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诺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中国文学也在世界文学领域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在本文中,将就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文学翻译与文化调适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族文学中的叙事诗并非通常标准意义上的史诗。中国汉族在上古时期很可能拥有过史诗,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未有留传。汉族缺乏史诗,形成了我国文学抒情传统强大和叙事传统薄弱的局面.对此后的中国文学和诸体裁的发展道路、艺术特征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文学观念与神话学之发展演变,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史著述开始逐渐关注一些神话内容.在探讨文学起源、《山海经》、楚辞作品以及小说起源时,涉及到对神话之分析研究.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之所以开始关注神话,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中国神话学的发展繁荣对中国文学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其二,西学东渐,西方文学观念与文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学史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编著成书匪易,但不宜固守现状 诚如一位学者说:“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生活的反映”、“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智慧的表现”、“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寄托”,其价值自然是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绝不是任何人所可随意否认的。就因为“中国文学史的性质,是记述说明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大势,研讨历代重要作家的成就,分析过去重要作品的内容,从民族混合上,地理发展上,乃至从政治演进、经济变化、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文学的形式上随着历史的嬗变也发生着一些变化。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在内容思想上延续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关注精神。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以加深对"底层文学"研究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界正在积极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强调这门学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表达了打破西方学科建设垄断局面的强烈愿望。然而,深究起来,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立乃根源于民族文化的"实用理性"和特殊的学术积淀,因而在中国建立具有某种必然性。西方社会没能建立起文学地理学学科也要归因于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实践本身。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建学科的一个新的标志。中国文化环境自身的特殊性也给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长足发展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在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要警惕因为过分倚重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而给文学的想象性和虚构性带来的侵害。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 同时, 也引发了种种焦虑、争议甚至质疑。由于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围绕翻译什么、 如何翻译以及如何才算“走出去” 等问题与困惑, 翻译界和文化界对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或多或少表现出某种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倾向, 因而也存在某些绝对或片面的观念。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于翻译的历史价值观,从翻译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标出发, 充分关注文学译介的阶段性和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进而以历史的、 发展的、 开放的目光, 切实从平等文化交流的意义上考察翻译活动,推进中国文学对外译介。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王德威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出现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个领军人物。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在理论方法、价值观念、关注焦点、评判尺度等方面皆与大陆、日本及欧洲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有一定差异,成为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悲秋"主题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悲秋的传统主题并不只是因为诗人们有感于外物所致,它的深层原因乃是先民悲秋的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我阅读了大量的当代寓言作品并作初步的研究之后,深深感到:寓言文学研究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具有很深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因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一束     
中文作品绽放国际文坛据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日前报道,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中文作品以及中国作家开始绽放国际文学舞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让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课外阅读》2012,(24):34-36
因为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国人空前的关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最高和唯一的标准,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诸如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伟大作家甚至都被排除在诺奖之外,而且,正如莫言本人所言,无论获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入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微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学在翻译成别国语言的时候经常会经历"水土不服"的状况,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因为翻译和文化原因会对中国文学产生难以理解的印象。这就要求译者在对中国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注重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性。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通过阐述生态翻译学的含义和作用,并对葛浩文先生翻译的《丰乳肥臀》进行分析,考察翻译生态环境对于译者的选择和制约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来为国内文人所关注,尤其在日本作家获奖后,仿佛中国文人得奖是必然的事。但奖项对人文理想主义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中国文学却涉及很少。作家们应放下功利主义,认真、积极表现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引领社会思想方向;而不是为了得奖而写作。  相似文献   

17.
无论对文学做出何种理解与阐释,我们都无法否认,情感始终是文学生成的一个终极性因素,也是文学得以独立存在、产生各种效用的必备前提,而离开对文学情感的体验与认同,我们对文学的感悟也就很难说是深刻的。或许正因为这样,在中国文论史上,文学中的“情”成了文学批评家们关注的焦点,“诗言志”的古老命题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起点。晚明这一特定时代的多种因素,使得主情论沿着情感论发展的路线有所变化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8.
赵罗希 《英语沙龙》2009,(10):56-58
问:你为什么来中国呢? 答:因为在波士顿大学我主修国际政治,辅修东亚研究。辅修我主要研究中国。除了汉语语言和文学,我还学习了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化、中国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修辞批评是探讨文学修辞行为和规律、解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批评样式。近年中国文学批评界引入国外的修辞批评模式 ,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的修辞传统。本文试图在梳理中外修辞批评历史的基础上 ,汲取各自的精华 ,演绎出未来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基本样态 :更多地关注作家的修辞目的和策略、作品的修辞环境和技巧、文本的修辞接受与意义 ,从而揭示文学创作语言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学读本》关注的是"中国"、"现代"与"文学"。"中国"是指"世界"的"中国","现代"自然是相对"古代"而言,这既是一个时间观念,又包含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现代性"这样的质的规定性。我们所要强调与着重把握的,则是"文学":文学所特有的反应方式,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