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王艳东 《考试周刊》2012,(66):153+53-153,5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的过程。但由于初中生知识面较窄,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会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因此.更需要与他人合作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秩序发生某种程度的混乱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交易规则不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滞后、宏观调控不力以及产业结构和流通体制亟待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的客观反映;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市场的法规建设,强化监管力度,深化政府对市场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的建构;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文章将主要探讨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建构主义理论综合运用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4.
刘博宇  李永山 《考试周刊》2008,(13):231-232
企业要走向市场不是走向无序的放任自流的市场.市场既有调节供求的作用,也有其自发性的弊病.因此,就必须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克服市场易于产生无序状态,从而逐步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我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既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又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的交流活动。从预设和生成的角度看,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主要是预设的,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的交流活动主要是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史上,自然演进和理性建构是制度发展的两种模式.前者是人类的经验行为模式,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认为人们只能借助经验认识事物,而制度也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后者是理性设计模式,认为人的理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制度则是人类理性设计出来的;它们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和自觉、自为性.但二者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对中国制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生成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中作为主体性的人的三个要素:自由、理性思雏和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分析作为主体的人的三个特征入手,着重阐述了这三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课程生成的。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德育生成的逻辑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成哲学认为,世界万物是永恒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生成,在生成哲学的价值理性范导下,大学德育蕴含先验概念和认知图式的双重建构过程,德育生成的价值建构与意义阐释并非混沌无序状态,而是遵循德育生成的逻辑框架。"符号认同"德育生成愿景是价值判断的同质逻辑和事实判断的异质逻辑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要统摄于德育符号"编码-解码"的生成机制和运作逻辑中,并在大学德育活动中建构着动态生成的效能方式和意象性的符码关系。现实运作中的德育出现了"非线性"偏移的"本源性危机",浮现出外在严苛与内在虚妄的价值偏移,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大学生德育实施的价值悬置和实践流弊。全媒体视域下"符号认同"的德育实践需要大学在境遇权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成理路,并形成大学场域中"政治-符号-德育"的生成共同体,最终趋向于大学德育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工》2008,(12):45-45
党国英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认为,选择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和竞争性的制度。自由市场经济需要秩序和稳定,秩序的维护需要权威,最有效的权威行使者是政府,而最具活力的政府又是民主政府。民主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最基本目标是自由、正义和稳定。民主手段与自由、效率、正义和稳定诸目标相结合,构成当代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政治市场准则。  相似文献   

10.
榜样认同在本质上是对特定人物特定行为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价值理念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揭示和理性建构,而人的存在具有动态过程性。所以,在榜样认同问题上,人学主体论视角、价值关系论视角以及过程生成论视角是基本维度。在人学主体论视角下,榜样认同的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两者的存在都需要榜样认同;在价值关系论视角下,个体主体与共同体主体之间的价值理念既具有异质性又具有同质性,两者的存在需要它们之间价值理念的同质耦合;在过程生成论视角下,主体的人是随着自身价值理性动态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其超越性生存之维的,所以,标志着价值理念及其建构样态的榜样认同也需要随之革新、获得时代性的内涵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衡平,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3.
温格斯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军 《教学与研究》2005,12(12):64-70
温格斯坦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制度的生成因素、维系与演化过程与影响,并把结论运用到民主制度的稳定性、有限政府、民族国家兴衰、经济增长等问题的研究,认为不同环境中的制度选择与制度结构对博弈结果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5.
借鉴哈耶克市场经济秩序理论,市场经济秩序即自生自发的秩序,但也有计划秩序或宏观调控秩序。职业教育市场秩序同样具有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特征。职业教育市场的自发秩序是通过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调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业教育市场的计划秩序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市场进行干预,制定秩序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在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市场秩序需要从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市场秩序、规定政府责任和办学主体的义务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市场秩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建构道德价值体系,可以生成内在的激励机制。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道德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古代印度哲学的后期弥曼差派的无神论思想中深刻体现着字宙、宇宙事物无目的、自创生、自组织演化的生成论、过程论的复杂性思想。在认识发生的机制上,后期弥曼差派认为现量的产生是在对象、对象特性、感官、意与我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这是一种多因素、多中介相互作用、综合建构的信息中介论、多元和合论、整体涌现生成论的复杂性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治理的目的都在于形成一种现代社会秩序。组织化是其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组织化的过程即是社会秩序生成的过程。社会秩序的生成有两种机制:唯理建构与理性自生,组织化的过程也是如此。文章从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从而形成乡村现代社会秩序的过程入手,对中国政治发展做了一个微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林梅 《陕西教育》2011,(1):97-9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将知识以成品方式介绍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活动,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建构;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选准问题切入口,引导学生有序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的逐渐形成和理性的多元存在是现代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领域需要公共理性对其进行批判性建构,理性的多元存在需要公共理性对其进行协商和调适。公共理性要求教师秉持公共价值、践行公共伦理、运用公共思维和进行公共调适。教师公共理性的生成要基于自身权利的公共参与与合作、基于自身职业的责任与道义担当、基于自身专业的理性与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