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陈天波 《中学文科》2007,(12):118-1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对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黄雪华 《快乐阅读》2013,(11):15-16
对联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民俗、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但对对联知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且利用对联知识优化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起源于桃符,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于一身,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结合,更能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的特色和魅力,其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喜好,教会他们欣赏和写作对联,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高中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古典诗词,为学生接触对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联也是高考的宠儿,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关于对联的题目有增无减,新教材更是在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专门设立了《奇妙的对联》这个章节,这就对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对联的作用。因为适当地运用对联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海云 《生活教育》2012,(19):68-69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提高学术语文素养有很高的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被这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感受到对联的博大精深。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观园里绽放着一朵奇葩——对联。对联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华美的艺术效果广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在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提高语言素养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对联引入课堂。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增添浓郁的文学品位。下面,我就结合《有趣的对联》活动课谈自己  相似文献   

8.
一、命题趋势分析我们知道,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况且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与艺术文化积淀,是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中,"短句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余俊 《初中生》2006,(23):19-22
[考点突破]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对联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对联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文的基本内涵,即汉语的音、形、义以及文学性等等。将对联的赏析引入语文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对对联的考查。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对联以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而为人们所熟知。按说高中生完成此题应该很轻松,然而高考中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联、古诗、谜语、绘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能供人鉴赏,使人玩味,引人深思。语文教学不单是一门技术,它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若能引进这些"活水",定能使课堂成为浇灌心灵的"清渠",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一、征对笔者教《琵琶行》时,请同学找出一个连接诗人和琵琶  相似文献   

14.
<正>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石头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给大家介绍几副对联背后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本文以苏教版七上《对联六副》为例,就初中语文课堂上对联教学内容的确定做探讨,引导学生接近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陶冶情操,修养气质,培养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11年中考语文卷中继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与以往比较,2011年的命题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挖掘资源。关注家乡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引导考生关注家乡的对联题渐见其多,趣味性更强,制作也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对联,俗称对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字艺术,长期流传下来,已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的共同习俗。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联题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测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近些年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题型: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名著阅读等结合起来考查。例1.(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  相似文献   

19.
咏皮妙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对联让国人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我这里引用二副咏史联,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