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中究竟有没有"正偏"结构是学术界一个颇有分歧的议题.本文认为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正偏"结构,这种结构是汉语本身固有的,不是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并运用历史语料和方言语料来证明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有VP”结构中“有”的表体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古文献语料显示:“有VP”结构具有表示完成体范畴的功能。这种用法大致与副词“既”“已”相当。从使用频度和文献分布看,“有”的表体用法很可能与上古时期的某种方言有关。本文还联系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相关语言事实,对上古汉语中“有”的表体功能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大量以"杀"字作补语的动补结构,已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却很好地保留在了太谷方言中。文章将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从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探讨太谷方言中"杀"字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元代白话碑可以看作是研究元代汉语的同时资料,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元代是汉语和蒙古语大规模接触的时代,历史上发生过接触的语言,一定会留下痕迹,有的表现在语法方面,有的表现在语音层面,有的表现在词汇方面。就词汇方面而言,除了借词之外,还可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现其踪迹。对保留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元代白话碑语词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管窥曾经发生过的语言接触。  相似文献   

5.
从赣方言看表示动物雌雄语素的词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方方言里,“公”、“婆”及其相关语素通常位于人名或动物名后面表示人的性别或动物的雌雄。以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这一结构是“前偏后正”还是“前正后偏”。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汉语有没有“中心成分 修饰成分”的复合词构成类型。本根据赣方言的材料证实:汉语并不存在“前正后偏”的词语结构,“公”、“婆”是名词性语素,不是形容词性语素。章还引用了其它方言的例子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新绛方言中保留着一些古语词,本文借助古代典籍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新绛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说明和解释,阐述新绛方言和古汉语的传承关系,给汉语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课中引入一些方言语料,有助于促进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理论依据;2.实际教学效果;3.选用方言语料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是一大特点,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结构谓语动词之后带“过”的特点,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带“过”的主—动—宾式很常见,但是能够将其转化为带“过”的“把”结构的却很少见,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也很低,然而这种结构在新疆汉语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维吾尔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的汉语方言学研究处于“古典时期”.经过先秦两汉对上古汉语方言语料的积累,以及古音学兴起背景下清代学者对古方音研究的语言观念的树立和理论的建设,为其后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古方音研究提供了经验性的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方言研究不但可以为推广普通话提供可资比较的语言材料和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充分的语料依据,而且因为方言是语言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与扩散,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关系史、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重要的论证价值.因此,方言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由“偏义复词”新说“虚义趣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顾炎武等古今语言学家论证倡说的连类或偏义现象,现在定名为“偏义复词”,在语言研究或教学中常常称说。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词典》已纳入“偏义复词”一目。偏义复词的特点是连及的虚陪语素形成理解困难。另有小同而大异的语言现象,虚陪语素虽使理解困难,但兼有情趣,有设难成趣的修辞效果,可以另称为“虚义趣连”。它们是偏义复词的衍生发展,数量多,主要见于元明清及现代方言,是方言俗语词,结构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15世纪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但其语言成分比较复杂,既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北方话口语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可能受编者母语影响或元白话影响而产生的非汉语成分,还有一些南方方言成分和文言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考察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认真鉴别,既要避免误将非汉语成分当作当时汉语的特点,也要避免误将汉语固有的用法当作"非汉语用法",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训世评话》白话中"妖怪""感动""谢拜""晨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同时期或较早的汉语文献中已有使用,"妖怪"和"晨早"在现代汉语南方方言中仍有使用,不宜将其视为"非汉语用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汉语常用词的演变成为汉语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理论不断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语料范围有待扩宽,研究方法上还要与现代语言技术和现代汉语方言相结合。本文拟从常用词概念、研究历史、研究内容及范围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汉语常用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 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 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语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网络、新闻及其它语言形式中.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一背景理论对收集于宁波当地报纸中的语码转换语料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无论是在以汉语普通话为主题语言的分句或句子中嵌入使用英语或是在以汉语普通话为主题语言的分句或句子中嵌入使用方言,汉语普通话为主干的新闻均是背景,而英语或方言则是图形,图形在背景中突显;所运用的荚语或方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18.
方言和语言史研究关系密切,四川方言和汉语史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对四川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根据四川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史。四川方言在词义上有不少独特之处,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对四川方言“挨”、“漮”、“篾”、“舔”、“争”、“鲰”之义逐条训释,即是尝试。  相似文献   

19.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