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郏宝红 《天中学刊》2002,17(5):117-117
在过去 ,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 ,而学生主要是对这些知识的接受、领会、记忆和巩固 ,教学过程中常常重教知识而轻教思维 ,重教“学会”而轻教“会学”,其实质是“以教论学”的教育论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以教论学”已不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 ,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思想上变“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教法 ,又重学法 ,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的现代教学论 .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生物化学的特点 ,把“以学论教”,指导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3.
治国先治教,治教德为本。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铸造人的灵魂。高校教师要把“以德治教”作为首要职责,通过实施“铸德”工程,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阐述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以及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必须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即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与原则;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教——法制基础上西部民汉合校管理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发展客观地要求高校将“德教”的理念寓于学校管理中。“德教”具有三个特征:时代性、指导性、规范性。在民汉合校实施以“德”治教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故而应从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课程授课方式、管理学生应尊重学生个性等途径实践“德教”以完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不少学校依赖于制度管人,结果是很多时候“管住了身,管不了心”。只有有效实效“以德治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问题。德育是“以德治教”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起主渠道作用。学校要以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引导方法,将“以德治教”落到实务。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以德治国”,追根溯源是对儒家“德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包容了儒家“德治”智慧的深厚底蕴。“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在性质和内容、主体和目的、实施时的地位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以德治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新时期对国家管理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以评价“教”来替代教学质量,因此这样的教学评价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则是把“学生评教”、“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全面的、开放式的、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治国先治教,治教德为本。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铸造人的灵魂。高校教师要把“以德治教”作为首要职责,通过实施“铸德”工程,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 ,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高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实现以德治教尤为迫切和重要。一、“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教”的关系“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以德治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方略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各部门以及每个公民身上 ,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1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基础。“以德治国”是靠人来实现的 ,而人则有道德高尚…  相似文献   

11.
孔繁红 《青海教育》2014,(9):100-100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先会后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参与课堂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教”的否定和创新,不仅能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无疑给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以德治国”思想,在吸取前人优秀理论成果和批判宋明理学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治与法治要本末相依、主辅结合而不能相割裂,德教要遵循“性教一贯”的原则和“循情”、“顺性”的方法而不能空洞说教,德教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官德上,要使官吏能从内正心明志而不受“物之浊”。这些极富创见性的见解,对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以德治国”方略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和时事热点等,总结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力争做到“三转变”、“两培养”、“一提供”,方能实践“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2005,(4A):F002-F002
常熟市浒浦中学创于1946年,是常熟市历史最长的一所农村中学。现有39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和150多名教职员工。近年来,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身立教,德育领先,全面发展”,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培养农村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