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只有真正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做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旨在探索构建以人为本、富有生机、充满生命活力、生态平衡、能动发展的小学生态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追求的是生命实体在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的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团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落在寻求小学语文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化生态保护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语文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华东师大张华先生说,语文教育“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能保卫人类的物质家园,所以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乃至法律手段来保护自然生态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与人类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所以教育生态关怀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从宏观上看,教育本身就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5.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和谐的动态关系。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语文教学构成了一个傲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法和语文文本是教学的客体,语文课堂是教学的环境.这三者之阃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互动的关系。从新课程的视角看,它要求语文教学在教学的主体、客体和环境这三者之间体现出生态平衡。从教学实践的视角看.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悄悄地走向另一个极端.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在丢失,语文课堂的特性在失去.语文教学的效率在降低,语文教学的生态平衡在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  相似文献   

7.
罗海霞 《亚太教育》2020,(5):146-146
语文学习资源是关系语文教育教学、拓宽中职学生语文技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因素,适当开发和使用语文教学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灵活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语文记忆资源,引导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汉语,在自然和大众文化中感知汉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是当前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优先考虑环境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形成一定的环境观、科学观、价值观。因此,懂得珍惜资源,懂得尊重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子亮 《课外阅读》2010,(12):96-96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语文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对美的观念,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丰富多彩的美学内容,把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审美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体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情感.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语文教师就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入.  相似文献   

12.
高丹 《教学随笔》2013,(10):160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未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环境及自然,珍爱生命。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理念就是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更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姓语名文,自然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生活的语言呈现,是生活的文字定格。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学习生活;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记录、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的快速发展、广泛交流和新课标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决定了语文教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书本教育,而是融自然、经济、科学为一体的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宗旨的大语文教育。于是,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互动性、教学过程民主性、教学内容广泛性与应用性,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绿色语文教育应运而生。它顺应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新的教育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念.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让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热爱自然和生活。这些都是语文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而这一价值实现的基点是情感,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一  相似文献   

16.
尝试对于2016年出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中与“自然”相关的习作单元,在自然教育理念下,为其留足习作教学时间,留出习作教学空间,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实践研究。自然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中段习作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有广阔的审美天地,语文新教材更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课改中,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因素.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利用其中蕴含的语言音乐美、汉字象意美、文章美等美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是指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编写的作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系统与语文能力训练系统,它以文选书本的形式出现,是被物化了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学生、教材成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三个关节点,而教材正是这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的媒介和纽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学生学习自然成为我们考量语文教材的三维坐标,从这三个维度对当下的语文教材进行审视,应该是客观和贴近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