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结构是文章的四肢。在关注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时 ,我们实不能忽视结构的创新。那么 ,写作时如何构建文章优美的四肢呢 ?常见的方法有这样几个 :一线串珠法何谓“一线串珠” ?也就是作文时以话题为线索 ,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将与话题有关的材料连缀成文。广西桂林一个叫蒋楠楠的同学 ,以“放弃”为话题写了一篇文章《经典故事》 ,发表在《语文报》上 ,就采用了这种结构策略。文章写道 :历史的波浪淘不尽英雄的故事 ,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容颜。经典回放一 :没有了玉砌雕栏 ,没有了曼舞轻歌 ,没有了金缕…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6,(9):8-9
<正>构思是对作文的内容情节、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记叙类作文要想写出新意,在构思上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新颖独特的构思,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一、一线串珠法记"流水账",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者没有做好情节的连缀铺排。如果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为灵  相似文献   

3.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章法结构,都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的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组合。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线索,是指记叙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又是文章材料连缀的顺序。由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众多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谓“线索穿珠”式是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各个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向阳 《小读者》2012,(5):36-36
一、彩线串珠法就是用线索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各个材料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以回忆——留恋——思念,这条感情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正>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这条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这根彩线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也是文章的提纲。因此,写作记叙文,须"纵横联结,一线串珠",使文章层次井然、主旨突出。  相似文献   

7.
倘若文章的构成似人体,那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情节)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线索则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情节)的脉络。一个人血脉通达,方可步履自如;一篇文章脉络明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在叙事性作品中,线索是彼此相关的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构成的一个结构谨严的整体的维系物,是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连缀物。在抒情散文中,线索是抒情、寄意的凭藉,联想的纽带。明朗的线索,可使作品“虽千波百折,而能自成条理”。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文章结构安排的巧拙、锤炼的整散程度视为一项作文定等评分的依据,是因为结构是铸就文章的四大要素之一。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思路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8,(7):61-61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要么由于早已想好了下一个情节的发展脉络,于是加紧速度心急地来个"三级跳";要么由于思路断层而随意将情节片段连缀起来,却忘了进行适当的过渡,以致文章上下文欠缺连贯性。这些都造成文章情节过渡太快,严重点的甚至让人不知所云。情节过渡太快是学生写记叙文时表现得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文章缺了一环少了一线,整个故事的情节就不连贯,读上去也不通顺。下面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结构,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相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线索,是指情节发展的脉络,又是文章材料连缀的顺序。由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及思路的不同,线索的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线索类型,以利于同学们在读写过程中把握、运用。  相似文献   

11.
线索例谈     
线索是文章的脉络,它像珍珠的串线。要掌握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摸清线索是重要一着。只有抓住线索,才能顺藤摸瓜。由于文章材料和作者思想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线索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将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线索类型例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名家思悟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做“文脉”。古人也称之为“筋脉”“命脉”,它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把结构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文章的脉络也贯通全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正>【技法解读】彩线穿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作为"穿珠"的"彩线",可以是物、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正是这彩线的制约,不仅使全文立意明确、线索清晰、行文变化自如却又浑然一体,而且文章由于重复出现关键字、词、句,就形成了比较匀称的文章结构,使文章一线贯通,富有气韵,形成一泻千里、奔流畅涌的气势。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个文字,仿佛是一颗颗闪烁的夜明珠,又宛如一粒粒圆润的翡翠。它们的形影乍一看是空寂孑然、清寥孤独的——它们彼此本不牵往,独行踽踽曳杖仙游——可若将它们精巧地串成辞藻章旬,如同连缀的串珠儿,秩序井然地排班列队,又该是何等绵延的“个体的统一”。然而在这一串纷繁的串珠间,细窥那些或灵渺、或恬柔、或峻峭、或新奇、或醇厚、或清朴的珠翠,文章的整体便盈溢着多种文字奇缘巧合的“多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 晴 日记,是同学们天天记日日写的随笔,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小记。如果将这平凡的文字巧妙地剪辑和整合,连缀成一篇文章,它也会新意叠出,光彩熠熠。下面老师来介绍两种日记连缀成文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文章的主题"犹帅也",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则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那么,中考作文怎样健全"骨骼",讲究结构技法呢?线索清晰,体现贯通性物、事、人、情都能成为文章的线索。串珠成链,才能成为艺术品;将分散的材料贯以一线,文章才  相似文献   

17.
写给张爱玲     
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够穿越时空,用心去和张爱玲交流.这实属难能可贵.文章选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的一些片断并将之有机连缀起来.让我们对张爱玲的爱情观、人生现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语言显得含蓄隽永、细腻柔美、哀婉深情,让人不觉沉迷在文字中,久久地回味。  相似文献   

18.
正点评本文是一篇抒情味较浓、哲理性较强的散文诗作。首先是作文的立意切合试题所提供材料的含意。作文试题所提供材料的含意范围非常广泛,可供考生选择立意的角度很多。本文立意"忘掉才能得到",即切合所供材料的含意范围。"忘掉才能得到",既是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主旨,又是文章展开的脉络、线索。文章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有条不紊地展开,结构严谨、思路缜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是其重要优点。"忘掉失  相似文献   

19.
分析文章的方法很多,解答问题的思路也有很多,但就高考而言,若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能较好地突破大阅读这一瓶颈,取得满意成绩。那么,何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主旨的路径、脉络。  相似文献   

20.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总要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照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