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金洪 《寻根》2002,(1):54-58
郑姓系出姬周,黄帝嫡传,周室嫡支。周宣王廿二年乙未(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同母弟友为郑伯,封地都畿内(今陕西省华县西北)的一个叫郑的地方。周宣王薨,幽王继,请郑伯入朝为司徒(相当后来宰相)。郑伯在司徒任内,内修政治,教化天下,外推改革,重整周朝。可惜幽王玩乐无度,天下离心,西边强敌犬戎虎视眈眈,郑伯预感将有变乱,便向太史伯求教避祸之法。  相似文献   

2.
郑清森 《寻根》2008,(4):118-119
中国姓氏,各有起源,郑氏的起源则与西周晚期周宣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郑国有关。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厉王少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建立郑国,谥称郑桓公,为郑国之始封。后郑人以国为姓,传续至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周传性,字静溪(1869-1950)云南昭峨(今峨山县)大棚租村人,祖籍陕西省幽地。静溪出生稍长,入峨山双江镇清末遗老彭觐商私塾,能尊师勤苦攻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胞弟周传经同榜考中举人称兄弟进士。一时.在乡间传为美谈。1907年入京会试,此次会试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设立科考选拔人才的最后一次科考.计录取14名考生。传性以京官身份发放各省任用,  相似文献   

4.
郑金洪 《寻根》2011,(1):135-139
杨姓溯源杨姓出白姬姓,来源有二:一是以国为氏。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载: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封为杨(今山西洪洞县)侯,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尚父的子孙遂以国姓杨。  相似文献   

5.
谢远基 《寻根》2010,(2):98-103
谢氏家族祖居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受姓的来源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申伯当年的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裔从古谢邑迁徙到了阳夏。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物     
王人艺(1912-1985,诞辰100周年)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原名王人蒸,原籍湖南浏阳,生于长沙,毛泽东主席授业恩师王正权之子。1928年,与其妹王人美(后成为电影表演艺术家)一同加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社”学习,黎锦晖替他改名为王人艺,并拜奥地利提琴家普渡世卡为师专攻小提琴,  相似文献   

7.
耿询,字敦信,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其生于何年,不得而知。在《隋书·艺术传》中有关于他的生平的简略记述,据此及有关文献,可对其曲折人生以及所反映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一探究。“陈后主之世,(耿询)以客从东衡州刺史王勇于岭南。勇卒,(耿)询不归,遂与诸越相结,皆得其欢心。会郡俚反叛,推(耿)询为主。柱国王世积讨擒之,罪当诛。(耿询)自言有巧思,(王)世积释之,以为家奴。”①这就是现所知关于耿询前半生活动的全部记述。据考王勇是于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出任“超武将军、东街州刺史,领始兴内史”的…  相似文献   

8.
李迎年 《寻根》2010,(1):124-127
<正>权威工具书《辞海》"曾"字,有一条解释曰:"古国名。(1)一作缯、鄫。姬姓。在今河南方城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期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2)  相似文献   

9.
邢晋 《世界文化》2011,(2):55-56,61
南郭先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合奏,压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乐队,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白拿俸禄。不成想齐宣王死后,即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这一下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只好开溜了。本来是个讽刺故事,但从中却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家天下"的年代,艺术家的境遇往往要看统治者在艺术方面的好恶,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相似文献   

10.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11.
李丽梅 《寻根》2020,(1):95-97
南京龙江的宝船遗址公园大门挂着的大铜钟被称郑和铜钟,这口铜钟高170厘米,直径100厘米,重650公斤,上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这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依据明郑和铜钟仿造的。在南京马府巷郑和府邸花园郑和纪念馆二楼展厅楼道处,还有一口铜钟,其尺寸远远小于宝船遗址公园的铜钟,当然,这里的铜钟也是复制品。既然说是复制品,那么原件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鄭珍(1806-1864)是清代晚期貴州最重要的學者和詩人,由於窮處獨學,終老僻壤,他的學術和創作成就没有被當世所認識.隨着他的遗著在身後陸續刊行,他在經史小學、地方文獻研究等方面的成就逐漸引起學界的重視,詩歌創作更是獲得越來越高的評價.  相似文献   

13.
Editor's note: BEIJING, May 24 (Xinhua) --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July 11 will be China Navigation Day and the celebration date of World Maritime Day since 2005,  相似文献   

14.
"Bosom Friends Yan Zheng Exhibition on 50 Years of Collections from Artists"hosted by China Arts Foundation and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of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organized jointly by Poly Art Museum and Shenzhen Wangye Museum was opened in Poly Art Museum days ago. This exhibition w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Yan Zheng Exhibition of Painting Collections" in 1980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5.
张群 《寻根》2005,(1):86-89
南京是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乡,他在此生活工作了37年。南京市白下区内的郑和府邸遗址及郑和公园,即今天的马府街一带,就是当年郑和府邸的所在地。郑和本姓马,故其府邸称做马府,马府街也一直沿用至今。马府的位置大约以今马府街一带为中心,南至白下路,  相似文献   

16.
On the evening of January 6, 2006, Zheng Danyi, a young talented student of the guzheng (Chinese zither), held her solo concert in the concert hal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CCOM) in Beijing. Her extraordinary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pieces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 won her huge ovations. Zheng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e concert with "West China Capriccio" co-composed by Huang Zhenyu and Zhou Wang.  相似文献   

17.
板桥遗踪     
吴锡平 《寻根》2009,(2):69-71
郑板桥不仅是扬州的文化名片,更是扬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作为“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他的声名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成就上,还在于他耿直刚正的土人品格向来为人所乐道。前者从随处可见的“难得糊涂”字画上可见一斑,后者则有无数流传甚广的趣闻佳话可以佐证。他的名字不仅凝结了一个城市盛世的记忆,更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18.
林夏 《寻根》2009,(1):108-109
《收藏大家》是郑重先生的新作,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Melbourne Park, January 25, China's Yan Zi and Zheng Jie have won the country's first- ever Grand Slam title, grinding down top seeds Lisa Raymond and Samantha Stosur to win the Australian Open women's doubles title, It was a sterling come-from-behind victory by the 12th seeds and the perfect Chinese New Year present for a country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future of tennis.  相似文献   

20.
武维春 《寻根》2009,(5):128-13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江苏兴化,和当地李氏家族文士群体有较多关联,对其书画家和诗人的作品十分熟悉,并从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