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顾氏移民宗族在明代随移民高潮进入贵州,其政治军事活动直接促进了贵州省治的建立,从而成为开发贵州的先锋。值得指出的是,移民宗族的一支进入黔东南苗疆,使顾氏宗族分衍为汉、苗两支系,两支系共同促进黔东南苗疆的开发。明清以来,汉苗两支顾氏宗族共同发展,一方面承继了中原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汉苗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即墨地区的地名志和族谱资料,分析了明初这一地区云南籍移民的建村情况与人口规模,指出了明初军事卫所的设立对这一时期移民活动的影响,考证了这一地区云南籍移民迁出地"云南"的确切所指。  相似文献   

6.
清代,滇东南地区的发展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汉族移民进入滇东南地区分别以仕宦任职、军事戍守、农业开发、经商等方式移入,对于滇东南地区当地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来,我国大量汉族人民迁入察哈尔地区,察哈尔地区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文化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样化,民族结构融合化,察哈尔地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汉族人民与当地的民众共同生活,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为今后我国民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卫所军兵涌入、屯田广开,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再次繁荣于湟水流域,奠定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兴起的基础。探讨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明了明初汉族社会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湟水流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通过政府强制性移民和老百姓自发性移民,大量内地汉族迁徙到宁夏南部地区,为当地的农业开发、工商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宁夏南部回汉群众的文化融合并形成了当前回汉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为当地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6,(6):108-112
古代甘肃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栖息的热土,同时也是从中原地区汉族移民边疆地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从秦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级阶层的汉族移民通过多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地区,为甘肃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原王朝边疆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甘肃地区汉族移民呈现出持续性、不巩固性、类型来源的多样性和强制性与自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前,毕节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经济都十分落后,被视为"蛮夷之地"。明代大规模的汉族移民涌入今毕节地区境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充足的劳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毕节地区农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变了其落后、野蛮的面貌,使毕节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种变化是与汉族移民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贵州的移民种类主要有军事移民、民籍移民和仕宦谪迁三类,其中军事移民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深远。笔者保守估计,明初仅军事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一百万。一百多万的汉族移民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和民族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广西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明代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化,明代到清初期间,广西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桂东北地区,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广西人口地理分布重心从桂东北转向了桂东南.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外,主要是源于省外特别是广东移民大量进入桂东南地区导致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居高不下.清代前中期广西的人口地理分布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广西的人口布局,对广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600年前,思州、思南田氏政权,在大西南这个荒远偏僻一隅打下一片江山,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励精图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所辖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这一地区成为贵州区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明代以前位居全省之首。该地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为贵州省的建立奠定了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安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不仅稳定了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王朝统治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兴办学校,创办书院等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从而大大促进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由于明代户籍退出机制的实施,以及清王朝社会危机的直接影响,客观上刺激了儒学的发展与兴盛.儒学在安顺地区的发展与传播,调整了民族结构的分布,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了安顺民俗文化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朝初期,明王朝在贵州大力推行屯田制,采取移民、募民以及徙罪徒到贵州屯田垦荒的策略,民屯遂在贵州形成。大批汉族移民的涌入,不仅给贵州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改变了贵州人口中"夷多汉少"的情况,由此带来了贵州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县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是省级区域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构成部分.县域单元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反映了省域经济的不平衡.本文研究贵州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对贵州区域经济差异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区域发展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