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红楼梦》叙事中有关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这种针对性提供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研究视角:大观园中的核心爱情——宝黛之情突破了才子佳人类型小说言情模式的旧套与虚幻,成为情爱意识探讨新的生长点。文章将文本细读与比照置于雅俗文化选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爱情机制的具体分析来把握曹雪芹聚焦宝黛“证情”的执着情怀、承担精神与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红楼梦》是一部因释情而成就的名著。分析多色人物形象,品味情感情结,无疑是解读《红楼梦》的钥匙,也是阅读教学的较好切入点。酸酸甜甜的真恋情谈到宝黛形象,不得不说两人间那段酸酸甜甜的真恋情。宝黛是小说人物形象体系里最惹人喜爱的两个人物。对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有研究者用“知己之恋、  相似文献   

3.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宝黛的爱情基础,源于他们对于人性本真状态的追求。首先就是对人之"情"的肯定与实践,认为宇宙世间是有情世界,但这个情不是单纯的风月之情,而是庄子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境界,表现为对于天地间美好的,纯洁的,自然的事物的喜好,以及追求一种永恒的状态。这一点上二人是共通的,所以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一种知己状态。但这种契合曲高和寡,非常人所能企及,所以他们的共鸣是当时的世俗社会所不能理解的,美则美矣,却美中不足,无法成全。因此宝黛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成了读者、论者的热门话题。关于宝黛的性格,历来看法不一,莫衷一是。结合脂评家的论述和宝黛的性格实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可用“情不情”、“情情”概括  相似文献   

6.
宝黛爱情悲剧原因,有众多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爱情悲剧的发生,宝玉“神瑛侍者下凡”、始于“离恨天”,魂归“离恨天”;黛玉“降珠仙草修成女体”“还泪”“下到人间”,“流泪还债”,“泪尽而死”方面论述,爱情的幻灭,导致人生的幻灭。宝黛爱情悲剧实乃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具有许多现代爱情的特质,是一种基于平等和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知己之爱,有强烈、持久和专一等鲜明特征。黛玉对宝玉的感情符合这一特质界定,但貌似多情、博爱的宝玉其实在宝黛爱情中也专一不移。这是由宝玉独特的"女儿论"和宝黛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唐人的情恋题材小说中,人鬼情恋故事十分引人瞩目,不仅数量多,较之六朝时期的同类小说,在情节模式上又多有新变,叙事行文也更见思致和情彩,形成一类特色鲜明的故事范型。从深层的文化心理而言,唐人小说中的人鬼情恋故事范型实透露岀潦倒贫寒之士的爱情奇遇幻想心态。  相似文献   

11.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成为宝黛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给历代读者造成了无限的喟叹。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流泪原因、过程与意旨的分析,论述眼泪在描写宝、黛爱情,塑造贾宝玉“情不情”独特个性和表达生离死别的男性友情时所起的独特、深刻、诗意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应当具有顶级层面的角色地位,可是将她与薛宝钗比较后则发现,薛家名列护官符,林家未上护官符;薛宝钗有金锁配“宝玉”以应“金玉姻缘”,而林黛玉没有金饰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而正其时林黛玉辞世而未与宝玉形成婚姻关系。凡此种种,构成了动摇林黛玉角色地位的疑点。文章从角色地位、人物形象、整体构思、婚恋设计、原型撷取等方面考察,从创作学角度剖析以求取答案。  相似文献   

17.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在爱情婚姻悲剧背后“拥林派”和“拥薛派”双方实力背景,同时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有可能成为这出爱情悲剧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20.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