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专业特点,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国家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文章以"跨文化交流"课程为例,从分析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跨文化交流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说明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流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批判性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英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促进立体化育人教学改革,本研究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挖掘—转化—融合"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思政元素+英语元素"融合的教学手段,打造一支既能授业解惑也能担负起立德树人使命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成涵盖五个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学习模块(学科基...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在高校遍地开花,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庞大,且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较大.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承担起课程思政的重任,提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有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从课程思政背景出发,分析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和实施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使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归纳各地各科课程思政的成效入手,探讨当前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显著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概论》和《英语报刊选读》三门课程分析思想政治教学和英语专业课程的渗透与结合,最后提出提高英语专业思政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容辉 《海外英语》2023,(2):122-124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识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具有课程门类多、受众面广、课时多等特点。推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必要,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败。其融合路径在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要把握好不同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挖掘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推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革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必要性和挑战性,如何通过英语语言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是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阅读是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可结合战“疫”时事,通过科学准备英语战“疫”阅读材料、有序实施教学环节、巧妙引入思政元素,实现“化育无形”的思政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专业课程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创新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最佳的课程载体。选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从词汇、修辞和主题引申三个层面探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余珊  陆莉 《英语广场》2023,(10):112-115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高校教育理念和新的思维模式,它是思政理念和课程教学的有机统一。本研究基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思政教学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思政教学现状及口译思政课程的需求,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探索实施英语口译教学改革的途径,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的英语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高端英语人才。为了评价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提高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对某省一所地方高校20级英语专业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总体认同度较高,其中的“家庭美德”和“马哲辩证”教育还需强化;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普遍认同,但独立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有待提升;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认同度较高;对“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基本认同。建议: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加强文学课教师“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欢 《海外英语》2023,(11):114-116
新文科建设突破了专业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学科建设的单一性,同时也对课程思政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教学理念进行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是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破与创新。文章通过概述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路径,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从专业教学出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理念下,各学科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趋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英语泛读"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英语泛读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论文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总结在互联网助力下,如何从教学实践过程及课程考核方面对学生进行思...  相似文献   

13.
推进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顺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其作为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课,融合思政教育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POA理论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优秀外语教学理论。该文选用《致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1单元作为范例,结合POA理论,设计适合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案,以期能促进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海外英语》2023,(10):114-116
《基础英语》是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英语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英语专业的同学不可避免地被置于西方文明的影响之下,这就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师范学院培养的人才是首都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未来都是扎根北京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未来几代人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势在必行。该文以《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研究思政元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旨在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要求各门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思政”能力,并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出了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思雨 《海外英语》2023,(23):102-105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外经贸英语函电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亟须打破原有课堂以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本论文研究新文科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与现行课程思政的可融合之处,分析外经贸英语函电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从培养目标与要求、教学实施、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函电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实现兼顾学生思政素质和函电技能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应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这与课程思政的育人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商务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以《体验商务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3》第七单元Culture为例,从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和践行课程思政评价四个方面探索了在商务综合英语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英语专业选修课"批判性阅读"为例,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专业课程教师要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必须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典案例作为融入点,搭建"脚手架",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达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关键是建设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高超思政技巧的师资队伍,把思政教育自然和谐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谢耀晶 《英语广场》2023,(16):77-82
本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从英语学习自主性、英语知识和技能、非语言技能、英语学习情感和价值塑造这五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项目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数据显示,课程思政项目化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效果。本研究希望能为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志红 《海外英语》2023,(4):232-234
新文科背景下,深入推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德育无形,寓教无声,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内容。文章立足课程思政,以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为研究内容,基于目前高职英语思政教学现状,指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四个方面探析新文科背景下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