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细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许多教材选文都是名家名篇中筛选出来的,所以课文中的背景材料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抱着让语文学习来个大视野的信念在语文课堂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殊不知,背景材料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画蛇添足。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教师在非用不可之时,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补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且升华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突破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文本,触摸人物,最终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2.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介绍背景资料,对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很有益处,但何时引入背景资料才恰当呢?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引入和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成文本价值。然而,对背景资料的介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讲课开始就把课文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学生尽管能够获取一定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背景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被有意淡化,这也许是对传统教学中每每先字词,再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的程式化教学的反叛,但是,我们在对待背景材料时往往矫枉过正。不可否认的是,背景材料对一些文学类的作品的理解至关紧要,如果在教学中能合理地利用背景材料,会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也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一、要更准确全面地理解作品,必须走近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黄春平 《教师》2011,(18):36-38
细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许多教材选文都是名家名篇中筛选出来的,所以课文中的背景材料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抱着“让语文学习来个大视野”的信念在语文课堂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殊不知,背景材料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画蛇添足。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教师在非用不可之时,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补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且升华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突破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文本,触摸人物,最终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7.
群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必不可少。语文教学背景知识分为说明性背景知识、注释性背景知识和作家的相关文章三类。背景知识的呈现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涉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甚至鉴赏,只有将其融入文本,在整体与局部的共同观照下,定位准确,重点明确,时机合适,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主题含蓄而又深刻。有些散文文本,在师生努力探究之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识仍呈现肤浅性和模糊性。笔者的做法有二:一是在教学中故意宕开一笔,不出示背景材料,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去破译文本中的密码,揭示主题;二是针对某些散文看似浅易的主题,通过探究文本中象征式的意象,挖掘审美内蕴,揭示其深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方巧云 《成才之路》2014,(22):71-71
正拓展阅读就是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文本或主题相近,或内容相似,或人物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性阅读。让学生在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模式中,架构起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一、在拓展性阅读中揭示背景很多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创作动机。教学中,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创作目的的存在,而仅仅就着课文进行教学,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教学效益也必将形成一  相似文献   

10.
朱桂冲 《生活教育》2014,(16):68-69
本文谈了高中英语教学整体设计的三点认识:一、课文背景材料和课文简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浓厚兴趣;二、课文整体教学与听及口头表达紧密结合,发展学生听、表达能力三、课文整体教学与读、写紧密结合,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探讨谈几点我的做法。一、从文本背景资料入手,由不断地走进文本到与文本对话文本背景资料主要指文本的作者情况、文本的写作背景等。其与文本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本往往只有在背景中才愈显其价值。我…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把握文本,开发文本,训练学生仿写文本言语的表现形式,仿用文本言语的材料,创生文本的内容,淘出文本中习作金点子和源源不断习作材料,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发展语言,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贾怡 《生活教育》2012,(8):61-63
英语学习最为直观的载体是文本材料,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教材,带领学生导入文本;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学以致用,牵领学生走出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这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之一。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新课程理论下的语文教学:尊重学生初读文本的体验;借助文本的语言魅力进行解读;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正>文本细读教学已成共识,美中不足的是多局限于教法层面研究。一线教师囿于学养对专家高论望洋兴叹,一到具体教学实践则黯然神伤。一、"文本细读"是方法更是智慧文本细读不应只是施教方法,更应长养为教育智慧。经典文本教学绕不开"知人论世",但师生对"文革"背景的文本常生困惑,不谈背景隔靴搔痒,若引诸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处理和生成教学资源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处理好语文文本的解读中文本与学生的情感触发点,把文本内容灵活变化,处理好文本与读者的距离,引领学生充分想象等几个方面,引导文本解读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中背景知识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课中的背景知识?笔者通过"课始介入、课中相溶、课尾拓展"三个板块进行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课文背景知识,积极地赋予文本时代内涵,盘活文本、教活文本,激活文本,引领学生到充满各种文化现象的"大语文"环境中去体验、去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内涵的关键。还原背景、诵读文本、捕捉细节是解读文本的三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要深入理解文本,不可不知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时代、写作风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深入阅读产生一定的帮助。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介绍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也可以选择注释类的背景知识,当文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这一类的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一、导课引入,降低难度在导课的时候加入背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对于  相似文献   

20.
于书海 《考试周刊》2011,(70):62-63
课文背景是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有作用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事件、环境因素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效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学生对文本产生的背景与相关的时代状况不甚了解,受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方面的限制.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许多障碍,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促使学生有效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值得探究的主题.我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