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经费短缺是各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高校要依靠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现高等教育经费的多元化筹资。社会捐赠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是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面临总体捐赠力度不够、募捐渠道单一化等困境,高校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认真借鉴和学习西方高校成功开展社会募捐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吸引社会捐赠,从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社会捐赠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要求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社会捐赠作为高等教育经费重要来源之一,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社会捐赠规模相对较小.大力发展高校社会捐赠事业是促进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经费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社会捐赠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认真分析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对策,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捐赠活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办学经费历来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难以有效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社会捐赠作为办学经费有益补充,我国高校社会捐赠主要有校友捐赠、企业捐赠、财团捐赠、乡贤捐赠、网络众筹等多种类型,社会捐赠为缓解国家财政经费投入压力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但高校社会捐赠事业缺乏相关政策支撑与专业管理制度,高校自身普遍缺乏吸引力等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社会捐赠的持续良性发展。为此,完善捐赠配套政策和外部政策激励、强化筹资运行保障、推动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提升自身办学声誉是新时期高校社会捐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来看,其构成已由过去的单一政府拨款发展到政府拨款、学杂费、高校自身收入等多项经费来源.其中,社会捐赠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高等教育多渠道筹资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比例仍较低,同时也表明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拓展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根据美国高校开展社会捐赠工作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还需采取以下拓展措施:一是政府税收优惠;二是采取激励机制;三是加大校友工作力度;四是支持捐赠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排名中占据首位,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经济、社会这三大方面的支撑。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三个先决条件中经济还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美国高校的经费是否充足,决定了学校地位。捐赠是美国高校经费来源之一,对美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美国高校如何筹集教育资金及使用捐赠资金情况,总结经验,可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存在许多问题:过多依赖国家财政,经费来源渠道较少;社会捐赠数量有限且不稳定;高校自身创收能力不足,形式单一,校办产业发展缓慢。通过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构成,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出现的问题,建议在依托政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增强高校自身的创收能力,广泛争取私人及社会捐赠等,改善高校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的现状,构建教育促科技、科技促经济的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力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与发展的瓶颈,因此,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越来越多的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我国高教事业应该不断借鉴国外高校成功开展社会募捐的经验,积极吸引社会捐赠,从而推动我国的高教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资金紧缺是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仅靠政府的投入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要想确保高教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求从多方面筹措教育经费。吸收捐赠是美国高校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捐赠影响因素和捐赠主体类型对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并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在高等教育经费所占份额较低,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存在区域差别、校际差别较大等现象.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主要因素包括:校友捐赠意愿不高、高校不重视、社会捐赠意识不强等.因此,我国高校未来发展需要从教学质量、校友联系、捐赠机构、捐赠模式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校友捐赠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方高校要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使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继续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加强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省级财政按有关生均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在有效调整高等学校自身吸引社会投入的政策方面,高校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捐赠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社会捐赠有三大利益相关主体,即政府部门,高校自身和捐赠人.在该领域,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的市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融资模式包括财政拨款、事业费收入、社会和个体捐赠、发行教育债券、吸纳社会资金、发行教育彩票、社会服务收入、商业汇票、资产经营、银校合作与内部融资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创新-以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培养高素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储备更多新鲜力量。务实-以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办学竞争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切入点。实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牢固确立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以学生为本和“立足本土,服务本土”为出发点的理念。这一体系可以分为实验实务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实习体系、毕业论文(设计)体系和学生课外自主实践体系等四大有机联系的模块。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迫切要求。借鉴国外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同时,就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国家、政府、高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马里兰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等学校在资金筹集和管理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政府支持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作用显著。学杂费的收取标准和社会捐助,校友会的筹资,预算管理和项目经费管理等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鉴于社会科学越来越重视社会实际调查及研究,以及在非汉语地区社会科学调查的日益增加,本文主要阐述社会科学的人类学·民族学调查研究中调查地语言学习的必要性,①并以国外大学的人类学学科的实例印证了这种必要性的存在.而在这样的语言学习及训练当中,民族语言教育研究机构正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拓宽自己的教学及研究领域,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形成密切的协作关系,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做出科学选择,不仅要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而且要从目前高校的实践中找到务实的方向。通过调查两所广东地方高校的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发现尽管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选择的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各具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克服这种局限性,在对学习的本质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能力、工作学习态度为主要结构的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框架,每个架构都包括了两级内容,确定了较强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但是地方高校与中央直属高校相比,各种资源劣势明显.鉴于此,地方高校可采取在优势学科中先行试点,集中力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学科建设经费,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和为其配备学科秘书等一系列措施推行学科带头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