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先秦蜀国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起源和形成的。考古发现的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史前城址,标志着蜀地城市的起源。三星堆古城是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国都,反映出古蜀国真正意义的城市已经形成。三星堆鱼凫王都是座宗教色彩极其浓厚的城市,城市的军事防御系统具有特色,城市具有多重功能。古蜀国城市的起源和形成充分体现出中国早期城市发展所具有的多元起源与形成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邑、国及早期城市这三者关系的分析中.去把握中国早期城市的形态、结构与层次,进而说明中国城市的起源.认为,邑为人们聚居之所,实际上是上古村落的通称.邑群中都邑与鄙的区分及其两者在军事、政治、经济中相互依赖,实际上就是将原已存在的社会分工固定化.这一进程伴随以“国”的形式出现,并将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能不研究邺城。我国古代城市虽然早在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间的夏代已经形成,但直到“西周都丰、镐二城”的营建,才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成”,而邺城的营建则表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进入了“成熟时期”。因此,对邺城的研究,早已引起古代史学家的重视,有关邺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集千余年来不断,这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中也不多见。仅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的角度,对邺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的年代,我国学术界存有争议。在对中国早期城市的内涵作出界定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认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最迟不晚于仰韶时代晚期,距今约有5500年左右,并于龙山时代普遍成熟发展,遍及中国各地。  相似文献   

5.
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是区域范围内各种要素的中心,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城市形成的标准可概括为十个方面,但只要符合大部分标准(2/3以上),就可以断定该聚落已属于城市。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的形成是在经历了漫长的起源过程后完成的,城市形成的标准中某一因素或几项因素在历史时期的出现,可以说明城市已经开始起源或者说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原因,学术界有防御说、集市说、宗教中心说三种说法,但在历史上三种情况可能都存在,也可能互有交叉。一般认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就具备了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一、我国城市的起源及早期的城市分布研究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起源很早,一般的看法认为,它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为了防御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保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和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筑城建郭的结果。《礼记.礼运》认为从夏代开始,“城郭沟地以为固”,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河南于城岗城堡的发掘材料,说明作为统治中心的城市,其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形成于夏代。城市起源于巴,邑即人口聚居的地方。史书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已,三年成都”,(《尸子》),又说“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管子.治国》),聚、邑、都、国都是从不到人的居民聚居点…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起源,人们有过种种推测。现代古文字学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汉字起源的大致轮廓:它"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它萌芽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千年;而其形成体系,应当在夏代,距今约四千年。"本文谈谈陕西榆林红石峡摩崖题刻中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城市无论其起源和发展,还是其建设和管理,都和统治者的意志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成为封建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堡垒,进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而西欧的城市,以商业作为发展的起点,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和有序的经济组织——行会。并且城乡问建立的商品交换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促使整个西欧社会在城市复兴后的四五百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最早在西欧出现,西欧早期城市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影响。西欧中世纪城市所具有的商业化特征、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城市行会中萌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相似文献   

13.
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和商朝的发祥地。商国的强大应是从王亥所进行的商业贸易这场经济革命开始的,不久在汤时取代夏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商王朝。商丘历史源远流长,古商文化几度辉煌,如商代、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商丘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这块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位商丘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秉承创新传统,承担起打造"华商之都"、建设和谐商丘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应昌是元代蒙古弘吉剌部贵族建立的城市,是元代著名的草原城市之一。应昌城地理位置重要,城市布局严整,反映了元朝蒙古统治下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除了政治、军事中心以外,应昌城还具有交通、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应昌城定居人口估计达到数千人,手工业、商业、服务业以及周边农业都有明显的发展。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应昌城对漠南蒙古草原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草原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元朝灭亡以后,应昌城逐渐荒废。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自汉代以来,与中原文化相互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哈萨克族音乐发展史来看,《六十二阔恩尔》的形成与发展,与哈萨克族“库依”(器乐曲)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时间上大体可分为古塞人至乌孙(汉初)以前的早期形态,乌孙(汉代)至哈萨克汗国成立前(明代中期)的孕育期,哈萨克汗国(明代中期)至清代的形成期以及近现代的演化期。  相似文献   

16.
洛阳在中国古都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时期的成周城,即西周成周城和东周成周城。营建西周成周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迁居"殷顽民",镇戍东土。然而由于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在晋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建新都,即东周成周城。其地望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城市形象。和谐城市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优美的城市景观,便捷的交通,配套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等属其外在形象;高素质的市民、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健康和谐的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等属其内在形象。只有把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构建和谐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古典市制进入近代意义下的两个城市.两地丰富的娱乐生活,与此前的城市生活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特色,即新兴市民开始占据娱乐生活的主体.这与当时城市相对廉价的消费水平是不无关系的.但是,总体来说,两地的娱乐消费是超前的,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家店下层化大约是公元前2300-前1000年左右,在燕北辽西一带发展起来的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明,它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虞夏殷商之际,中国北方地区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国家和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夏家店下层化形成之际,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化发展面貌,产经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当其晚期发展阶段,曾经与后起的夏家店上层化有过一段共时关系,由此导致阴河至羊肠子河一线分布密集的城堡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魅力的不竭源泉。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又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建设青岛特色的城市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建设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二、正视历史,传承传统文化精神;三、着眼当下,打造人文环境;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