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惧内,俗称怕老婆。依照我国封建时代的纲常伦理,男子是家庭的主宰,夫为妻纲;女子处于从属地位,既嫁从夫。一般而言,妻子服从丈夫是封建社会众多家庭的常态。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当一个性格懦弱的丈夫遇到一位强势或嫉妒心重的妻子时,惧内就在所难免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女性相对解放的时代,女权意识逐渐觉醒,在社会上层妇女中尤为突  相似文献   

2.
在首都华盛顿耸立着一座五女士纪念碑,它是由她们的数千名敬慕者为其建造而成的。然而,就在不久以前,这五位女士还因为她们做了碑文上所颂扬的事而受到了嘲弄与讥笑。这五位女杰中最著名的是苏珊·安东尼。至今,她在美国的女辈豪杰及伟大的革新者的行列中仍享有很高的声誉。苏珊·布劳内尔·安东尼于1820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南亚当斯一个教发派的信徒家庭里,但不久她的双亲就移居纽约州。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她曾在她父亲为自己及邻居的孩子们能受  相似文献   

3.
弹琴解纠纷     
有一天,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夫妇发生了争吵。丈夫不肯谅解妻子,妻子也不容忍丈夫,他们各不相让,吵得难解难分。梅耶贝尔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便打开钢琴,信手弹起了肖邦的一首夜曲。指尖一触到琴键,他就立刻振奋起来。优美的旋律在他那轻盈跳动的手指间流泻,时而如溪水般秀丽,时而如海啸般激越。更有趣的是,他的愤怒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驱散了妻子心中的恼怒,她忘情地沉醉在乐曲之中。她先是随着乐曲的节拍频频点头,继而离开座位翩翩起舞。当乐曲戛然而止时,妻子如梦方醒般地奔向丈夫,发狂似地拥抱亲吻着…  相似文献   

4.
一家人刚刚搬到罗得岛。在五月的那个星期天,年轻的女主人感到一丝忧郁。那天毕竟是母亲节———而她和远在俄亥俄州的父母亲相隔了* 英里。那天早晨,她已给母亲打过电话,祝她母亲节快乐。母亲说春天来了,院子里已是色彩缤纷,在她们通话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几乎能嗅到紫丁香那撩人的香气。在她父母家的后门外,有一大片丁香树。后来,当她和她丈夫提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的时候,她的丈夫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他说,“叫孩子们一起来。”于是他们出发了,沿着北罗得岛的乡间小路,行驶在…  相似文献   

5.
陈樱 《世界文化》2006,(11):49-50
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自信、愉快,与西方人的感觉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在交际刚开始,你便有所察觉。她们介绍自己年龄就像报姓名一样随便,在获得对方姓名,国籍等信息后,马上会毫不忌讳地问:“你多大年龄了?”西方妇女此时往往很拘谨,就像不愿回答工资数一样不自在。这与她们过于看重青春年龄有关,认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美…  相似文献   

6.
1921年秋的一个下午,我到巴黎巴鲁大街拜访一位名叫娜佳·布兰杰的音乐教师,请求她收我当她的私人学生。当那狭小而颤抖的电梯把我送到她的四层楼公寓房间时,我开始犹豫起来,因为我没有听说过有别的美国人跟她学过高级作曲课程。事实上,我从未听说过有谁想要认认真真地跟一位妇女学习音乐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位第一流的女作曲家。因此,妇女哪能当一个第一流的作曲教师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对妇女的礼仪在西方国家,有许多表示对妇女尊重和谦让的礼仪。夫妇同行,妻子一般走在丈夫的前面。但在不平坦的路上则应男性先行。上车时,男的应为女士打开车门,下车时则先下来为其拉开门。男士在街上陪同一位妇女,习惯上是让她靠橱窗走,如发生什么堵塞,男...  相似文献   

8.
何利英雨衣开车撞倒一妇女后逃逸,她的丈夫李国强恰巧目击了这场车祸,并怀疑肇事是妻子。何利英回家后守口如瓶,修补了汽车撞过的痕迹,希望让时间来掩埋噩梦。受害的女子端着“寻找目击”的木牌站在他们家对面,强烈地撞击着何、李的良心。支撑不住的何利英向丈夫坦露了实情。李国强向受害悄悄损款,不意被发现得到宣扬。  相似文献   

9.
故乡是什么     
《寻根》1997,(4)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什么?故乡是能够使你心疼心酸,同样也能够让你心花怒放的那一块独一无二的土地。故乡就是当你听到别人谈起她时,你的心跳会加剧,她发展了,她进步了,她美丽魅人,她为世人所知,所称赞,你就兴奋不已;故乡就是当你听到别人批评她时,你的脸会发红,...  相似文献   

10.
闲人     
妻子患了子宫瘤,要住院做手术。她对丈夫说,饭可以叫女儿回来做给你吃,顺便到医院里给她送来,女儿也忙,要上班,刚刚分配到新单位,不能请假。女婿开夜班车,还有公婆也要照顾,所以她最不放心的是乖乖和银苍。  相似文献   

11.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12.
进行宇宙飞行的第一位妇女是苏联的瓦莲奇娜·特雷西科娃。1963年,她乘坐单人宇宙飞船“东方”号飞往太空。第二位妇女也是苏联人,她叫斯贝特拉娜·沙比茨卡雅。去年,她乘“联盟”号上天后,又换乘到宇宙空间站的“礼炮”号上。美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是这次乘坐“挑战者”号飞上太空的萨利。在世界上,她名列第三。以“妇女优先”而闻名的美国,在送妇女进入宇宙空间方面,却比苏联落后了二十年。美国妇女从很早就要求“给予妇女宇宙飞行的机会”。聚集在休斯敦宇宙中心的记者们也再三追问宇宙中心的领导干部们,为什么不让妇女进行宇  相似文献   

13.
共同的挚爱     
雪冬 《世界文化》2012,(1):42-43
美国姑娘阿迪斯·亨德森与她的婆婆在婚姻问题上看法颇具分歧,但是当她们都失去了最亲爱的人时,共同的挚爱使两个女性的心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梅布尔·道奇·卢汉──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龙女主人长风在美国历史上,有过一位杰出的沙龙女主人,同时也一位作家,她与斯泰因、邓肯和李普曼①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在纽约和国外时,作为第一流沙龙的女主人,她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艺界和政界名人,她在自传中坦率地描述...  相似文献   

15.
兰花     
郭存云 《大理文化》2012,(10):23-25
兰花双手托着下巴,望着忙碌的人群,这是她自己家的院子,她自己怎么就插不上手呢?兰花很郁闷. 一群择菜的中年妇女有说有笑,她们谈论着各种各样的话题,而兰花只是听到她们放声大笑时才抬头看一眼那群妇女,兰花手足无措,也插不上嘴,她只是在这群勤快而且能干的人使唤时才觉得和她们平起平坐,也是,这是在自己家里,找个菜盘什么的,不使唤她使唤谁呢?有几个男人在用刀砍着竹子,弄出篾子来,过两天就用了,男人们杀猪的杀猪,杀鸡的杀鸡,各有忙活,连孩子们玩耍都三五成群,唯独兰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自己家办事,给人的感觉还是这么孤单.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妻子打来电话,不耐烦地问:“你还在那里做什么?要知道有客人来吃晚饭,你还不快回来!”她非常生气,而我还有许多工作未完成,也很着急,就生硬地说:“桑德拉,这不能怨我,晚餐是你安排的,就得由你来招待,该回去的时候我会回去的。”放下电话后,我感到妻子的责备有些道理。假如我重视这件事,假如我表示出对她的爱与理解,其结果会与此截然不同的。当我请人们说出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时,95%的人提及家庭或与家庭有关系的问题。约75%的人把家庭放在首位。然而当我们发觉想象中的完美生活与现实…  相似文献   

17.
戴维·布林克雷——记美国著名记者何军编译不断有女人主动向戴维·布林克雷献殷勤。他1943年第一次来华盛顿,当时住房奇缺,一位丈夫参军离开家的女士提出,如果他能和她睡一觉,将租一间房子给他。70年代,当他在拉斯维加斯采写一篇有关赌博的新闻时,旅馆房间的...  相似文献   

18.
玛丽·拖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她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总统夫人,尽管在世时她受到的多是嘲笑和责难,但今天的人们却以更大的同情心来看待她那略带悲悯的一生。玛丽出生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她的家族历史是非常辉煌的,祖父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还当过将军和州长。虽然生活在如此显赫地位的家庭中,但玛丽的童年却是不幸的,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丢下了她和她的几个兄弟姊妹,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叫贝特西的女人,这位继母为玛丽又添了一大群弟弟妹妹。玛丽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她曾就读于家乡一所法…  相似文献   

19.
戏写海明威的被盗作品程在里1922年12月14日的傍晚,从停在巴黎里昂车站的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人偷走了一个绿色的小旅行皮箱。这旅行皮箱的主人是海明威第一个妻子哈德丽,这是在她赴瑞士即将与丈夫相会之前发生的事,后来成了美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失窃事件,...  相似文献   

20.
玛拉德太太患有心脏病,因此她丈夫的死讯应尽可能委婉地转告她,不致使她一下子崩溃。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这个噩耗的。约瑟芬话说得含含糊糊、断断续续而又遮遮掩掩。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赶到了这儿。他在报社上班。火车出事的消息传来时,他在死亡者名单上看到了布伦特利·玛拉德的名字。等到第二封电报传来,他确信真相无疑后,就匆匆赶往玛拉德太太处,以防某位冒失的朋友莽撞地告诉她这个凶信。许多妇女,听到这样的噩耗,会茫然失措,不能接受残酷的事实。而她则一头扑在姐姐的怀里,悲声抽泣起来;悲痛欲绝后,便独自一个人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