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富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方式,这种转换不仅有助于多样化地表现数学的学科特质,也有利于儿童充分调动左右脑的思维,使个体左右脑协调发展。可以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儿童在"数形结合"过程中遇到的断层以及跨越断层实现桥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阅读教育的现状使得学校的儿童阅读观念和策略需要进一步转换和改变,而这些改变和转换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把建构主义的理念运用于儿童阅读教学能帮助阅读教学的创新提供全新的思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从本质上改变阅读教学的弊端,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这对教师自身的建构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儿童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惯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儿童本质的认识,在对"分析"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中,哲学解释学中"理解"的方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认知儿童的方式开始由"分析"向"理解"转换。本文致力于分析认识儿童的方式由"分析"向"理解"转换的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种转换的认识与关注,运用"理解"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4.
小学民间美术创作应基于儿童需要的记忆模式,通过"唤醒内在审美力""诱发深度感知力""抒发个性创造力""潜化丰厚鉴赏力"四个实施策略,转换学生创作思维,有效表达审美意象,提升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建构具有学科意蕴、儿童气息的数学学习支持系统,解决"得而不悟""悟而不得""浅悟浅得"等学习问题,提出"儿童悟得数学"这一重要命题。探索指向数学本质领悟与数学智慧积淀的诘问式教学,聚焦思维状态分析与调整的注解式教学,基于数学语言分析和语义转换的理解性教学,旨在培养儿童的数学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7,(1):16-21
"儿童"这一主题并非自古有之,"儿童"是被发现的存在。随着儿童的发现、儿童的诞生,"儿童是什么样的人"成为人们探讨的核心主题。儿童形象通过学术—思想性文本、儿童文学—影视作品、网络传媒等媒介得以生产、消费与再生产。然而,这些媒介所描述、规定、呈现的热闹纷繁的儿童形象实非对儿童本体的认知,而是一种"复调式"的想象性建构。这种建构背后或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或是出自人们深层的审美寄托,或是为了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娱乐等需要而使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他者"。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激发调动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点燃这心灵的火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诱导他们主动地接触新奇事物,乐不知返地观察探究,使认识深化,从而积极去寻找事物内部规律,取得创造成果。为了满足这一儿童内在的需要,需要成人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其自主"工作",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此我园近年来开展了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的创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我国八九十年代农民进城务工潮兴起后逐渐产生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留守儿童"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当中学习比较优秀的一批人,已经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对教育稍微留心的人就会知道,"留守儿童"曾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援助组织不断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转换了身份,这部分已步入青年期的群体发展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理解分数概念语义含义,意味着能用分数符号表示不同问题情境中两个量的关系.而分数应用题表征的关键,是将问题情境中事实关系正确转换为分数运算.二者关系尚缺乏实证研究加以检验.以295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对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可以整体预测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2)儿童在部分整体含义和测量含义的理解水平,均可单独预测其对计量、比较和转换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3)儿童对"比"的理解,可单独预测比较应用题表征水平,对"商"的理解,可单独预期转换应用题表征水平,同时,算子含义不能单独预测任何应用题表征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影响其表征应用题中的事实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学有效性标准是评价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最近发展区(ZPD)虽然为儿童"潜在发展水平"提供一个宽度信息,但对这一区域具体如何识别和测量却并未给出解决方案。为解决这一困境,本文引入"强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新的概念作为评价有效教学的关键指标,并为其赋予新的内涵。这一内涵主要体现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儿童要经过持续的努力和多次的尝试;儿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支持;儿童要完成或部分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让儿童主动参与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内涵、意义、目标、原则和要求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认识,促进这一核心价值的实施,从而实现"让儿童和课程一起成长"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表征的视角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众多的教学设计都存在忽视表征的多元、发展层次、忽略表征间的转换与转译、表征的全面等倾向,这些倾向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埋下障碍。鉴于此,本课从多元表征的多向表达、逐步抽象、自觉转换、整体联系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分数,这样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的发展,让儿童学习充满生长的力量,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道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意思很简单:"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完善他们独立的人格。这样的话,认识和发现儿童,将会是教师的大学问、真学问、难学问,需要教师从儿童完整的世界入手,在完整中重新发现儿童的真实性,寻找"教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一本教材编订之后,要想实现其教书育人的价值,需要经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最为基础的是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换。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这一文件深入分析和解读,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解析为"道"的语言、"欲"的语言和"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儿童。在准备"认识周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要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彩还是要对儿童的学习真正有帮助?教学究竟应该如何顺应儿童已有经验,怎样理解儿童的学习困难,促进每一个儿童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7.
当教育教学研究的视角回归到"儿童"时,教师应强烈意识到数学文本不应简单看成知识的汇聚、既定方法定义的合集、乃至天经地义的真理,而应让它拥有更多"生长"的力量——生长知识,生长才能,生长智慧。从课例的视角,探讨如何实现这一意义转换。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激发调动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点燃这心灵的火种呢?想像正是这火种得以熊熊燃烧的助燃剂,它是儿童主动投入、参与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儿童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的儿童阅读课程观,把儿童阅读置于课程视野中来建构,让课堂成为儿童阅读指导的重要场所。营造儿童阅读文化氛围,是儿童阅读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努力开发环境这一隐性课程,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让儿童进入一种自然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蒙秀溪  韦玉红  罗煜 《广西教育》2013,(36):25-26,38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不久前,记者到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以下简称城东小学),就该校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采访。期间,校长罗忠生哼起了这首歌,他说:"我觉得这首歌最能反映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