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LEA  WU  吴钢 《中外文化交流》2009,(3):50-55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其中完好保存的数百个洞窟的壁画和彩塑精美绝伦。1900年,小道士王圆篆在石窟的墙壁上偶然发现封存已久的藏经洞,洞内堆积大量的写卷、绢画、画幡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为揭开敦煌神秘的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考古系副教授晁华山先生,1987年、88年和92年连续在新疆考察石窟,经过几年研究论证,将近百年来一直被误认的70多个摩尼教洞窟从佛教石窟群中甄别出来,这些摩尼教洞窟占当地洞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他还依据中亚与西方出土的古代写本,论证了这些洞窟的性质和分类,壁画  相似文献   

3.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 ,甘肃敦煌便成了古代中西交通的重镇。与此同时 ,历代也有不少僧人在此译经讲学、开凿石窟 ,并由此而形成了著名的敦煌石窟。宋景二年 (公元 10 3 5年 ) ,党项族西夏国王李元昊进攻敦煌 ,僧人们为躲避战乱纷纷逃离。临走之前 ,他们将不方便带走的佛像、经卷、绢画、文书、杂抄等物品 ,封藏在洞窟中的复壁内 ,外面再砌起土墙并在土墙上装饰壁画使人难以发现。虽然后来战火平息了 ,但流离在外的僧人却一去不返 ,因此 ,这批文物一直封存在洞窟中将近九百年 ,直到 190 0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它们重现于世。…  相似文献   

4.
董增旭 《大理文化》2010,(11):104-112
提及石窟,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古丝绸之路上世界文化遗产宝库——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之所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漠中崛起,是因为敦煌地处北方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中外文化交流莫不首先荟萃于此。敦煌被国际学术界喻为墙壁上的图书馆和东方的卢浮宫,它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社会历史和中外文化交  相似文献   

5.
位于法国南部的拉斯科石窟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都以旧石器时代所画的壁画而闻名于世。1940年,它被放学回家路过这里的少年们发现以来,一跃而成为每天吸引着一千八百名游客的旅游胜地。但这反而造成了灾难:完整地保存了一万八千年的壁画迅速地褪了色。因此,从1964年开始禁止一般公开展览。事到如今,为了再现同样的石窟,在当地多尔多涅县的倡导下,决定建造第二个石窟。从1973年起,在原来石窟的旁边开始了这项工程,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壁画。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仿造石窟,动员了雕刻、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家,还有建筑师、电子计算机技师、造船工程师等等。想凿出山洞,再造出一个连坑坑洼洼的地方都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石窟来,使那上面至今已完全褪了色,连轮廓都已模糊不清的  相似文献   

6.
温玉成 《寻根》2001,(1):56-60
敦煌石窟,据向达先生根据唐碑考证出,由乐尊开凿于公元366年。为什么敦煌最早的造像只有北凉421年~439年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石窟寺是否一开始就有造像?  相似文献   

7.
敦煌学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敦煌史地三大领域,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敦煌石窟和敦煌遗书。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石窟所组成的佛教遗迹石窟群。共保存有4世纪至14世纪的石窟570多个、壁画近6万平方米。彩塑近30O0身,是一部中古时代跨越干年、绵延不断、传统有序的形象历史。敦煌遗书是指莫高窟出土的4万多件文献,它是中国中古时代最大又最集中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座落在莫高窟旁的敦煌研究院就是中国集保护和研究为一身的主要敦煌学学术重地。敦煌研究院的前身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和敦…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暨敦煌学诞生100周年”。为了总结交流敦煌学一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团结和凝聚国内外敦煌学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敦煌学这一伟大的优秀化,并利用敦煌学的故乡在甘肃省这一地理优势,以“纪念敦煌百年活动”为契机,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物局、国家旅游局等将于6、7月份相继在北京、甘肃举办系列化纪念活动和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任飞 《寻根》2000,(4):89-91
“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得紧凑、热烈。专题发言、参观洞窟.让人觉得可听可看的内容太多.而时间太少。即使这样。会议间歇,代表们仍络绎不绝地去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参观以“敦煌系列。为主题的“杨惠姗现代中国琉璃艺术展”。这个展览成为会议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陈星灿 《寻根》2005,(4):59-61
不少历史书说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甚至早在唐代,刷牙已较普遍,理由是敦煌石窟中唐第159窟《弥勒经变》中有《揩齿图》(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个说法虽然有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俞果 《寻根》2000,(1):4-9
1999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首次发现了开凿于唐代的一座石窟。窟中完整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在古西域地区千余座石窟中绝无仅有,专家喻之为“汉文化的形象博物馆”。这座石窟被名为“阿艾石窟”。  相似文献   

12.
周建华 《寻根》2002,(2):105-109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章贡区西北约10公里处,属丹霞地貌。唐代时被开辟为石窟寺,是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堪称江南第一石窟。同时,它也是晚唐五代到宋朝我国第二次石窟造像兴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景区内有生长良好的植被。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14.
沙溪散记     
流年绕指化为沙时光打了个盹,留下了保有纯正血统的千年白族古镇——沙溪。沙溪镇"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的石宝山脚下。在时光行程  相似文献   

15.
敦煌变文的发现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了。最早汇集变文材料成书的是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1957年)。潘重规评论说:“王编根据一百八十七个写本,过录之后,经过互校,编成七十八种。每一种,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记。就资料供应,披阅便利方面看来,已被国际学者公认是所有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王重民先生自己也称:‘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因此,自西元一九五七年出版以来,海内外研究变文的学人,无不凭藉此书为立说的根据。无疑的,‘敦煌变文集’在国际…  相似文献   

16.
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省境大部位于陇山之西,故简称陇。全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200多万。甘肃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史前时期,这里就有我们的先民活动。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器物,境内还有多处出土了大量彩陶,器形优美,花纹图案丰富多采,显示了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的不同特色,被誉为“彩陶之乡”。甘肃还拥有丰富绚烂的石窟艺术。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在“中国四大石窟’冲占据两席,还有榆林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丝绸之路横贯甘肃东西,…  相似文献   

17.
一個學者都是喜歡書,愛護書的,在我接觸的老一輩學者當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見到的一位最愛書的人了. 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開始,因為參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學主持的"西域研究讀書班",開始有機會到季先生家裹去問學.以後因為先後幫助季先生編輯<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敦煌吐魯番研究>等書刊,所以有更多的機會去季先生在朗潤園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請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已经临近末尾,就像各个领域都在进行世纪性回顾一样,中国艺术也应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百年命运,以便开启下个世纪。在中国,20世纪一开始就遇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被发现这样一个大事件(发现于1900年5月25日),使这一中国艺术宝库名扬世界。这个开头似乎具有某种预示性,20世纪成了中国艺术大发现的一个世纪。中国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基本上都在20世纪;这些遗址中所保存的艺术作品向全世界的系统传播,中国艺术以一种比较完整的形象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艺术并肩而立,也都是这个世纪的事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大量的战…  相似文献   

19.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百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于是,一个中国文化界无法放下的问题,再次焦迫地摆在面前:敦煌文物何时归? 敦煌藏经洞是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文物发现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悲剧性的。三万多件珍贵文物,流散到十多个国家。这是有史以来出土于一地的文物,经受最惨重的一次文化瓜分。 然而今天,对于敦煌文物的物归原主,我国文化界却依然忧心忡忡,并不乐观。不大相信当初把敦煌文物弄出中国的那些国家,眼下会回心转意,把束西送回来。这因为近三十年,他们对此的各种强辩与巧辩说得实在大多,这表明他们对敦煌文物的占有…  相似文献   

20.
百年敦煌     
凌夫  杨富学 《寻根》2000,(4):4-15
世纪之交的2000年6月22日,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庄严时刻,全世界敦煌学界和一切关心敦煌的人士都对敦煌特别注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