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教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可谓精深难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把文章上完,并且让学生读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赏析作品的写作特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堂公开课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的公开课大多是开给听课老师的,因为对于上课者来说,一堂课能否打动听课老师,  相似文献   

3.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上学期,我新接一个班级。在开学前几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整个课堂有些乱:学生随意发言的有之、不做随堂作业的有之、更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这可怎么行,我变得焦急起来。终于有一天,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的解释令我大吃一惊:“老师,我们在公开课上不会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杜乃波 《教师》2011,(13):25-25
视频:在一次公开课上,看见一段视频,讲的是某中职学校一位女教导主任看见一位学生在走廊有违纪行为,就上去制止那个学生,谁知那个学生不听教育,和老师顶撞激烈,最后那学生赌气,吐了一口痰在地上,然后又俯身下去,把地上的痰吃了。后来家长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学校老师教育不当,把这位老师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这位老师始终没有抬起头来,她伏在被告席上,哀婉伤心地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让我的子女做老师了,孩子,你怎么能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7.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8.
一堂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内容是《淀粉的踪迹》,执教的是年轻老师。她首先创设了情境:每组桌上有两个纸包,一包淀粉,一包滑石粉。教师故作姿态地对学生说:“由于老师一忙,忘了哪包是淀粉了,请同学帮忙想办法找出哪一包是淀粉。”这一情境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快投入到下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中。听课老师也被学生的探究活动深深地吸引。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研讨会做课的过程中,几位教师在互相评课中说到教师的教态都能够做到自然,有亲和力,突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其实这是因为做课,如果在平时上课,我可不能天天面带微笑来上课,课堂会收不住的。”话音未落其他教师们纷纷表示有同感。我不禁思索,我们听到的一些省级、国家级公开课老师都是这样富有感染力和有激情的上课,也不见有学生捣乱,老师们马上反驳我说那是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在,学生不敢,做课老师也就不用花费力气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有的老师问我:“魏老师,我一上公开课,自己就紧张,学生也紧张,平时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的学生也变得结结巴巴。你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学生们在舞台上,下面一两千人看着,学生不紧张吗?”  相似文献   

11.
去外婆家     
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  相似文献   

12.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轮到自己班上公开课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表现,先给孩子打"预防针":今天有客人老师来听课,你们要表现好一点,不好好听老师讲要受批评……众多的警告无形中使孩子心中形成了一个公开活动可怕的印象。试问,这样的活动孩子怎么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呢?于是,公开课上,孩子失去了应有的活泼与热情,老师的独角戏乏味至极。 原本我也是这么做的,总想上最完美的课,怕孩子  相似文献   

13.
读了《山东教育》2001年第10期李明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做秀”面面观》后,深有同感。除了李老师提到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七种顽症之外,我也想补续几点:一、假大空不知怎么了,每次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就有负罪之感,总觉着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自己的学生总是那么“笨”,那么不会回答问题,看人家公开课上的那些学生,回答问题不但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而且个个问题都说到了点上。甚至有的连在座老师都感觉难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学生也能珠玑落玉盘。平时两节课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公开课上一节课能顺利完成,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是如何走上教研道路的我小学上的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五六年级时语文老师是霍懋征,有一节公开课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一次霍老师上大型公开课,讲古文《矛盾》一课,许多人来听课。整节课进行得特别顺利,结尾的时候,霍老师要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把我叫起来了。那个时候我的声音比较有特点,朗读还算不错。没想到我读得磕磕巴巴,根本就念不下来。这时下课铃响了,可霍老师没有着急,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仍然和颜悦色,耐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我也不例外。刚上班的时候,我被分配在了家乡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那一学期.我第一次去别的学校上了公开课.也许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课上得很顺利,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然而我的公开课始终没能走出乡镇.走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我曾对学生说过:“我不在乎你坐得正不正……”听后,学生欢喜,老师愕然。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在前不久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站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讲课,学生们个个笔直笔直地正襟危坐,姿势十分规范。可能保持同一种姿势的时间太长,有些累了,一个小男孩软下身子用手托着下巴听讲。正巧被老师发现了,她瞪了男孩一眼,男孩立马又挺直腰杆依原样坐好……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镜头,可能在很多老师的眼里是那么平常,却深深地触动着我。“坐!怎么坐?学生上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座?”老师们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坐要正,身…  相似文献   

18.
黄佑生 《教育文汇》2005,(11):32-32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复习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学校组织了校内的公开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看到:老师已经能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一改已往老师把持整个课堂的现象。靠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多了,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多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声音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  相似文献   

20.
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每一个学生只要回答对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旁边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也都面带微笑表示赞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