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古诗中常见的"鸟"的意象有以下几种。一、鸿雁作为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鸿雁文化内涵丰富。1.思乡怀亲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还家。思乡之情含蓄而又婉转。"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  相似文献   

2.
大雁     
大雁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鸟类,古代就有“鸿雁传书”的神奇传说。大雁也是有名的候鸟,”半床落月蜇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人们常用大雁来表达思乡的感情。大雁在分类上属雁形目,鸭科、雁亚科、雁属。在我国,人们所说的大雁有七种,常见的有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灰雁(Anser anser)、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而雪雁(Anser aerulescens)、斑头雁(Anset indicus)和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体型较小,也较少见。大雁的体型与家鹅相似,一般认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雁,常常能拨动古代诗人的情思。“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可能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在古代诗人笔下,雁,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化。如袁枚有“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的名句。同时,雁,又是信  相似文献   

4.
<正>杜少陵有一首思乡怀亲诗,题作《月夜忆舍弟》,其诗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此诗当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流寓秦州时所作。诗一开篇,用"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眼前实景,似信手拈来,毫无用心着力处,实则为入题做足了准备。秋天是大雁南归的季节,诗人流寓他乡,闻雁声而起思乡怀亲之情。且在这种感情的促使下,他抬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雁意象多与失意、孤苦、凄凉联系在一起,负载着诗人思乡怀归的孤苦情怀,是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传递书信简捷方便,贴上一枚邮票注明地址,就可以很快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电子邮件则更神速。然而,对于古人,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书的呢?这儿有几个有趣的动物传书的故事。鸿雁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源于《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其实这里的鸿雁是为了营救陷于匈奴的苏武而编造的。但历史上确有鸿雁传书的记载。陶宗仪《辍耕录》中说,元初有个叫郝伯常的人,他曾用自己驯养的鸿雁成功地给亲友传递书信。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8.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①次:路途中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江春入旧年:谓旧年未尽,春的气息已到。③"乡书"二句:王湾是洛阳人,意谓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相似文献   

9.
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千百年来,诗人词客钟情于雁,托慨于雁,吟咏不绝,形成了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雁文化。“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这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雁是信用的象征;“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袁枚),雁又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迁;听“平沙落雁”,看“雁排长空”,我们愈能真切地感受到雁与中国文人精神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收到婉曲含蓄的表达效果.本文以唐代诗人高适、白居易、杜甫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等人的诗词为例,形象地阐释了对写法的表现方式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  相似文献   

12.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722-842),字梦得,洛阳人.曾任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诗人,曾被称为"诗豪".   ……  相似文献   

13.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①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①人日:即正月初七.②此句言时当正月初七.传说鸿雁正月自南归北.(1)“入春才七日“的“才“字,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从思乡主题话语看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乡是文学重要的主题。人生旅途崎岖修远,当自我实现的进程遭受阻滞,其情感反应一般是怀乡思亲,心与情交汇成深沉的乡愁。在文化上反映的是思乡怀亲诗的创作。又常以托月寄兴来传达。这种乡土情结经漫长的历史沉淀,扩展为乡国情结的民族情怀,具有传承性,也流淌出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游子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话题,许多作品叙写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这些作品中有的写触景生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写闻曲思乡,如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的写逢节思亲,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写思乡成梦,如温庭筠的“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有的写书信传乡情,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的写感时思归,如杜甫的“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的将思亲之情转为报国之情,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相似文献   

16.
潘长广 《快乐阅读》2011,(27):124-125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艰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可以说,思乡怀人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焦点。下面从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旅夜书怀》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在唐衰之际,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寂悲苦、愤而慨之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又是画家。他的画极有成就,这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常常把美术中的反衬对比艺术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产生了惟妙的效果。《鹿柴》便是其中一首。诗所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句“空  相似文献   

19.
徐梅花 《成才之路》2014,(32):82-82
古诗歌的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分类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积累、感悟与应用。思乡怀人诗应该从"把握题目、知人论世、明确意象、揣摩尾句"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朱寿松 《现代语文》2010,(10):56-57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念。诗人们常常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到诗人那绵绵的思念、柔美的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