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说荷马是一位盲人。……但他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自己无法看见的东西”,西塞罗说的是《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的确,《谪马史诗》充分体现了“诗比历史更真实”的道理,至少,从《荷马史诗》的三大男主角身上,我们可以读出古希腊文化的三种特质:力量、荣誉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闲话二则     
家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贫困落后的山村里来了几辆豪华的轿车,人们围观着这几辆车在村边一间空荡的草房前停下,车上的人用担架抬下一位年迈的老者.围观中的一位老人上前认出了这位老者,他就是当年这间草房的主人,几十年前他去了海外谋生.据这位老者的子女介绍,老人得了绝症,他告诉子女:他最后的人生愿望就是,他想回到当年的家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因为这些年来无论他身居何处,在他梦里出现的家始终是这间小草房.  相似文献   

3.
西塞罗抵御了强大的凯撒,被凯撒的挚友杀害了。在所有公元前的名人当中,你猜谁是我们了解最多的人?是至高无上的大卫王?是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还是强大的统帅儒勒·凯撒?不,都不是,确切地说,那是一个不以钢或铜制武器为祖国而战,却完全以他非凡的口才进行战斗的人。马尔  相似文献   

4.
罗丹与客人     
有一次,法国雕塑家罗丹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去作客。饭后,主人带客人参观工作室。他们来到刚完成的一座雕像前,掀开湿布,这是一座女像。它的完美使茨威格不禁发出惊叫。但是罗丹沉吟片刻之后说:“肩膀还有些毛病……等我一会儿。”于是他拿起抹刀修改起来。茨威格只见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里念念有词,眼睛里闪出异样的光彩。地板在他脚下吱格吱格发响。一刻钟,半小时过去了,罗丹的动作越来越紧张,似乎有点生气。他象是喝醉了酒,行动也越来越迅速了。最后,他的手迟疑一会儿之后停了下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和一位同志乘阿尔及利亚“霍加尔”号船渡海去法国马赛出差,在旅途中,遇到两件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事老战士和“小铁塔”在阿尔及尔港,我们驾汽车排队等候上船时,正好同另一辆汽车并排。那车中一对夫妇带着的小男孩吸引了我们:这黝黑、胖胖的小家伙,身体结实得象个小铁塔,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活像个演说家。我们同他互相问候后,便很快熟悉起来。这时,他的父亲也热情地上前同我们攀谈起来。当他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便自我介绍说他是阿尔及利亚执法老战士,在当年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任团长。他非常感谢中国自始至终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多数文人都喜欢旅行,像许多人通常所信的,旅行有利于健康,甚至能够治病。古罗马演说家马尔库斯·西塞罗20岁那年生了"痨病","细瘦得像一根竹竿"。于是,他听从医生的建议,去希腊和埃及作了一次长时间的海上漫游;回来后,果真病就好了,说明更换环境的确有利于病体的康复。另外,对作家、艺术家来说,旅行还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获得新的创作灵感。当年,堪称巴黎文学界领袖之一的法国作家和文学  相似文献   

7.
问问你最有学问的朋友,下列妙语警句出于何人手笔: “结局好,一切好。”(莎士比亚,理所当然。) “人以三事见性格:赏钱、酒量和脾气”(王尔德?伏尔泰?) “罪证不足莫先罪。”(西塞罗?霍尔姆斯?) “不解的梦,犹如未拆的信。”(弗洛伊德?) 当你知道上述格言无不出自《犹太法典》时,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我敢打赌,受过最好教育的美国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说不上《犹太法典》是啥样的。然而,这部法典却是我们了解纪元前犹太教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从中引出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8.
希罗多德被西塞罗誉为“历史学之父”,他也曾被人称作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及社会学之父。但贬之以“杜撰家之父”的也不乏其人。称呼尽管多种多样,但都表明了希罗多德对于人类及有关学科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希罗多德之前,历史事件大都以诗歌体的神话和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史实寓于其中依稀可见。希罗多德是以散文体写作的鼻祖,是他最早把纷纭的历史事件缀成连贯的整体。虽然如此,他当时也许只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故事里手,而绝不是什么历史通。恰当地讲,他首先是著作家、道德家和记者,其次才是现代意义的所谓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历史讲究高度的艺术手法,完美的背景,统一的格调及逻辑上的因果顺序——这些使他的著作构成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高潮。他史诗般地记录了热爱自由的希腊人同强大的波斯暴君及  相似文献   

9.
“农田怪圈”之谜郭成利来自乌有的怪圈初夏时节,坐落在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韦齐斯镇旁的摩根山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在山顶上,一队研究人员正在一排电视屏幕前彻夜观察,期待着神奇的“农田怪圈”的出现。这一行人装备了夜视仪、录像机、定向传声器等高科技设备,安装在...  相似文献   

10.
郑文 《世界文化》2008,(3):50-50
1960年左右,一群古巴裔美国人向纽约当地政府要求在联合国大厦前进行和平示威游行,并得到允许。在游行当天,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走近一位正在值勤的纽约警官,想问清楚示威游行的具体地点。当两人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随着这位示威游行的头目不停地向那位警官靠近,他们之间的身体距离越来越近,那位警官感到越来越不舒服,最后他不得不要求这位活动的负责人离他远点。但是由于语言的不通,这位负责人并没有理解警官的意思,他还是试图靠近那位警官并向他作进一步的解释。几分钟之后,这位上前询问的古巴裔美国负责人以威胁执勤人员罪名被捕。  相似文献   

11.
1981年5月13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乘车绕着罗马圣彼得广场正在为人们祝福,数千人振臂欢呼。突然传来两声枪响,教皇倒在他的白色敞篷吉普车上。陪同约翰·保罗二世的两个瑞士卫兵扑上前去,用他们的身体护住教皇,以免他受到新的袭击。当旁观者制止所谓的暗杀者穆罕默德·阿  相似文献   

12.
善举的回报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即便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剧院门外仍排起了等待购票的长龙。队伍的前面有一位身材瘦小而年迈的妇人,她一只手拿着三明治,另一只手撑着一把湿淋淋的黑伞。剧院的门终于打开了。恰恰在这个时候,那位疲惫瘦弱的老妇人昏倒了。开门人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并把她抱进经理办公室。过了片刻,老妇人慢慢地睁开双眼。她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感觉到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透着善意。“我可以送您回家吗?”他问。老妇人一下子坐了起来,“天啊,我是来看电影的,现在可能连票都买不到了。”说话时,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头还在不停…  相似文献   

13.
夕阳挂在梨树梢望西山岗时发现夕阳挂在了院里的那颗残损干枯的梨树上,如一个无法缝合的圆。我睡在父亲的床前,几天前还在电话里和我谈笑风生的父亲,现在静寂无声地躺着,眼睛半睁半闭地,仿佛看不到儿子正站在他的床前。我喊了几声爸爸,但是他没有理我,他不管我的焦急和不安。  相似文献   

14.
岩弥勒     
岩弥勒不幸去世!这个消息让我大感震惊,内心里难过了很长时间。悲剧本来可以避免的,只是他太大意,或者不是大意,而是太高尚了。半个月前,我到沧江县调研时还见过他的,是在他的家里,我是特意抽空去看他的。  相似文献   

15.
萨尔瓦多·达里可谓通晓哗众取宠的门道。1940年他乘船去美国,当他沿着舷梯走下时,手里舞动着一个8英尺长的法国面包;他应邀去伦敦讲学时,穿着一套深海潜水服,赫然出现在听众前;在巴黎,他驾驶着罗尔斯·罗伊斯牌豪华小轿车来到巴黎大学门前兜风,车上满载着菜花。“每天都让这个世界骇然震动可真不容易,”他曾说。但听他的口气,这似乎并非出乎他的本意。前有故人奥斯卡·王尔德,后有来者安迪·沃  相似文献   

16.
肖邦决定到西欧去深造。临行前,朋友们在为他举行的饯别晚会上,送给他一个满装泥土的银杯。这一撮祖国的泥土寓有深意,既勉励肖邦不忘故国,又表达了他离乡时的眷恋祖国之情。就在他离开祖国的1830年11月,华沙发生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这次起义斗争失败,肖邦  相似文献   

17.
黄侃(1886—1935年),字季刚,又字季子,名乔馨,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训诂学家、音韵学家。黄侃幼承庭训,3岁发蒙,10岁便读完四书五经,乡里人呼为"圣童"。黄侃自小就桀骜不驯,不拘小节。一次他去考秀才。考完试闲逛,见一考生驾锅煮鸭子,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一脚将锅踢翻。考生见此抓住黄侃要打。黄说:"甭管你怎样,反正今个这鸭子你是吃不成了。"见他如此蛮横,那人也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18.
米尔克在刘洋面前吹牛,不断地炫耀自己有一辆摩托车,那是他过生日时,父亲送的礼物。在德国,孩子过生日时,可向父母要求任何礼物,只要不超过家庭的承受力,父母一般都会予以满足。德国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电话、电视、电脑,甚至汽车,尽管家里有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往往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不与爸爸妈妈会用。特别是孩子满了16岁时,标志着孩子已成熟,作父母的送汽车的可能性最大。刘洋对此颇感新奇,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羡慕。尽管他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物质享受,但却给了他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叫里德,是修整树木的,”他说道,“我过几天就回来。雨季还早,在蜜蜂采完蜜、花瓣开始脱落前,我不能给红苹果树喷酒药水。”等里德先生回来后,我开始懂得了“修整”树木是什么意思。在进入盛夏季节时,他又喷酒了两次药水,并且当苹果成熟时,就把它们修剪稀疏。有时候,他还“修整”那些形似公园里的标本似的巨大的枫树。在以后的十二年间,里德先生一直给我们“修整”树木。不过,他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于此。我的孩  相似文献   

20.
1843年,谢尔盖·季莫菲耶维奇·阿克萨科夫买下了莫斯科近郊的阿勃拉姆采沃庄园,和全家一起搬到了那里。这时他已经远不是一个年轻人了——他虚岁已经52岁,——他经常生病,双目失明。谢尔盖·季莫菲耶维奇早就思念过恬静的农村生活了。他想在死前听听黑琴鸡发情时的叫声,听听黎明时母马的长嘶,听听在粉红色的雾霭中鱼儿拍水的声音。搬到阿勃拉姆采沃以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