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翻译功能理论的可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与原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应该在分析原的基础上,以译预期功能为目的,坚持“功能 忠实”的标准。在翻译标题、广告及谚语等时,翻译功能理论对所运用的译改写、融合、删除等方法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2.
近15年来,无本回译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盲区及瓶颈。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性提出四点思考:(1)无本回译的原文本如何界定;(2)对于原文本“作者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问题;(3)廓清无本回译与其他类似概念在所指方面的复杂关系;(4)传统“回译”内涵是否可以做一扩充,囊括无本回译。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翻译学的核心概念及译论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电教》2003,(9):38-39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呢?这祥的译是否就是完美的译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英汉互译中语境的适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应当充分注意原的特定语境,根据这些特定的语境因素探索出各个语码的同时适合原语言语境(即上下)、情景语境和社会化语境的那个或多个意义来。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既要充分发挥译优势,照顾译的言内语境、社会化语境,使译读能够顺利地理解出原作意欲表达的意义,又要充分照顾原的社会化语境,避免对原本的过度归化,尤其要充分再现原本的情景。从而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当,切合语境,达意传神。  相似文献   

5.
英语俚语难以辨认和理解,因而在翻译中其意义和风格难以得到充分传达。为了保证其意义和风格在译中充分再现,译必须准确理解原,再现原特色以及说话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艺术就在于要让译保留原的风格,做好翻译工作需要在认识风格的同时,具有表现风格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语域层面、篇章层面入手,把握原作风格,使译与原风格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语言,其表达习惯亦不相同,本据此提出语言习惯与译忠实的问题,并就此开讨论,翻译是译意,是转表达原中的信息和意义,而非两种语言在形式上转换,译在忠实转达原的信息和意义的同时,其行特点和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译语言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8.
诗难译,因为译诗既要有意美,又要兼顾其音美与行美。在译诗中能否真正实现“三美“原 则,译界历来多有争议。通过对比分析《泌园春·雪》的两种译文, 文章认为在翻译中只要 细心揣摩原诗内涵与风格,认真选词用字,还是可以基本实现“三美”原则的。  相似文献   

9.
关联性、背景知识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往往涉及背景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成功的译应尽可能从原的背景知识中寻找关联,进行推理,使译尽可能向原语趋同。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一方面它必须尊重和现现原作品的风格;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在译修辞上狠下功夫,使之成为读喜闻乐见的译品,本着重论述了英译汉过程中修辞与风格的问题,旨在引起翻译学习对修辞和风格的关注和重视,以确保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缺省是指作在与其意向读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旨在探讨翻译中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使译读获得原美学价值的享受。本引入伊瑟尔的美学反应理论阐释读如何通过阅读本获得美学价值享受。在翻译中最值得译重视的是不要因填满原的空白而剥夺译读的想象力。因此,译应正确处理补偿译读的化缺省和保留原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原的翻译和对原的理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即实现译对原的忠实。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做到真实传达原的语用信息,做到语用意义的对等。语用意义翻译的成功与否是检验译质量的关键之一。语境(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化语境)与此密不可分,译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原的语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逆向思维是再现原,实现原与译量大限度等值的手段之一。本从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主动与被动的转换,着笔角度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和视点转换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英汉互泽中,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找到既符合译语习惯又与原语反向对应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翻译批评的社会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译的双重化身份使他不可能完全忽视译语的社会化因素,相反,译语的社会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译对原的理解和阐释。社会化因素在意识形态、学传统和规范、化价值观三方面对译的影响,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中应涵盖这些方面,以便对译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翻译就是把原表达的信息移植到目的语中去,也就是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在译语言中为原信息找到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本从英汉翻译的角度,对翻译中的语境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一些译例阐明上下、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情景,不同的社会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历史化背境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译同时也是原的读。作为接受主体,他总是随己之意去认知和体味本客体,从中获得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将本中的储蓄部分明确化,未定部分具体化;而这一过程必然带有译的主观印痕,体现在翻译中时自然产生不同的译。  相似文献   

18.
为使译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又符合泽语的表达习惯,在翻译中必须重视繁复与简短的运用。本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繁复与简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英语成语的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英语成语汉译过程中,首先要弄懂成语的含义;其次,译的感情色彩和体格式要与原一致;再次,在翻译中要注意灵活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在翻译过程起决定作用的译,离不开译对原作的再认识与再表达。一部好的译作不仅是这种再认识与再表达的结晶,更是译独具特色的身份——翻译主体的证明。本就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展开讨论。认为译误读与偏见现象的存在,两种化之间的冲突,致使译作与原作不能实现完全对等,只能达到近似对等。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体现译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这要求译在尽量保留原风貌,作思想的基础上,有必要根据译语化要求及读的接受能力,对原作做一适度转换或修改,以期实现近似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