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 者多次在参加大面积小学数学改卷中发现 ,学生在表示分数加、减、乘、除法意义时 ,答案不一。问及任教老师 ,则各抒己见 ,有时为一道算式是否只有一种意义还争论不休 ,现列举实例的几种说法 ,请专家作一答复。实例1“和的意义”说法有 :①是把和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求与的和是多少 ;③求比多的数是多少。实例2“2÷的意义”的说法有:①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和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②求2是的几倍 ;③已知一个数的是2 ,求这个数是多少。对以上题目的几种说法 ,笔者认为①是大家公认正确的 ,而其它几种说法 ,则是…  相似文献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由于在乘法中,两个因数的实际含义不同,即一个因数表示相同的加数,另一个因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作为乘法逆运算的除法也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通常管这种除法叫做等分除法;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通常管这种除法叫做包含除法。低年级学生同时学习这两种除法,容易发生混淆,所以,一般教科书分两处进  相似文献   

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除法的含义,要使学生分清楚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张静 《山东教育》2010,(1):78-79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结合表内除法教学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其中有“表内除法(一)”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它们都是直接运用除法含义思考解答的实际问题,以及“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探讨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翟伯华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一、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 1.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6—9的乘法口诀;有余数的除法;“包含除”与“等分除”两类应用题的区别。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①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②熟记6、7、8、9的乘法口诀。③掌握乘、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④理解余数的概念。⑤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⑥掌握“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 ①能正确地、迅速地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和除号。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会读、写除法算式,并能叙述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上的算式(2—5的乘法算式)说得数。  相似文献   

9.
有关说明 在统编教材第四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而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因此,不少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到有“倍”字的应用题就用乘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义务教材的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正确概念,突出“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相比较,是经过“比”所得到的结果。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1.
一是要用"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概念,揭示并讲清"包含除法"的内涵.教师除利用例5、例6阐明它的本质意义外,还可列举一些学生最熟悉的事例来加深他们对"包含除法"的理解.如一袋米重20千克,每人分4千克,可以分几人?就是求一个数(20千克)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4千克).  相似文献   

1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是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发展起来的。它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只是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建认知结构,使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难点:掌握除法算式的数量关系,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除式“120÷4”要求学生上台写出除式表示的三种意义。学生甲上台后,写出:①求120是4的几倍。②求120包含了多少个4。③求把1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结果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表示异议,认为学生甲的解答是错误的。理由是,学生甲把三种意义的顺序搞错了,应该把  相似文献   

15.
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同学们种树,每人种5棵,7个人一共种多少棵?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如:同学们种树,7个人种了35棵,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③求把一个数按每份分几个,可以分几份(即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同学们种了35棵树,每人种了5棵,参加种树的有几个人?这一组是乘、除法最基本的应用题,三种应用题是按照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而定的。可以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视为原型题,两种除法应用题是原型题的变式题。第…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往往凭经验解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为了不让学生的经验主义作祟,我特意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很广泛,同时也是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两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材把这两种应用题与乘、除法计算结合起来,分别编排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中应解决好下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教学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等分除法);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懂得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等分除法是除法最基本的概念,必须理  相似文献   

19.
包含除浅议     
一、包含除的合理性大家知道:在算术中,被乘数与乘数所表达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儿童分3组植树,每组5人,求参加人数?其算式是5×3=15(人)。被乘数5表示每组的人数,乘数3表示组数。并且算式不能列为:3×5=15(人)。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已知积和乘数求被乘数与已知积和被乘数求乘数,二者的意义也是不相同的。就是说,算式15÷3=5(人)与15+5=3(组)有不同的含义。前者表示:15个儿童分3组植树,求每组的人数;后者表示:15个儿童分组植树,每组5人,可分成几组?由此可见,在算术中,根据除法的定义,把已知积和乘数求被乘数这种情况的除法称为等分除,而把已知积和被乘数求乘数这种情况的除法叫做包含除,是合乎逻辑的,也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44页例11——“200支铅笔装一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支?”——是一道有余数的一步除法题。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求商并不太难,但余数的确定却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