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哲学社会科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火车头",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缺少了重心与动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着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的贡献。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  相似文献   

3.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提出的理论价值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宣传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其现实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崛起,适应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大国的崛起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高校科研管理要摒弃短期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28日,江总书记亲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并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问题作了全面科学深入的论述,为我国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鼓舞人心,它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迎来一个新的繁荣与发展时期。一、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丰富经验,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指导方针和目标,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鲜明地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宏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同培养造就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社科中心的工作实际学习这些重要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大力提倡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推动创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促使哲学社会科学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共分七部分: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五、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七、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以管理创新 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启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确定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高校“十五”社科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已经有了好的起步: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的课题招标工作顺利完成,2004年的重大攻关课题招标工作也已部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正式开通,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启动,高校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研究好、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对待“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加快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马工程"重点教材基本覆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政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宪政理念的整体把握乏力,对于西方党政的历史及其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和体悟。经过对作为范本的西方宪政进行文化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权力、政治容纳性、自由、民主和法治,是西方宪政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历史品格。西方宪政的历史道路给我们的启示是:宪政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的宪政,可以具备不同的形式、价值内涵和国家政治形式;缺乏法治和权利文化资源的中国,需要寻找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以统摄文化交融时代的宪政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社会资本传统厚重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宪政文明逃不开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有些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现代宪政文明建设,有些却不可以,甚至会阻碍它,因此对社会资本传统既要继承,更要超越。以自由主义为思路的宪政设计路向不符合中国的社会资本形态,中国的宪政之路在于社会主义民主宪政,这种宪政的建设方案允许精英民主甚至威权成分的残留,当然这是一种过程性质的。中国民主宪政函数中的民主将从中国的“重民”和人们之间的互惠、信任、自治传统中生发。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公民自由的保证,在迈向法治的中国,实现司法独立,是建立民主宪政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本文浅析在当代中国宪政体制下如何构建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可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层次上独立地展开,宪法科学以实然宪法的应用为中心,宪法哲学以宪法的应然为中心。我国传统宪法学含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宪法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妨碍了宪法哲学的产生。我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是要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个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推进宪法科学的实证化,一方面提高宪法学的哲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弗里德里希认为,西方宪政论有着深厚的宗教根源,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宪政府的生成以存在一种宗教和哲学的支持为先决条件,也不表示当一种原先培育宪政论成长的宗教和哲学意向消亡时,该立宪政府就失去了存续的依据。理由在于西方宪政论完成了从对宗教的超验正义的信仰到对人的尊重的正当性资源的转换。弗里德里希教授的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宪政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它要求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上的依据 ,特别是宪法上的依据。而社会是发展的社会 ,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必然会带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当成文宪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到转型后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时 ,现实宪法就产生了 ,以弥补成文宪法的不足 ,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的问题。法律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法治化水平不高或法治模式正在建构的中国,应当顺应发展模式和发展目的的选择,这也为处于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宪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科学发展观具有宪法指导思想价值、宪法性方法论价值、保障基本人权价值。科学发展观将对中国宪法观念变革、宪法内容变化和宪政体制机制完善发生重要影响,将对宪法理论和宪法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制度、国家体制都是历史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但同时也是现实和人类理性吁求的发育、发展互动的产物。因此也就当然地存在理性化的观念基础。宪政体制就是建立在一种信仰、一种对一般社会正义观念的接受的基础上的,是观念、逻辑通过假想的现实演绎出来的现实体制。其本身的人性观念基石是人生而平等观念。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当今宪政实践中有其不同的价值蕴涵。西方宪政国家的实践目标和平等主题的转换的客观事实以及中国的百年宪政理想和宪政实践的具体历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说明了中国自始不存在产生人生而平等进而孕育形式平等观念和制度的条件,只能产生人分类而平等的观念和相应的制度构架。中国社会多年的宪政实践本身实际上是一直将宪政目标服务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标,宪政本身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社会的独立的价值诉求,现代宪政之道在于培植和建构宪政所需的人性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9.
信息概念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用信息概念可由事物的实在状态及其相关规律表示,并可将其划分为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自然信息与人文信息以及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等类型,如通信科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脑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信息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关于物信论的哲学意义可以从通用信息的角度在本体论、发展观和认识论的高度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宪政经历了奠基期、初创期、挫折期、灾荒期、恢复期、发展期、成熟期,具有历史进步性、过程的探索性和政策主导性的特点。从其发展历程中我们可总结出许多经验,总的来看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好循序渐进与积极推进的关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必须发挥法学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