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选秦歌舞到北宋南戏,到元杂剧,再发展到现在的归类戏曲,如昆曲、京剧和三百余种地方戏曲,说明戏曲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形成,中国几千年的明发展史,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追求、探索、锤炼、升华到今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戏剧和戏曲是两个有所不同的概念。张庚在《中国戏曲》中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所以中国传统的戏曲不包括话剧、歌剧、芭蕾剧、哑剧等外来的戏剧表演形式。换言之,中国戏曲是个较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杨碧 《寻根》2007,(5):31-35
元代既有从事音乐歌舞及戏曲的倡优或优伶之家,又有专事色情的娼妓之家,都属于贱民之列。倡优或优伶这些民间艺人,对元代文化艺术如音乐、舞蹈、杂剧等的发展及散曲的传播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除了一部分有名的艺人外,大多数艺人生活状况是凄苦的。而众多青楼女子虽华屋锦衣,但卖笑生涯也使其身心备受折磨,为畸形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王克家 《寻根》2011,(5):56-5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汉代戏剧的主要形态是“百戏”。所谓“百戏”,即竞技、杂耍、角抵、歌舞等各种表演技艺。“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剧定义的核心内容。按照这一定义来审视汉代“百戏”,大家自然认为戏剧在汉代尚未形成。但实际上,汉代已经出现了以歌舞形式表演的世俗题材的戏剧,这就是西汉歌舞剧《公莫舞》。  相似文献   

5.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相似文献   

6.
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内容之一的中国地方戏曲欣赏讲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日前举办。由此,这一自“中国文化年”开幕以来当地侨界参与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弘扬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动降下帷幕。在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期间,近3000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5个场次的演出,其中近一半为法国观众,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之美学与哲学价值更是赞佩不已。中国地方戏曲讲座使法国观众与中国演员得以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许多法国观众认为,通过戏曲讲座不仅对中…  相似文献   

7.
梨园始祖神与保护神周濯街奉祀“梨园神”是我国民族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意在对我国梨园神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梳理并试图对梨园神的研究作出新的阐释。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始祖或保护神,大抵是每个行业一个,也有两个行业共一个的,最多不超过三个。唯独...  相似文献   

8.
张裕 《文化市场》2002,(5):38-38
一台打着“都市戏曲”旗帜的甬剧《典妻》在沪演出,其综合艺术的精美程度,不仅“老宁波”们很少见到,连到场的众多上海戏曲名家也都有些惊叹。在本届艺术节上。锡剧、花灯戏等地方剧种都以“都市戏曲”的面貌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剧场。地方戏曲该不该都市化的问题。又一次在戏曲界引起了热烈的议论。  相似文献   

9.
赵园 《中国文化》2008,(2):83-92,93-97,I0001-I0004
明末士大夫之营园 写明末文人故事,几乎不能不写其时的名园,因为许多故事本以大小园林为数演之所,也赖有这一种特殊的背景而展开。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就写到了陆氏南园、杞园、三老园、不系园等。祁彪佳说其时越中园亭之盛,“回廊曲榭,遍于山阴道上”(《越中园亭记》之三,《祁彪佳集》卷八,页199,  相似文献   

10.
吴存存 《中国文化》2006,(2):73-84,85
花谱,花谱,艳绝秦宫歌舞。几多玉暖香温,惹得游人断魂。魂断,魂断,纸上呼来如见。 [清 同治]羊城听春楼主《调笑令》 二十世纪的学者在研究清代戏曲评论着作——尤其是京剧在北京的强劲崛起之後的戏曲论着时,往往都要面对一个尴尬:清代的戏曲论着很不能说是少,至少是比曲论相当繁荣的明代在数量上多出许多,但是让学者头疼的是,其内容跟明代士人之热衷於考字论调,校声度曲的兴趣却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话说南戏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从先秦的歌舞、唐代的参军戏寻源,到南宋时期的南戏已成为相对完整的戏曲形式,并开始有了相应的剧目。  相似文献   

12.
楠子 《世界文化》2010,(2):32-32
英国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艺术的故事》中说过,十九世纪以来,“艺术”一词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了不同的含义。因为,十九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历史、社会和艺术各个领域变化无穷,各种观念对立共处,人们的选择范围无边无际。于是艺术家的趣味与公众的趣味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13.
郭栋 《世界文化》2011,(3):28+33-34
库布里克和提克成都不是高产的导演,但他们对电影艺术有着深刻的创意和近乎病态的追求,《全金属外壳》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奇特的构思,切入的角度,彻底颠覆了你的视觉——在“思考”中沉默,在“意外”中震惊。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后,百废待兴,群众急需健康清新的精神食粮,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和艺术团体。1948年4月27日潍城解放,5月10日即帮助潍坊市永乐戏院恢复了演出。进驻潍城的革命戏剧家马少波同志为永乐戏院排演了《闯王进京》、《三打祝家庄》和《唇亡齿寒》等剧目。1953年永乐戏院改为“永乐京剧团”,其所排演的历史故事剧《相思树》、《张羽煮海》成为该团的“看家戏”,常演不衰。1956年移植的昆曲历史故事剧《十五贯》参加昌潍专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评为一等奖,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1948年…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63-I0063
同济大学有着悠久的戏曲艺术传统,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京剧社团,2005年3月,“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在同济大学成立。基地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深入推进大学生戏曲艺术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一)李渔曾写过一篇小说,题“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于死节”,收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和后出的另一个本子《连城璧》中。说的是谭楚玉和刘藐姑的爱情故事。李渔又用同一故事,写了一部有声有色的传奇《比目鱼》。也就是他戏曲名作十种曲之一。这篇小说,按照说故事的人,也就是作者李渔自己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天下最贱的人,不过倡  相似文献   

17.
藏族文学     
西藏既是“歌舞的海洋”,也是“文学的百花园”。丰富多采的藏族文学,象那遍地生根、盛开在“世界屋脊”的邦锦花,绚丽多姿,美不胜收。花团锦簇的藏族文学,包括有民间文学和人民文学。早在西藏文学出现之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现在归纳起来,大量的藏族民间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纪录整理的故事。有一部书面故事集《尸语的故事》报亏队注目:作者通过一个神奇的死尸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的形式,将不少富有古代藏族人民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的故事组合在一起,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屏风一、屏风的起源《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坊间的艺术书籍多不胜数,初入门者在选择时通常寻找简单明白的初阶导引书籍,最常挑中当是“艺术概论”类书籍。但所谓“概论”书籍,往往一点不像概说,而像大学美术的教科书,读来令人痛苦不已。本书虽也属艺术概论式的入门书,却以较轻松的笔调、较清晰的段落、较寻常的举例说明,使原本艰涩的艺术理论化为浅显易懂的短文,确是深入艺术堂奥的“开门”书。  相似文献   

20.
梨园剧场     
在北京,来观光的外国游客都知道有个梨园剧场,都要来这里看京剧。梨园剧场“一年四季,每晚有戏,专演京剧”,在京城可谓独此一家,满足了来京外宾的“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的三大愿望,深受游客欢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也慕名前来。梨园剧场位于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和前门饭店共同创建于1990年,内设京剧茶座,有千余座位。梨园剧场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为宗旨,6年来演出2200余场,平均上座率达70%以上。来梨园剧场看戏的多为外国游客,为了让他们领略京剧艺术的魅力,北京京剧院精心挑选了50多出剧目,以节奏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