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具有小说家与报人的双重身份,但在二者之间其本位在于报人。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其新闻性修辞主要体现在隐喻性表达和直接陈述两个方面。其小说的新闻性及修辞特性,既与其报人身份有关,也与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密切相关。张恨水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在传播上形成了受众与创作的紧密互动;在审美特性上具有社会性、世俗性、纪实性和时效性,因其独特的传播性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张恨水的创作在审美性和新闻性的张力之中,大体做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2.
李泓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9-110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一位高产的通俗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全职报人。报人生涯对张恨水的创作形成了很大影响,主要是在内容素材的选择上和艺术形式上使他的小说打上新闻的烙印,同时报刊连载的形式对部分作品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5.
安徽芜湖《皖江日报》是张恨水报人生活的起点和公开发表小说的园地。张恨水精心经营报纸副刊,以此为阵地进行五四爱国宣传;首次发表了《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积累了新闻从业经验,打下了文学创作的基础;以新闻记者身份,更深地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视野,扩大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虽然吴趼人认为小报生涯妨碍了他的进步,但是实际上办小报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吴趼人的小报生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并使他及时了解时代动向,顺风而动,投入"小说界革命"的潮流。在晚清众多的报人兼小说家中,吴趼人极富于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思想最早进入张恨水的精神世界是在其童年少年时代。他将儒家文化思想投射到文学创作中,使其创作蕴涵着较浓郁的儒家文化精神特质。儒家文化思想所要求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治世"与"做人"两个方面。从"治世"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家国观念和民族意识;从"做人"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讲"礼"行"仁",具有儒家文化的人伦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共计一百余部三千万言的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检视张恨水的作品,就会发现皖江文化对其人品、文品所产生的熏陶与影响,构建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描写故土潜山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中,更体现在作品厚重的文化内蕴之中。带有独特的皖江文化色彩的"山",既是客观写实,也是其精神诉求的对应物。本文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皖江"山"文化的探讨,试图更深入地剖析其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洗礼加速了张恨水由旧融新的文学转型。梳理张恨水小说创作之抗战转化的全过程,具体探讨他从思想意识、创作主题到技术手法与体式文本全覆盖式的成功改良,可以发现张恨水通过与新文学家的交流、批评以及自己富有智慧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既要赶上时代,又要面向"赶场",落实文艺大众化实效;既要吸收外来文化,又要保留传统文化精华,两副重担必须交流;既要正面颂扬抗战,又要揭露不利抗战之种种因素;既要杜绝低级媚俗的趣味主义,又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容有益的"趣味"的统一。抗战转型使张恨水与新文学家同向平行,实现了创作与读者的沟通、古今中外与雅俗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正>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部小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创作主张。这些理论主张犹如没有珠串的线珠一样散落在其序言、后记、回忆录中。因此,系统地研究张恨水的小说理论,对全面认识“张恨水现象”以及指导当前的通俗小说创作均有其重要的价值。一、“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史上的科学命题。如果说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揭示了文学的“个性”,那么,张恨水的“小说就是小说”则揭示了小说的“个性”。张恨水不止一次地强调:“小说就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与布告有别”,“与教科书也有别”。“吾作小说,令人读之而不否认其为小说。”  相似文献   

16.
<正> (一)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素以“章回小说大家”著称的多产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小说。①他的作品在解放前的我国社会上流传之广、读者之众(特别在市民阶层中),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十分多见的.应该说,张恨水是现代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然而,他又是一位创作思想比较复杂的作家。纵  相似文献   

17.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作为著名报人作家,其艺术主张与新闻观念之结缘,其作品创作与传媒特性的契合,丰富了我国文学理论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成为张恨水作品的新闻传媒表达模式的主要表征。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及其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受到激烈的批判,被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标签,并长期受到文学史的排斥。当今的学术界对他的讨论早已超越了"雅俗之辨",张恨水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的贡献也逐渐被历史地凸显出来。但是,笔者认为,张恨水及其创作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化文学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这一桥梁的存在,才使得传统与现代之间、新与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报刊、稿费制度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基础。张恨水的小说无论是在叙事体制还是叙事趣味上。都带有明显的报章小说的特点和影响。现代稿费制度为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