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丹 《教学随笔》2014,(22):192
地市级电大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基层办学单位,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是地市级电大面临的重要抉择。西部地市级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存在着突出问题,只有立足改革与创新,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走出困境,适应转型,承担起地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依托电大建设开放大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电大特色与地位的现实选择。科学定位地市级开放大学的性质与功能,合理选择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是建设地市级开放大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建设好开放大学,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功能的转变、丰富和提升。深入分析开放大学建设背景、建设现状、问题和构建要件,以无锡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地市级电大个案研究,提出建设地市级开放大学的思路,并对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为地市级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开放大学是终身教育理念和思潮所催生的时代产物,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迫切需要,是社会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以电大系统为基础"办好开放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开放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站在地市级电大的角度就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名称"、"出路"及"发展"等困扰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特别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大学的组建应重视地市级电大这一特殊的资源,地市级电大可以成为地级市开放大学系统的教学辅导中心,并取得部分课程的自主考试权。同时可以探索国家开放大学对地市级电大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电大的系统办学模式是长期以来电大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法宝。在电大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系统办学优势仍是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在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基层分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水平。基层分校唯有以质量为核心,大胆创新,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支持服务工作,才能在转型发展中获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7.
基层电大(地市州级电大)是未来开放大学体系的地方学院,怎样建设开放大学地方学院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以西部地市级电大——广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从办学定位、主要职能、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转型发展的路径,旨在为推进开放大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山西电大向山西开放大学战略转型,我校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臣秽绕“怎么建设开放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大学”,开展了开放大学建没专题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是国家对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电视大学30年的发展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依托电大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电大的办学实力建设,进行电大办学系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尤其是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众多学者就开放大学建设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围绕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如何创新开放大学(电大)员工的个体行为,使之适应、满足进而推动和完善这所新型大学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进行研究,从创新主体实现电大教职员工自身的创新,使之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拥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对原有学校的功能定位、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才能实现开放大学的创新,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1.
第八届西部电大校长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成都召开,中央电大与西部15所省市电大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建设开放大学的主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西部电大的路径选择。会议认为,西部建设开放大学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电大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开放大学,把以省(区)电大为依托的开放大学系统做大做强,形成西部开放大学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会议热议的焦点主要有:"翻牌"与"内涵建设"孰先孰后、各层级电大的利益博弈、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出路、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的诉求,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的多种模式与多元发展的空间拓展等。会议建议,政策应大力向西部倾斜,西部电大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可以先行先试,探索西部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表现。为了加快推动开放大学的建设步伐,电大系统必须正确认识电大本身就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是电大的升级版,开放大学的呈现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开放大学的认定标准应该是理念、手段与功能三者的统一,办开放大学并非电大的专利,电大建设开放大学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从而增强建设开放大学的自信心,加速电大系统的转型升级,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策略上,要积极推动终身教育立法;举开放大学之旗,占终身教育之位;对系统进行彻底改革,再造系统新优势;打造集硬件、软件、办学项目、学习资源、师资队伍、运行机制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开放大学建设的主体应是政府,建设基础是电大系统。开放大学的建设既要体现国际开放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又要立足国家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要求,还要结合区域地方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共性规范与个性特征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战略定位和主要职能.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并形成系统性的运行机制与组织构架,同时需要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通过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等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有关地市级开放学院的研究,主要围绕地市级开放学院的定位、组织构架和管理体制、地市级电大转型为开放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等问题展开。已有的研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对地市级开放学院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现有的研究都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多是宏观的、宣示性观点,缺乏实证性定量研究支撑,也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随着开放大学体制改革"5+1"方案告一段落,有关地市级开放学院建设问题会逐步凸现出来,引起人们更广泛深入的关注。地市级开放学院的定位、设置标准、准入与退出机制、治理结构以及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学院转型的思路与路径选择等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依托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电视大学特色与地位的现实选择,也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电大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开放大学和电大实质性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设、学术研究和社会支持作为开放大学必须具备的发展要素。以无锡开放大学建设为例,提出实现“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开放大学,是电大系统的战略转型、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开放大学与传统电大,在培养目标、学历与学位教育层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电大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学历、学位水平及技能水平,确立服务意识,才能迎接发展开放大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远程开放大学是电大人多年的不懈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论述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分析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以省级开放大学建设为例提出了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实践路径:就省级开放大学建设而言,要在明确开放大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厘定思路,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双重模式"功能、促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等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成功转型.本研究对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市级、县级电大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基层的办学单位,是电大开放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没有生源,电大开放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源是基层电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章立足于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招生的实际,分析了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招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开放大学建设已是摆在电大面前的重要任务。作者认为,基层电大建设开放大学首先需要内生动力,而加快转型发展才能让基层电大强化内生动力。基层电大建设开放大学需要抢占继续教育服务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终身教育指导中心等制高点。文章以马鞍山电大“抢占”的具体实践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电大在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大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驱动力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考核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沟通机制的构建这六个方面探索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