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韩中凌 《小学语文》2011,(1):123-12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日积月累”栏目。  相似文献   

2.
蔡青 《小学语文》2008,(1):116-1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发现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3.
陈莉 《小学语文》2011,(6):45-47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相似文献   

4.
【评议论文】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类型》。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原文提要】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上把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这种简单化的分类忽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特征和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百花园三》“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说、分角色表演,掌握请假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汪丹 《小学语文》2008,(7):95-9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相似文献   

8.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15日报到,16、17、18日三天会议)【研讨主题】荫"主题阅读"  相似文献   

9.
【设计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组。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15日报到,16、17、18日三天会议)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浏览人教社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了解语文课本的体例结构,对语文课本有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3.
刘坤 《小学语文》2009,(1):80-8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相似文献   

15.
正【丛书主编】崔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张在军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生阅读教育研究专家。【丛书特点】本丛书将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各单元主题细化为三到四个微主题,依据微主题编选富于童趣、文质兼美的文章,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课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围绕问题“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感受“一直盼望”等语言的内涵,层层叩击文本,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小学语文》2008,(1):74-7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教学片段】师: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了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