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汉画像,是汉代文化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资料之一。把汉画像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对之进行多学科地发掘梳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情。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成绩可喜,但仍然是凤毛麟角。其中,陈江风先生的汉画像研究成绩相当显著。陈江风先生对汉画像研究的价值、汉画像研究的理论、汉画像研究的方法以及汉画像研究的学科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成为这一学科的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对汉画像上纺织图像的研究,结合古籍文献,一方面探讨了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分析了汉代人的思想信仰,发现汉画像上的纺织图与汉代的蚕神崇拜有着深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汉画像从产生到衰落,展示了汉代从原始的本元化思维——神化儒家思想——道教神仙思想——佛道共存的淡泊的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民间的宗教信仰,传达出追求永生、向往自由的浪漫思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基于形状不变矩检索汉画像图像的新方法。大多数汉画像图像由边界比较明确的几何形状构成,因此可把汉画像图像看作是由一些具有显著形状特征的区域构成的。汉画像图像检索利用矩特征进行形状的相似性度量,另考虑到汉画像中包含有车、马等图案,为提高检索效果引入离心率特征e。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索效果,其检索结果符合人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5.
美轮美奂的汉画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汉代特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对汉画像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力量的巨大和神奇使古代先民对自然一直怀着尊敬和欣赏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既是汉画像走进自然实现人的自然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汉画像孕育生态美的重要动力。汉画像的发掘出土,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以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对于在学术视野中考察生态美学的哲学内涵、构建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轮美奂的汉画像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促进的产物。汉画像葬俗中从众现象的存在,既是社会影响对行为主体(墓主)施加压力的直接结果,也是汉画像葬俗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汉画像葬俗活动中群体行动动力机制和从众现象实施精微而凿实的考述、发覆和研究,对于延伸和拓展社会学的理论空间、准确把握早期民间群体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规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叙事媒介,汉画像在图像叙事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作为汉画像代表的武梁祠画像在叙事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尤其令人瞩目。根据叙事学理论,从时间性与空间性两个维度分析武梁祠画像,能够对其叙事艺术上的成就有所体认。首先,叙述者通过单幅画像的构建、群体画像的安排以及榜题的运用对叙事时间进行了充分地把握;其次,三种类型画像的不同位置安排和历史人物图像的有意选择也体现叙述者对叙事空间的把握。从叙事学角度观照汉画像可以为解析它的艺术魅力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汉画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学术概念,古时属于全石学范畴的汉画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悠久的研究历史。新中国以来汉画研究获得快速发展,已然形成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继往的目的在于开来。回顾汉画研究的历史,从学术史的角度理清其历史线索、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进行学术发展展望,对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汉画学会主办、徐州市文化局等单位筹办的第五次全国汉画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3日至6日在江苏徐州市隆重召开。这是继南阳、嘉祥、商丘、乐山会议后,又一次全国性的汉画学术研究盛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汉画学术讨论、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会改选及《中国汉画全集》编务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前文字记载的西王母是个神话的形象,表现了原始母神主生杀的功能,到了汉代,文字记载的西王母由神话对象转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与崇拜的对象.但是图像表现的西王母与文字记载的西王母不同之处在于汉画像直觉形象地刻画了西王母形象及其随从,如三青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伏羲女娲、东王公等,这些图像才使西王母仙境得以完善.这些仙境的形象带有神圣的符号性,不仅是文字记载的补充,而且汉画像的图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因此,文字与图像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西王母汉画像美学意义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西王母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从神话、宗教的视角发散开去,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把凶神恶煞的西王母幻化为美丽的妇人形象体现的是人类欲望升华的象征,西王母演变象征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汉代墓葬建筑以石头为基础材料,经工匠技巧繁复式雕刻手法刻画出内容题材丰富的汉画石。柿蒂纹起源于西汉末年,广泛用于汉代墓葬建筑装饰,是汉画像中屈指可数的植物类装饰纹样,柿蒂纹研究为数甚少,旨在从结构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三方面对汉画石柿蒂纹进行诗学性质的空间阐释,从柿蒂纹自身图式、在天地人鬼四界空间的位置等诸多方面揭示柿蒂纹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中的伎乐图是国内仅见的以丝竹管弦乐为主的伎乐演奏图,因此,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汉画像“伎乐”图记录了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从中反映出汉代音乐化创造性、多元性和普及性的特征,也证明了任何一种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是指汉代人刻画在祠堂、坟墓、石棺、石阙或帛上的图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具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其线条构图上满而有力,刚柔并济,所展现内容也是包举宇内,天人合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系统的表现出汉代人的生死、时空、宇宙观,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学者们在汉画发现与研究过程中的文化传承意识与贡献,亦已成为文化遗产,同样值得后人重视。浙江籍学者在汉画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中有开拓、创新之功。从古代到近代,浙江籍学者的文化保护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使命感,研究民族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应该为当代学者所继承。  相似文献   

17.
汉画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远古文化的总结,又是对后来文化的开启。汉画艺术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描写开始进入表现主题,这些主题是以汉代社会特有的文化观念为背景的。我们有理由承认汉化艺术是我们研究审美文化的宝库,从汉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可以看到其展现出的时代精神与内在价值。本次研究从汉画艺术审美文化内涵以及价值特征着手,分析汉画艺术审美文化内涵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情况,提出汉画艺术审美文化内涵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构建途径,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能够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汉画与中国戏剧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由学,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性艺术,汉画中的乐舞,傩仪等都是戏剧的因素而不能称为戏剧,其中的角抵百戏是融诸多艺术而成的,具有更强戏剧因素的艺术形式,因此,汉画反映了中国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汉画对研究中国戏剧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画中有少少表现汉代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的图像,结合古代文献,可知这三类体育运动在汉代已相当普及,这对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汉画艺术是一笔丰厚的传统艺术宝藏,但因年代久远,又寂寥于现代传媒之外,而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距甚远。需在两者之间架一座互通的桥梁,才能实现古为中用,充分发挥汉画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