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童心論     
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驚不馴的奇才李贄,著了一篇名標千古的<童心說>,五百年來争議論說不斷.李贄是一位汪洋恣肆的人,對先賢往哲的不恭,大似戰國時的莊周.於是重禮而主敬的大儒們,對李贄的"不敬"往聖是有些惱怒了.我們知道,李贄是一位愛駡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會上的物議,乾脆著<三蠢記>以描述當時的歲寒三友:定見、深有和李贄.此三人者,李贊皆稱之為"蠢物".李贄愛駡人,而定見、深有不唯不恨李贄,反而親善之,李贄則自詡,"以我口惡而心善,言惡而意善也".  相似文献   

2.
正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秋,时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的苏轼因为在诗文中表达对变法的不同意见,被弹劾下狱。在拘禁四个多月后,苏轼被以"讥讽朝政及谤讪中外臣僚"的罪名,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  相似文献   

3.
关于"《春秋》书法",历来论者甚众,观点纷呈。苏轼有一系列论文探讨了《春秋》中相关记载或表述的"书法"问题。苏轼之论"《春秋》书法",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其"《春秋》书法"观不仅有对先儒尤其是"春秋三传"的批判吸收,更有自己的独到发明。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褒贬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以"礼"为评判准则。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苏轼论析"《春秋》书法",探究圣人之意,亦以"礼"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上山采药,杀菌防病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端午节最原始的含意是祈神求福、避邪保健,千年相传,被称为"卫生防疫日"。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端午节防疫驱毒的民俗文化:"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相似文献   

5.
宋全忠 《寻根》2015,(3):115-117
游酢(1053-1123),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书法家、诗家,"程门四大弟子"中第一大弟子(另三弟子是福建将乐人杨时、河南上蔡人谢良佐、蓝田人吕大钧)。神宗元丰年间,他进士及第,于出任大学博士后,历知汉阳军及和、舒、濠三州。他与好友杨时初次拜见程  相似文献   

6.
童心论     
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惊不驯的奇才李贽,著了一篇名标千古的《童心说》,五百年来争议论说不断。李贽是一位汪洋恣肆的人,对先贤往哲的不恭,大似战国时的庄周。于是重礼而主敬的大儒们,对李贽的“不敬”往圣是有些恼怒了。我们知道,李贽是一位爱骂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会上的物议,  相似文献   

7.
朱熹对苏轼的学术评价,既有肯定又有微词。朱熹从"文"这一观念入手,以六经为"文"之典范的立场,展开了对苏轼之"文"的质疑。分析朱熹对苏轼的文章之学、经学做出的相关讨论,再比较苏轼"文"论的相关表述,可探究朱熹、苏轼二人对"文"之理解的分歧与联系,由此阐释朱熹对苏轼之"文"整体评价的多元性、延伸性及发人深思处。  相似文献   

8.
谷子 《世界文化》2010,(11):14-16
飞跃加拿大多伦多的上空时朝下看,城区分割有序的"沙盘"中有一只大"眼睛"直瞪着天空。两"片"薄薄的弯月形大楼像眼睑一东一西缓缓裂开,缝隙间的建筑则像深陷眼窝里的巨大"眼球"。这套标新立异的地标式建筑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市政府在两片"眼睑"里,市议会在"眼球"里。多伦多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说法:我们选出来的政府永远处于我们纳税人的审视中,无论这些部门是在分分合合、争争斗斗还是在互相敦促、互相掣肘。民主和开放,拉近了权益和权力的距离,很"复杂"的道理表现在形式上,就是你可以在集权人物和集权部门集中的大楼里参观浏览,可以面对面地领略市议会上议员们的唇枪舌剑,可以对随时都可能遇到的市长、市议员们说:"NO",可以向他们抱怨房前屋后,门里门外遇到麻烦……你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近到几乎只有一步之遥,近到你完全可以跨过这一步,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已经有人跨过去了。郭丹青,一个移民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走进了"大眼睛",与权柄人物为伍,成为市议员Paula Fletcher的行政助理。当然,这个跨越是有前提的:具备条件,投入精力,把握机缘。她做到了。  相似文献   

9.
刘磊 《寻根》2014,(4):91-95
<正>情结与赤壁情结在苏轼以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传统文人不断追慕苏轼、崇拜苏轼,成为一种有趣味且有意味的文化现象,而其中,"黄州赤壁"成为崇拜苏轼现象中一个绕不过的节点。清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一八记载:"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也就是说,长江流域湖北段称"赤壁"  相似文献   

10.
正啸,最早在先秦文献中便有出现:"之子归,不我过,其啸也歌。"(《诗经·召南·江有汜》)。魏晋南北朝、唐朝、宋元明清的诗文中都不断出现"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啸"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其中善"啸"之人可谓不胜枚举:诸葛亮、阮籍、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当然这里的"啸"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发出声音,而是浸透在诗词歌赋中了。一、"啸"的含义学者们对"啸"的意思众说纷纭,归纳后,  相似文献   

11.
正汉末以来,中国多次出现了以"李弘"为名的作乱事件。汤用彤先生在《妖贼李弘》一文中列出了《晋书》中出现的四个"妖贼李弘",而其中最早出现的便是两晋之际江东的潜山李弘及其道团。然而李弘道团并不是简单的出世宗教团体,而与江东地区的侨旧矛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晋书·周札传》中记载: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被况周颐推为"国初第一词人"。纳兰的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哀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本文从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管窥"纳兰心事"——彼此钟情而不能相守的恋情,对亡妻锥心泣肺的痛和对夫妻恩爱生活不够珍惜的悔。  相似文献   

13.
<正>苏轼是"千古一人"的文化精英,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造诣极深。加上其政治失意、屡遭贬谪的人生经历和儒释道杂糅的思想体系,使苏轼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人格化身。《前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许多政治上不得志的士大夫一样,此间的苏轼心情是苦闷的。于苦闷的羁旅中,苏轼的创作却又丰富多彩,佳作频出。这些作品没有简单的自怨自艾,反而行文大气磅礴,内里又澹然致  相似文献   

14.
火把节之夜     
夏日,妖桃艳李本来就是令人叫绝的美景.可我要告诉你,更美更绝的是我故乡的火把节之夜. 俗说话:"火把节,火把节,不扎火把不过节",所以,火把节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忙着扎火把了.  相似文献   

15.
离魂刀     
"铛、铛、铛",空旷的更声在寂静的夜里突兀地响起,已是三更天了,李园外一片沉寂。秋雨方霁,园外还有些许寒意,乳白色的晨雾弥漫在落红小径,淡淡烟雾间,隐约可见泛着朱漆的李园大门两侧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迷雾间浑然欲飞":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字上有些朱漆已剥落,看来是有些年头了。有风从远处吹来,漫过园前柳梢,卷起门前枫叶"沙沙"而过,天上一弯新月在柳梢  相似文献   

16.
正一當前易學研究盲點關於《周易》全書的形式與內容,前賢舊解其實已經談過太多了,但是若從"新角度"而論,近代比較能突破舊解,有大膽講法,要屬李鏡池《周易通義》。此書提出來的三個重要見解最有啟發性,玆歸納李鏡池說法大致如下:其一《周易》本來的面目是每一卦大多有一個"中心"内容,不是雜揍的。用今人文學理論來說,就是《周易》每一卦大多有"主題"。其二不但有主題,每一卦六爻的内容也是"按先後層次排列的",這一觀點再次申明《周易》卦爻辭不是雜凑而成,而是經過精心編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過封朝鮮燕行使肇下清代皇帝各種記載全面的梳理與分析,認爲入中國,學禮樂,赏風物,見皇帝,是諸多朝鮮朝士大夫的夢想;燕行使對清代皇帝容貌、衣飾與舉動的記載,速比中國史書要詳盞生動,可補中國史書之闕,有重要的参考價值。由於懷着深深的成见與偏见,燕行使所"看到的"都是荒淫的帝王、混亂的朝政、贪腐的官場、夷俗的民間,極少有正面的形象;而清廷君臣封這個"素來恭順"的朝鮮所知更少,以至晚清朝鮮半岛危亡之際,清朝君臣對朝鮮國事蒙盹依稀,處置失當.中國與朝鮮這種表面看下来稳固而恒久的"朝貢體系",在遇到清季世局大燮的危亡之際,便如沙灘華屋,瞬間坍塌即今日而論,當我们處理中國與朝鮮半岛國關係的峙候,面對複雜多變、矛盾結结的柬北亞局势,似乎仍能看到百餘年前魅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作爲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精華的木犀軒藏書,於1937年由袁同禮、胡適等人與原藏家李盛鐸家屬開始議價,但一度因抗戰烽火中斷;1940年,才以40萬元的價格,歸入當時在北平淪陷區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1942年,木犀軒藏書全部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并由吴豐培、華忱之等人進行了點收和編目;1956年,在趙萬里、宿白等人的努力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出版。  相似文献   

19.
王玉珠 《寻根》2013,(3):125-129
杨姓是中国的第六大姓,仅次于王、李、张、刘、陈,杨姓人口大约在5000万以上,其中最著名的弘农杨氏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一连串光辉灿烂的足迹。东汉时期的"四世三公",统一大江南北从而结束南北朝分裂战乱局面的大隋朝,唐朝官高门显的11位宰相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宋朝名垂青史至今家喻户晓的杨家将……都无不闪耀着灿烂的历史光辉。如今,弘农杨氏的裔孙已播迁到全国各  相似文献   

20.
徐泓 《中国文化》2023,(1):353-363
<正>燕東園先後是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的高級住宅區。近百年間,在這個有22棟小洋樓的園子裏,住過上百位著名的學者、敎授。本文擇取其中之吉光片羽,追索與記錄這個園子裏的幾位故人與往事。燕東園30號:曾昭掄、俞大絪先生家1950年代,北京大學有一對夫妻,分別是一級敎授和二級敎授,他們便是曾昭掄、俞大絪夫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