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6%;高职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心理困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321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8%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时。在任一因子≥2和≥3分的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老生显著高于新生。不同专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恐怖、精神病症、其它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高于男生,新生与老生在大多数因子得分上都具显著性差异。老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新生。  相似文献   

3.
赣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检出率为48%,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占7%;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除学习压力外)差异显著;男女生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初一、初二学生的各因子与初三、高一的学生相比差异性显著;农村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城市多,初三、高一的学生比初一、初二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母亲的文化程度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父亲要大。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44名高职学生作SC-90和16PF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27%;人格特征总体良好、积极;多元回归活费、母亲职业、年级、忧虑性、有恒性、聪慧性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四川省学生运动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检出率66.2%,中度以上栓出率为16.3%;男女学生运动员之间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及偏执等因子上分别存在差异和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后,进一步探讨了帮助他们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军 《中小学电教》2006,(11):40-4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例逐年在上升,年级越高,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一般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到10%-30%,而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群体(高三学生、灾区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断地有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家长、教师也不时地按自己的标准感受到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及许多教育研究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大量的实证研究报告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百分比,但在同一时期,同一类学校的检出率差异都很大,有的高达50%以上,有的不足3%。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795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1.1%;女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在各年级的学生中,二年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文科的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比例高于理工科的学生。由引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指导策略;方法:采用UPI对266师范新生进行测试、统计、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心理可能有问题的人数占38.3%,男女生、文科与艺术类学生之间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说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周凯 《河南教育》2009,(8):28-29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调查.中专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中专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中专生大多数是中招考试的“失败者”、普通高中的“淘汰者”.致使有的学生患上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中专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我市6所中专的调查表明.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和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测查了445名中学毕业班学生的焦虑状况。过度焦虑的检出率为41.35%;在初三学生中,女生过度焦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在焦虑的内容上,过度焦虑人数最多的分别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帮助一所小学建立心理档案.在对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个性及心理健康测验时.发现其中一个班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高达50%.心理健康测验8项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另外两个班.心理疾病的检出率达32.5%,也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班.经深度访谈发现,学生超乎寻常的表现缘于班主任老师自身情绪及个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当前关注的热点,但不可否认,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心理问题,对教师的心理问题有所忽视。其实,教师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我们的教师的确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并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与他们的身体发育、身体健康、精神面貌、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相关性极大。据北京精神卫生中心调查,发生学习困难的儿童有8%是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很多学生的行为问题并非是思想道德问题,大多数是心理因素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广大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每个家庭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有很多种调查结果。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1]有的学者调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50%以上。[2]也有的学者指出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只占5.3%。[3]原因可能如下:一是采用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同;二是抽样样本的数量、采集地不同;三是采用不同的量表进行测量。对于国外关于心理健康的量表不能简单的拿来直接使用,而要进行本国化、本地化,对其常模要进行修订和完善。我国幅原辽阔,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一类结果和二类结果的检出率为40.06%;抑郁量表中度和重度的检出率为18.50%,检出率较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时间的调查,论证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关系,并发现心理健康障碍是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调查结果说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抑郁、焦虑、躯体不适应感等症状,并能增强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采用娱乐性教学手段,区别对待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身体机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学生心理档案卡》对271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0.32%的学生在至少一个因子上得分高于3,各因子症状检出率前4位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问、不同性别、专业、本专科与成教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不同民族学生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杨彦 《考试周刊》2012,(86):151-152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高职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采用SCL-90对289名高职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个别访谈,发现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检出率为28,76%,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心理障碍率,可见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必须积极做好高职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构建系统的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来自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品质下降这一实际情况。众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987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1989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对浙江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达10-15%;今年,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指出,有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伴随学生自身的成长,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大部分是暂时性、发展性的问题。尽管属暂时性、发展性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地方、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逐步发展至今天,呈现出人心所向、势在必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