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祸”一词最早出现于《新唐书.玄宗本纪赞》:“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以女祸指代武后、韦后乱国,杨贵妃祸国。尽管“女祸”一词出现较晚,但这种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武王以前。武王在列举商纣的罪状时说:“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惟妇人言是用。”这是女祸论的最早版本。不仅如此,根据礼书所记,天子还有以女祸告诫诸侯的制度。《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  相似文献   

2.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3.
黄杰 《寻根》2008,(2):85-92
罗敷是谁?以《汉语大辞典》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罗敷:古代美女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壬家令……罗敷乃弹筝作《陌上歌》以自明焉。…或谓“罗敷”为女子常用之名,不必实有其人。如《孔雀东南飞》即有“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然“罗敷”这个名字,究竟有些别样,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万建中 《寻根》2005,(4):54-58
中国古籍中关于对女性厌忌的事例俯拾皆是。在《诗经》中,便以妇女为不祥的猫头鹰,并以女人为祸水。《汉书,李陵传》说:“吾士气少衰,鼓之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乃搜得尽斩之,明日斩首三千级。”军中忌讳女人的原因是怕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社会,针对女子教育的读物最常见的是“女四书”,即《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到了近代,女子教育问题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经元善、康同薇等维新派人士曾为之奔走呐喊。20世纪初,中国人自办的女学堂数量从1903年的6所增加到1908年的512所,女学生人数也从1903年40名左右增加到1908年20557名。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高等小学堂要求开设“中国历史”,“其要旨在使知中国历代重要事实,兼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以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妇德”观束缚,不曾有过专门的女子学校教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展开,女子教育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在改良派和革命派推动下,中国近代民办、官办女学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同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式女学教育思想也贯穿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始终。戊戌维新时期,改良派看到外国教会在中国创办女学堂,教育中国妇女,受到很大刺激。“西人在我通商之地,分割之境,皆设学校教堂,以教我女子。我有民焉,而俟教于人,彼所以示辱我也,无志甚焉…  相似文献   

7.
再谈女祸诗     
本刊上期所载拙文《谈女祸诗》中,笔者引用了唐人崔道融、杜牧、韦庄,以及清人赵翼等人的诗;而且指出这些诗的题旨,都可归结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说的:“女宠虽自古为患,其过终在男子。”顾义思名,应把那些诗称为“反女祸诗”才对。历史唯物论昭示我们: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占统治地位。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反女祸诗只出于少数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笔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强词夺理的以女姓为祸水的诗篇。我们披展两首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缠足”到“天足”:女子的解放岳珑女子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了900余年,给女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随着中国的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缠足恶习至民国初年才真正得以寿终正寝。一、缠足之始与女子之苦女子缠足习俗,追溯其原,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9.
“诗史”说及诗史互证是杜甫诗歌研究经常使用的术语,随着时代演进及艺术规律探讨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却少有明确界定和认识。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史结合及杜诗研究史的角度,试图厘清“诗史”说的具体义项,并对杜诗阐释史中“以史证诗”的局限进行考察,认为“以诗证史”是史家所擅长而非注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福"字浅谈     
马福贞 《寻根》2007,(4):54-55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一个"福"字。"福"字的释义颇多。《老子》"福兮祸之所伏", 与祸相对。《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11.
王鹤鸣 《寻根》2009,(4):110-121
家法,在家谱中又称家训、族规、家约、家戒、家规、族约、祠规、家典、家范、条规、家议、祠约等,种类很多,是家族自己制订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光绪十一年)“祠规引”指出:“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安徽)绩溪县南关悼叙堂许氏宗谱》(光绪十五年)“家训”指出:“圣贤彝训备载六经,又何必要家训?家训所以济圣训之所不及也。盖六经惟读书人知之,至愚夫愚妇不读诗书,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六国年表》中经常可以看到“某太子质于某国”、“某国使太子为质”、“太子从某国归”等类似的字句。《说文解字》日:“质,以物相赘。”又云:“赘,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尤放贝当复取之也。”从许慎对字义的解释中可知,“质”最早指的是交换过程中物品的抵押行为,  相似文献   

13.
郑晓江 《寻根》2007,(4):119-128
近两年,我常常翻看《王阳明全集》(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读之、品之、思之,常至废寝忘食。一日晨,早早躲进王字楼中我  相似文献   

14.
邵明祥 《寻根》2000,(3):98-100
中国人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哪一家?答案是:“务本女塾。”  相似文献   

15.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16.
锦书传情,遥寄中国。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赓续绵延的文化基因。汉字里,“国”与“家”连在一起,构成“国家”。诗词中,千秋家国梦是永不褪色的主题。为庆祝新中国65周年,我国14位驻外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纷纷致信祖国,讲述各自思乡情怀。其讲述或深长浑厚,或细水慢流,或扣人心弦,无一深深勾连我们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此,本刊以连...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4,(12):81-84
锦书传情,遥寄中国。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赓续绵延的文化基因。汉字里,“国”与“家”连在一起,构成“国家”。诗词中,千秋家国梦是永不褪色的主题。为庆祝新中国65周年,我国14位驻外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纷纷致信祖国,讲述各自思乡情怀。其讲述或深长浑厚,或细水漫流,或扣人心弦,无一不深深勾连我们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此,本刊以连载形式陆续登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1924—2013)1944年毕业于京都女子专科学校(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国文系,时任《每日新闻》社文艺部记者,并在履行记者勤务之余开始写作,从此踏足小说创作领域.其父是大阪船场经营海带的商人,所以山崎的初期作品多是以船场为背景的.1960年代以后,她的创作逐渐脱离大阪这一城市背景,风格转向现实批判,...  相似文献   

19.
《公羊传》开宗明义提出“大一统”之说,这种学说在该书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虽然在民族问题上表达了“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但是区分“诸夏”与“夷狄”的标准则是文明和道德进化的程度而不是种族,并且“诸夏”与“夷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换句话说,《公羊传》的“大一统”与“夷夏之辨”是一体的。但是经过宋、明士大夫以及清初反清士人的宣扬,“夷狄”与“诸夏”的界限被绝对化了,加上康、雍、乾三朝对“夷夏之辨”说的压制,“夷夏之辨”成为一种取消清政府合法性的学说。清代今文学者从庄存与、刘逢禄到龚自珍都对“夷夏之辨”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论证“大一统”与清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