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2.
"举手"与"插嘴"是中小学课堂上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关于其类型、功能及评价等 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追问这两种课堂行为的背后,可以进一步讨论表达自由与 公共生活、机会均等与个性差异、不参与权等深层问题。而反观高年级课堂,更可以质疑当前 规范"举手"、"插嘴"及净化课堂秩序等做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它使音乐作品得以完整地展现与升华,更加立体形象的表现了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歌词的深刻内涵。富有创造性的钢琴伴奏手法的写作与声乐演唱相辅相成,从多个层次进行烘托、陪衬,提高了声乐演唱的艺术价值。本文对"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三大关系进行探讨,目的使歌曲诠释更到位。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5.
生活需要的不仅是能力,生活更是一种态度。无论得意与失意,从容与乐观地面对,回报你的是一份必然的惊喜。  相似文献   

6.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严格管理制度;观察学生细,处理问题细;勤与学生交流,勤与家长沟通。  相似文献   

9.
中学写作训练存在以下几种较普遍的“非正常”情况:一是“虚无状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就写那么一两篇作文,教师的指导与评讲也是“粗放”式的:二是低水平重复,从高一到高三,训练的内容与教师的指导缺少合理的梯度;三是简单功利化,应试色彩浓厚,只在模式、套路、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释"束"、"朿"     
"束"与"朿"形体相近,但读音、意义都不相同;它们都能够充当会意字的意符和形声字的声旁,但构成的会意字、形声字迥异;"剌剌"与"刺刺"的意义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领域常把"重点校"与"名校"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形成因素、社会功能和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区别"重点校"与"名校"有助于我们澄清认识,规范办学行为,纠正教育实践中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在《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取消重点校的情况下,应慎言"取消名校"。  相似文献   

12.
“物化”与“移情”分属中西文化领域的两个范畴,二者有相似,有不同。相似之处是它们都是关于主客体之间即心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范畴;不同之处却是根本的,二者发生的背景及文化氛围不同,其各自所包含的美学内涵和实质不同。“物化”的实质是“我”与物中“我”之同一,而“移情”实质是“我”与“非我”(物)的同一。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是继直译与意译之争之后,新兴起的两种翻译策略.本文讨论了两个专业术语的来源,并列举国内外名家对其所下的定义,用实例及解释,进一步揭示了两者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确立了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并对异化与归化和直译与意译的异同进行比较,解决了与直译和意译区分不清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论述了两种翻译策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不同时期,其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并预言了归化与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是译者的困扰。实际上,“忠实”与“叛逆”并非僵硬的二元对立,在众多的传统或现代的翻译标准前,将“忠实”与“叛逆”有机地融合于文学翻译实践中才是译者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礼的起源与秩序化入手,探讨了礼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论述了现代和谐社会的内涵、目标和构建途径。目的是为了揭示中国古代礼治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渊源及不同。  相似文献   

16.
"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包容的范围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起到的作用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而从治国治民所处的地位上看,"德治"与"法治"还具有主次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Pun"与"双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un与“双关”是英汉语中各不相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 ,“双关”即“一语双关” ;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 ,甚至“多”关。从分类来看 ,pun包括paronomasia,syllepticpun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 ,而汉语的“双关”只能与前两项对应而无法包容后两项 ,与后两项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分别是“换义”和“歧义”。由于英汉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多各行其道。因此 ,在双语转换中 ,pun或“双关”原来的用词和立意往往会消失。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象"与"体道"     
中国的“象”思维在整体上遵循的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同世界的本体“道”是相通的。“象”与意象审美范畴之于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都与庄子所言说的“体道”的思维和境界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旅游"与"旅游休闲"其外延基本一致,但其内涵有原则性的区别。前者是对一种旅游类型的界定,后者是对一种休闲类型的界定。这种内涵的区别还会引申出二者一系列的区别。对这些区别的辨析,对休闲与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葛建年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3):75-76,I0003
中国传统的与文化原理一致的管理法则是“治心”。西方管理的特点是着重于“治身”。高校管理应努力实现“治心”与“治身”的互补整合,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