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一、年龄难题例1阅读理解:已知如图1,将一根木棒AB放在数轴上,其中端点A、B分别与数轴的点C、D重合.若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则当A点移动到B点原来的位置时,B点所对应的数为20,当B点移动到A点原来的位置时,A  相似文献   

20.
一、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的特点极值问题又叫最值问题.求极值问题就是求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发生在一种特殊状态下的极大值或极小值.鉴于初中电学知识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有以下特点:1.从解题方法看,大多采用物理方法求极值求极值一般有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列出一般数学表达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方法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