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铜鼓奇观     
广西是古代铜鼓之乡,雄浑的铜鼓声,在这片秀丽的土地上至少已回响了两千多年.如今,在一些壮乡、彝村、瑶寨,伴随着节庆,这铜鼓声依然令人兴奋不已、如痴如狂.位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铜鼓最丰富的博物馆,至今已拥有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铜鼓344面.这些铜鼓都是在广西境内出土,或从广西的各民族村寨中征集来的.现在,博物馆内开辟了一个“古代铜鼓陈列”展览,系统展出了有代表性的铜鼓50多面.这样大规模的铜  相似文献   

2.
铜鼓是一种很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流传了2000多年,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把它奉若神明,行用不衰。据精确调查,在中国广西,沿着红水河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天峨浦丹、东兰、巴马、大化嘟安等县而居的壮族、瑶族、苗族和彝族,至少还有1500个铜鼓散落民间。每逢传统节日和婚丧祭典,在壮乡、瑶寨、苗村,都可听到这种古老金属鼓的罂铭之声。红水河畔的壮族,在青蛙节必用铜鼓。青蛙节是专门祭把青蛙的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延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分“找青蛙”、“孝青蛙”和“葬青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贵州省苗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铜鼓。问其铜鼓为何代遗物,回答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铜鼓铸于何时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是,如果塞中没有一面铜鼓就意味着不是一个安全的苗寨。有了被他们视同祖宗、视同太阳、视同农耕、视同渔猎、视同畜牧、视同繁衍的至高无上的铜鼓,一切都称心如意了。铜鼓与祖宗铜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铜鼓本身也就代表着祖宗。祖宗是备受尊重的,因此,铜鼓也跟祖宗一样受到尊重。负责保管铜鼓的人家,其户主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寨老。而且,其家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和睦的家…  相似文献   

4.
郎德塞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受到中外关注。1998年秋,我们随同出席“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四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前往郎德考察,欣喜地发现,郎德寨的铜鼓文化活动,在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现代文明、促进苗寨巨变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据说有专家认为,辉煌的‘请铜文化’巴经消失,成了“死亡文化”。但在贵州广大农村,铜鼓文化活动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了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族村寨里,苗族郎德寨的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贺年片”□刘桂秋古代的“名片”,西汉时叫“谒”,东汉时叫“刺”,后来又称“名纸”、“名帖”等。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在拜谒结交时,就开始用它来通报姓名了。至迟到了宋代以后,由一般的名帖又分化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即在一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中专用以拜年贺节...  相似文献   

6.
每年4月13日~15日(或14日~16日),是老挝传统的佛历“新年”。也是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和我国云南傣族的共同节日。新年,也叫宋千节或泼水节,是上述国家和地区最重大的节日。在老挝,新年庆祝活动一般要进行3天,其主要活动有浴佛、斋僧、拴线、泼水和跳南旺舞等。新年期间,人们见面时,总是双手合十,说一声“萨巴依迪碧麻依”(新年好)。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考源     
清明节考源杨琳“清明”一词作为节气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如《逸周书·时训》:“清明之日,桐始华。”《管子·幼官》:“十二,清明,发禁。”但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节气只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节日则要有一定的庆祝纪念活动及相应的仪式习俗。那么清明节气是怎...  相似文献   

8.

  挽面在潮汕一些地方被称为“开脸”“界面”“修容”等。“挽”在潮汕方言里是拔的意思,“面”是潮汕人对“脸”的称呼。
  挽面这一独有的潮汕民间生活习俗出现始于何时,今难以考证,有一说它在清朝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潮剧《苏六娘》中的剧情,“杨家乳娘对苏六娘说:‘修容择在寅时,簪花择在卯时。’”可见,挽面这一民间生活习俗在明代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9.
圣诞拾粹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圣诞节”的名称来历于“基督弥撇”的缩号:弥撒是教会的种礼拜仪式:“圣诞节”的初衷是为纪念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10.
邢莉  白庆侠 《寻根》2005,(5):50-55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一首《九月九的酒》不知牵动了多少游子的羁旅之心。说起九九重阳,其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经过两干多年的历史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民族节日,具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意蕴。文献当中最早提到“重阳”二字的是《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然而此“重阳”非彼“重阳”。宋代洪兴祖在补注中就明确解释道:“积阳为天,天有九重,  相似文献   

11.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张旗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而苗族也是贵州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的节日很多,“跳月”是其中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跳月”又称跳场、跳花、跳年、跳厂、跳芦笙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不...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真     
“好莱坞节日乐团”人大会堂演绎全新电影音乐日前,“美国好莱坞节日乐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表演。“好莱坞节日乐团”在美国是以演奏电影音乐为主的为数不多的专业乐团之一。该团1990年成立,迄今演奏了大量电影音乐,在音乐界赢得广泛声誉,成为美国各地主要流行音乐节及各类节庆演出中备受欢迎的乐团。每年,他们不仅在国内有固定的巡演季节,并频繁巡演于世界各地。在他们演奏的曲目中,几乎可找到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所有的经典主题音乐。为更好地展现电影音乐的魅力,除适合音乐会演奏的原创性曲目外,该团还在充分保证原作风…  相似文献   

13.
玻利维亚一些偏僻的乡村地区盛行着一种古老的仪式——“斗殴节”。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里,人们饮酒狂欢,载歌载舞,互相斗殴,血流满地,甚至造成死亡。当地人将这种仪式称为“tinku”,在南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是“遭遇战”的意思。“斗殴节”是玻利维亚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每年农业收成之后的一种收获感恩节日。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新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亦是帝王服饰制度最为繁缛的朝代,其复杂程度和严密性,堪称极致,盖因“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据服饰功用而言,帝王之服大致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尤以重大节日的吉服最具代表性,其极品即“龙袍”。  相似文献   

15.
田平 《世界文化》2008,(12):40-41
泰国是一个重礼节的国家,不论什么时候见面一定要先“围”(泰语发音),就是两个人见面时分别双手合十低头互拜,对待长辈或是受尊敬的人更是要行“大围”,头要低过四十五度保持两秒钟以上才可以,尤其是学生见到老师的时候一定行“围”。教师在这个国家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从他们的节日中就可以看出来,一年当中有两个节日是为教师定的,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的亡灵节将我带入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祭祀与悼念死者的节日,就像中国的清明节.但它在墨西哥诸多节日中所占的地位,则比清明节之于中国要重要得多.节日是在每年的11月2日,但人们从10月31日起便开始忙着整理和修葺亲人的坟墓,刷洗墓碑,在墓旁专为置放鲜花的柱形石臼内,插上大把桔黄色的“辛笆苏契”花和许多别的花.这种艳丽的黄色鲜花是专门在亡灵节用的,这期间所有的花店和花摊都大量出售,公共墓地一片金黄;有的外国人干脆叫它“死人花”.也有在墓前供奉食品的.在中小市镇,几乎家家都为已故的亲人在家中设祭坛,布置得十分热闹,除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1,(4):36-37
居住在南非东部的夸祖鲁——纳塔尔省山区的祖鲁部落.是一个有着独特“山野化”的奇特部落。目前南非的祖鲁人约有数百万。国王是祖鲁人至高无上的统治。国王下面是王子和酋长。酋长要为他的臣民谋福利.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祖鲁人热情好客。凡有客人来访.他们便会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并敲打起皮鼓.载歌载舞。祖鲁族族中被称为“老祖母”的妇女,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装饰起鲜绿的松枝和竹子。孩子们的喧闹声,身着礼服互相拜年的人流,梳着日本发式、身穿鲜艳长袖和服的少女……这一切构成了强烈的节日气氛。自古以来,“松竹梅”在日本的风情习俗中,就是日本人喜爱的庆祝节日的装饰品。“松竹梅”与“鹤龟”一起,从奈良时代开始,就被用于庆祝节日。松树叶茂长青,竹子生长迅速,梅花可以防病。也许是由于这些原因,“松竹梅”  相似文献   

19.
1988年4月,一台带着广西壮乡神奇色彩的《铜鼓乐舞》在广西第二届“三月三”音乐舞蹈节上荣获演出一等奖,由此,这台铜鼓之乡的舞蹈声名鹊起;1988年10月,在昆明为“中国古代铜鼓国际学术研讨会”演出后,它受到来自2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致好评;1989年底,在杭州有30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1990年春节《中华之最》电视晚会演出,它引起各界观众的强烈反响;1991年9月,应文化部、国家民委邀请赴京汇报演出,它得到首都观众、文艺界人士和部、委领导的高度赞扬;1992年3月,它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更是引人注目,誉满春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这台《铜鼓乐舞》,凝聚着民族乐器改革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心血,是他们8年艰苦奋斗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颇多相似的地方,这是因为“不少节假日的风俗是从中国传去”的,比如说每年的3月3日就是一个洋溢着日本特色的节日——女儿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祝福女孩子幸福平安成长的。日本的女儿节跟中国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原来的女儿节是在农历的3月3日,是从中国的“上巳节”所演变过去的。中国的上巳节在传到日本以后对日本产生了文化上的影响,日本根据本土的需求又对其进行了融合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最后形成了现在独具日本特色的女儿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