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词?这我可懂。‘这两天我花了26元钱买了5本书。’这句话里的‘两’、‘26’、‘5’不就是数词吗?"对啦,这三个数属于数词中的确数。确数包括整数、分数(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和倍数(如"十倍")等。数词还包括概教(如"三十左右"、"六七万")和序数(如"第一"、"老三")。听了这些数词,你可能又会说:"我同它们打交道七八年了,太熟悉了!"我说且  相似文献   

2.
走在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旅游道上,游人不时会"偶遇"一个身材适中、脸色红润,身着红色丝绸唐装,一边悠然行走一边用树叶吹奏乐曲的阿伯.他就是传说中的永定土楼"吹牛皮"奇人——阮宏昌师傅. 早就听说过阮师傅的大名,所以,当我到土楼游玩时,当然不能"放过"他啦.一看到他,我就上前问道:"阮叔叔,你啥时候开始民俗表演啊?我好想听您‘吹牛皮’哦!"阮师傅亲切地说:"十点半在庆成楼有一场民俗表演,欢迎你到时前来观赏."  相似文献   

3.
刘心悦 《新作文》2008,(11):26-26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说:"行!"我开始讲了:"从前,有个傻(shǎ)小孩,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没有’。一天,有个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没有。’‘你家住在哪儿?’他说:‘没有。’‘你穿衣服了吗?’他说:‘没有。’‘你吃饭了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咨询大厅里,大米和小米前来咨询。大米:"一直听同学们说‘某批次开始投档啦’,‘某院校正在阅档呢’,‘某同学已经被退档了’等等,这个神秘的‘档’我从来没见过,它到底是什么?又包含什么内容呢?如果我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我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档’呢?"小米:"老师,我今年考得不理想,计划复读,但是我已经被一所院校录取了,可以让学校把我的电子档案退还给我吗?"在高考录取阶段,我们常常听到的"档"字,就是指考生的"电子档案"。它和我们的录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09,(2):6-7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与盛温如是好朋友。有一天,朱熹到外面去散步,半途中正好碰上了好友盛温如。朱熹便搭讪道:"温如兄,你提着竹篮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去呀?""我去买东西。"朱熹一听便乐了,答着说:"你怎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呀?"盛温如笑笑说:"你这大学问家可就孤陋寡闻了吧?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阴阳五行?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东边属木,西边属金,南边属火,北边属水,中间为土。我拿着竹篮自然不能买‘南’‘北’,只能买‘东’‘西’啊。"朱熹听后,心里十分佩服,对他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朱熹接着又问道:"你买这么多的‘东’‘西’干嘛用啊?"盛温如答道:"今天岳父大人过八十大寿,要好好庆祝一番!""老岳父今年多大岁数了?""八十一个春夏秋冬。"朱熹想起刚才"东南西北"的事来,戏谑地说:"应为八十一个春秋。"他刚一说完,两个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盛温如,用"东""西"两个方位来指要去买的物品;朱熹则用"春""秋"两个季节,代指年岁,两人都运用了借代手法。  相似文献   

6.
学科论认为,一门学科对宇宙某部分事物的揭秘、某种规律的揭示,为人类知识、改造世界提供了武器,也成为学习者向往崇拜它,有热情有兴趣了解它,希图努力掌握它的不竭动力。王国维说:"经典作品‘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秘妙’会使读者自失其中。"歌德说:"材料是每个人面前可见到的,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能找到,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7.
生活真幽默     
子非鱼语文老师讲课文,讲到庄子与惠子那篇,读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时,老师说:"惠子应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这时庄子应该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知我不知鱼之乐。’……"全体皆晕。  相似文献   

8.
<正>朱熹先生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觉得在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中,若能充分做到这"三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口到",读准音的"法宝"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都有它自己的发音方法。如:发单  相似文献   

9.
我至今深刻地记得,在氤氲墨香中第一次握紧那支纤细却又格外沉重的毛笔时,老师握紧我的手微笑着说:"‘一’是所有毛笔初学者必学的第一个字,它融合了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不论多复杂的字,都源于‘一’的本质.简单一横,却蕴藏不平凡的力量.让我们从‘一’开始吧!"  相似文献   

10.
正鲸鱼说船只会写"1"。船想:"我那么笨吗?"它写了一个"2"。鲸鱼说:"不错嘛。写个‘3’怎么样?"船写出大大的"3"。"哇!厉害!‘8’字可难写了。"船说:"不能再写了。你看,大家都晕倒了。我还是写好‘1’字吧。"  相似文献   

11.
撤销与撤换     
正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真是个游玩的好日子。冬冬与当当来到了一座假山旁,它们时而拍照,时而爬山。突然,当当发现了一个古怪的句子,就惊讶地叫起来:"冬冬,快来看……"冬冬走过来一看,原来是个句子:木料糟了的都得撤销。当当笑着说:"我认为这个句子有毛病。"冬冬摇了摇头,说:"我不以为然。如果你能以充分的理由讲给我听,我一定信服的。"当当想了一会儿说:"‘撤销’与‘撤换’虽都有一个共同的‘撤’字,都表示除去的意思,但‘撤销’侧重于取消,就是没有了;而‘撤换’虽暂时除去,但马上还会换来一个新的。你说这里是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13.
猫说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  相似文献   

14.
黑板上出现了两个大字——朋友。叶子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笑着说:"谁能说说‘朋友’这两个字的意义?""‘朋友’就是朋友嘛,我的朋友最多了!"小迷糊大大咧咧地说。聪聪豆看了一眼小迷糊,举起了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说,跟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志同道合的人才称为‘友’。"  相似文献   

15.
正"学案教学"在"席卷全国"之时,也颇受批评。这说明它既有合理性,也存在不足。讨论是必须的,却需要有真正的反思精神。在"四人谈"中,我读到了"厘清误区"时的这样一段话:"把学案编成一份练习卷,是赝品学案;把学案课上成练习课,是‘伪学案课堂’;把学案教学程序蜕变为‘对答案’或‘试卷讲评’,是‘假学案教学’;把学  相似文献   

16.
窗外在喊谁     
正当我们在赏析课文第5段时,一个学生发问:"‘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中雨在喊‘谁’?"我说:"你认为呢?""我猜是大陆。本文写作于十年前,大陆发生了‘大跃进’‘文革’等事件,这不刚好是所谓的‘鬼雨’吗?"我说:"你的联想能力不错,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师,我觉得是前一句的‘他’,因为前一句说到‘他’的迷失。如果是大陆的话,应该用另一  相似文献   

17.
猜字谜     
周末,在阿姨家举行了一个猜字谜活动. 宣布了活动的规则后,我出了第一题:人对人. "是‘众’,是‘人’加上‘一对人’."爸爸立刻抢答道.我惊讶地说:"爸爸,你真厉害!我当初做这个题时,还费了一会劲儿呢.给你加二十分.下一道题:至高无上." 大家都在认真地思考,但爸爸马上又有了答案,答道:"是‘一’,至的高处是一,无的上面也是一." "正确,再加二十分."我接着又出了第三道题:"赤子之心,这个有点难哦!"可是爸爸立刻又答出来了:"还是‘一’,赤和子的中心是一."  相似文献   

18.
三个我     
<正>一天,孙子问爷爷:"什么是灵魂?"爷爷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爷爷的爷爷讲给爷爷听的:"据说我们身体里有三个‘我’,这三个‘我’引领并保护着我们度过一生。第一个‘我’是最冷酷的,是周围人看得见的。第二个‘我’是最温暖的,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到。第一个‘我’和第二个‘我’总是在为对人的控制权而争执,他们的斗争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怀疑和恐惧,而只有第三个‘我’才能协调前两个‘我’,使他们和谐相处,没有人能看见第三个‘我’,有时我们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晚上,我把香喷喷的烧鸡掰成小块码在磁盘里,叶圣陶先生从行囊里掏出一小瓶白兰地,两只外陶内瓷的宜兴小酒杯,两副楠木筷子,斟满酒,递给我一杯,说:“慢慢喝,边喝边聊。”话题又回到了地名,我问:“除了‘左阜右邑’,还有什么规律?”叶先生说:“知道有个叫‘蒙阴’的地方吗?”我说:“从读者来信的信封上见过,是山东省的。”叶先生问:“知道附近有个山吗?”我试探着回答:“是不是有座‘蒙山’呀?”叶先生说:“对了。那‘蒙阴’是在‘蒙山’的哪一边呢?”我一琢磨,“这房间向阳,是朝南的。‘阴’与‘阳’相对,‘阴’应该是北”,就回答说:“它在‘…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比赛     
今天晚饭后,我们家玩了"歇后语比赛"的游戏。我抢着出题:"‘骑驴看唱本’的后半句是什么?"话音刚落,一向喜欢出风头的弟弟就大声说:"‘走着瞧’!这种题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太小儿科了嘛!"最后一句话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妈妈好不容易才忍住笑,争着说:"我也来出一题,‘唱戏不拉胡琴’——"爸爸见我们姐弟俩不出声,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我知道,‘干嚎’!""没错!"妈妈高兴地说。弟弟见爸爸那得意劲儿,很不服气:"我也会啊,只不过没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