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验材料: 两只玻璃杯、蜡烛、吸墨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 2.在杯口覆盖一张蘸了水的吸墨纸。  相似文献   

2.
科学小实验     
一、氧气与燃烧准备工作:蜡烛头两个,大玻璃杯两只,小玻璃杯一只,能盖住玻璃杯口的玻璃片三片,一盆水,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实验过程:1.点燃两个蜡烛头,把这两个蜡烛头分别固定在两片玻璃片中心,然后同时将一大一小两只玻璃杯反扣在玻璃片上,观察两支蜡烛先后熄灭。2.将倒立的大玻璃杯连同下面的玻璃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像图中这样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哪支蜡烛先熄灭芽”因为是初次使用这套教材,对这个实验也没有100%的把握。所以特地叫了科技小组的5个学生一起预做了这个实验。五个同学连同我分成两派,以我为主的意见是这样的,是长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热空气在上面,所以把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以何以琳为首的一组,他们认为是短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当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当空…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型号的玻璃杯、面巾纸、水、蜡烛、打火机。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到一个空玻璃杯里并点燃。2.浸湿面巾纸,覆盖在点燃蜡烛的杯子上。把另一个杯子扣在上面,口对口扣严。3.等蜡烛熄灭以后,拿起上面的杯子。结果发现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原理:面巾纸沾水,可以密闭瓶口。因为面巾纸透气,蜡烛熄灭前已经把两个杯内的氧气耗尽,杯内气压比杯外气压低很多,所以两个  相似文献   

5.
传统上,很多人用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10册中第5课《空气的成分》,就用了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提出问题: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上,蜡烛慢慢熄灭,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是本课的引入。 2.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本课用分组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希望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比例。 第一部分实验是这样的: 在一水盆中点燃一蜡烛,将一空气瓶或杯子倒盖在蜡烛上。不久,蜡烛熄灭,而水走进了空气瓶内,水量约占全气瓶的一成(10%)多。  相似文献   

6.
<正>一、实验操作细节的改进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实验的操作细节改进。教科版小学科学十二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课,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按照课本范例,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向燃烧的蜡烛,可是做了很多遍,蜡烛就是不熄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呢?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是蜡烛没有放在杯中,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集中;二是药剂量不够,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够,容易被上升的热气流冲走,实验容易失败。他指出了要改进的环节,实验时要用短的蜡烛,并放入玻璃杯底,这样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才能集中下沉,淹没火焰而使之熄灭。如果蜡烛太长,火焰离杯底高,二氧化碳倒入杯中可能无法覆盖火焰,实验可能就会失败。可是,杯子口太小,徒手无法放入小小的蜡烛头。怎么办?把硬纸板做成"L"型,将燃烧的短蜡烛粘在勾上,探入玻璃杯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好这一切后,用大烧杯来混合药剂量较大的小苏打和白醋,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玻璃杯中,蜡烛火焰缓缓地熄灭。按照改进的操作方法来做,实验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8.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9.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1支蜡烛头、一张吸水纸、火柴步骤:(1)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  相似文献   

10.
1 杯子相连大气压力的作用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玻璃杯 ,在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小截蜡烛 ,杯口上盖一张潮湿的纸 ,然后把另一个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后 ,火熄灭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 :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了 ,只要拿起上面的一个杯子 ,下面的一个也会被提起来。这是为什么 ?原来吸水纸是透气的 ,烛火把两个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后才熄灭。在覆盖吸水纸之前就有一部分膨胀了的气体跑掉了。在烛焰熄灭和气体冷却之后 ,两个杯中气压比杯外低得多 ,于是杯外大气压就使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2 硬币跳舞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空汽水瓶…  相似文献   

11.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12.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3.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1)在教材P_(114)[实验6-4](如图1所示)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相似文献   

14.
针对课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再改进。设计了将蜡烛燃烧实验在密闭的锥形瓶中进行的新方法,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此外,还改进了"使熄灭蜡烛复燃的实验",新方法可确保该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准备: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过程:一、点蜡烛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点燃长短不一的两根蜡烛,立在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然后密闭容器,哪根蜡烛先熄灭?课堂上气氛热烈,大多数同学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蜡烛燃烧产生的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O2向下流动,短的蜡烛因缺氧而先熄灭.当时我也非常赞同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8.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实验6-5」图1所示,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贵刊2010年第3期第25页刊登了肖利辉对该实验的改进一文.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