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地摊,日语称"露店""大道店",故地摊商在日本被称为"露店商""大道商人""街商"等,指的是没有固定店铺的流动商贩,包括耍把戏的江湖艺人等。露店商,既有挑着担、推着车穿街走巷的流动叫卖者,也有在街头路边搭棚设摊的占道经营者。从前那种把商品拿在手里站在路边售卖的"立卖",以及挑着担沿街叫卖的"振卖"等售卖商品单一的露店商现在已基本绝迹,但推着车或在路边空地搭帐篷售卖小吃的还偶有所见,而利用神社、寺院的庙会活动赶场子的露店商则活跃至今,代表着现代日本的城市烟火气。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0,(7):I0001-I0004,F0003
1.青瓦粼粼——屋顶上,尽管只是瓦,青灰的瓦,但它是叠叠层层的仰合瓦,也称阴阳瓦,高高矮矮、沟沟垄垄、疏疏密密,阳光下变幻着投影、变幻着形体、变幻着色彩。焕发出的魅力毕竟被一些居京旅京的人所领略所吸引了。此院落系文学家巴人(王任叔)自故居。  相似文献   

3.
远去的田野     
“叔叔,要吃饭么?请进。”久违的乡音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故乡县城的这家临街小吃店。里面倒也整洁,淡黄色的壁纸使灯光显得更加柔和,几张矮小的方桌空无一人。我选了一张靠后窗的桌子坐了下来。窗子开着,窗外是一条小河,清澈的河水倒映了两岸人家的灯火,也仿佛是一条流淌着五彩灯光的街了。  相似文献   

4.
小生活     
正五更时,"呜呜呜、呜呜呜",报时的鸡叫了。其实,用不着鸡打鸣,他和她准时醒了,这是人的生物钟闹的,天天如此,早已习以为常。他翻了个身,说:"天快要亮了。"她一下子从床上翻起身,说:"嗯,天要亮了。"他又说:"今天是街天呀。"她顺嘴说:"是啊,是街天哩。"他和她,在靠近十字街的街口,开了一爿小吃店,卖米线、面条、饵丝和豆粉。四张小方桌,摆在小吃店里。小本经营,也就混得下三口之家的日子。幸好铺面是自家的老房子,不必交房租,钱赚到一分就是一分。每天,她都比他起得早,天还不亮吧,她就得起床,开了  相似文献   

5.
郑荣基 《东方文化》2001,(1):123-124
这些年,在广州工作的湖南人为数不少,所以臭豆腐这一湖南名小吃也自然落户于广州城。最近笔去广州天河城广场,见街边有许多小摊档,卖着各种小吃;各种小吃中,要算臭豆腐最引入注意了。你一到那里,远远就能闻到它的臭味,知道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苏嘉麟 《大理文化》2010,(11):92-95
巍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除了有古朴典雅的南诏古城,有林壑幽深的道教名山巍宝山之外,最吸引外地游客的莫过于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了。从南诏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楼往南走五十多米,就到了十字街口,从街口向左拐,有一条布满了店铺的街道,这些店铺绝大多数都是卖风味小吃的,这就是小吃一条街。这些风味小吃,极具南诏古城的特色,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方宾客。  相似文献   

7.
猴年春节前夕,我和家人去海南旅游。远离北方的数九严寒,仅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便沐浴在南国的海韵椰风中。摆脱一年繁忙紧张枯燥的工作,轻轻松松地换换环境,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期望。雅龙湾的细沙,天涯海角的浪花,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与导游坑蒙拐骗行为的“遭遇战”,也打得如火如荼。春节长假后,我到新加坡开会,顺便参观了新加坡的夜间动物园,两相对比,感触颇多。早就知道,导游的收入是靠购物、俗称“扎店”的回扣,为了避免不愉快,我们到海南旅游购的是“纯玩4日游”产品,企图与“扎店”无缘。不想卖的总比买的精,此番导游的战术改为…  相似文献   

8.
木桥     
在鱼塘和路之间有一座非常普通的木桥. 有一天,我到鱼塘边上割草,从上面沿路割到了下面.看见鱼塘边的草又嫩又多,我想跳过去割,可是中间隔着条沟,沟面很宽,怎么跳过去呢?没办法我还是硬跳过去,跳过去的时候,左脚踩在一块松软的土上,差点掉进沟里.这儿偏偏是大家走路最多的地方,要到对面的鱼塘去,必须要走这里.  相似文献   

9.
大店庄氏     
韩同春 《寻根》2013,(2):133-137
大店,历史上曾称诸陈店、朱陈店、朱陈村,民国初年始称今名。考古发现,周边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原是春秋向国故城。庄氏家族在这里已繁衍发展600余年,是鲁南苏北望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下关忆旧     
下关子河片区拆迁改造,牵动着多少老下关人的心.人们相约专门去看一看下关八景之一的"龙关晓月"的玉龙关旧址;走一走既熟悉而又即将消失的老街道.有的老人领着孙儿指点四方街,向后辈诉说着早年这里是如何的热闹,周围几条街道上开着数十家集商贸洽谈、仓储货栈、旅客食宿于一体的"老堆店"和众多的商号.昔日下关四方街的民族商业文化特色,是丽江四方街无法比拟的.这一切却将成为过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问我:对匈牙利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儿?从布达佩斯上M7号公路西行约30公里,有一个不很起眼的小镇,不加注意很可能就会错过公路上的路标——懋尔通瓦沙尔。我的答案便是这里。这里有布隆斯维克家族庄园,因大师贝多芬与布降斯维克家族几位小姐纠缠不清的关系,这里也被旅游者亲切地称为“贝多芬情人庄园”。  相似文献   

12.
张宝明 《寻根》2015,(2):4-9
本次论坛在具有"天地之中"美誉的嵩山举行,不能不说是一次文化盛宴。这让我想起了历史长河中的华山论剑、少林比武等美轮美奂的中国故事。今天群贤毕至,在这里我们将再次展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话与对弈,一定会呈现出云蒸霞蔚的非凡气象。这里,我与其说是发表演讲,毋宁说是"抛砖"。这里的抛砖有两层含义,一是家喻户晓的"引玉",二是妇孺皆知的"打擂"。从第二层意义上说,尽管这个"打擂"是对话中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直想在收获的季节去拜访一位老师,一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艺人,这是我多年来的想法。小城云龙,深藏在大理州偏远的深山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地方。这里被誉为世界桥梁的博物馆,有通京桥、彩凤桥等著名桥梁;也有闻名遐迩的中国"舌尖上"的美食——诺邓火腿。这里居住着古老淳朴的少数民族,有着神秘多姿的民俗活动,至今依然流传在云龙检槽乡的"耳子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6,(5)
正粥名这里的粥名,是指古代对"粥"最早的、不同的叫法,不包括后世粥的制作品类(如药粥、八宝粥)。根据古代文献,粥的不同叫法约有如下几种:粥:古字本作"鬻",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鬻"字段玉裁注云:"会意,之六切。一音余六切,是以卖鬻字作此,卖之假借也……鬻作粥者,俗字也。""鬻"字下半部的"鬲(lì)",是陶制或青铜的三足蒸  相似文献   

15.
解读诺邓     
山重水复疑无路,眼前陡然间屋舍俨然,冒出一个小村. 沿着嵌有深深浅浅马蹄印的青石小路,在盈耳的水声中,我们来到一座被两条溪水夹峙着的破旧房屋前.房脚的木板上、溪涧间的石头上,积着一层白白的厚厚的东西,正当我疑惑地要叫出一个"霜"字时,是少军纠正了我的错觉,他对我说:"这是盐.这里就是诺邓有名的盐井!"走近房子,朝里看,房里漫漶着水,依稀可以看到房子中央水中一眼四四方方的井.不远处,一座雕楼式的建筑,那是当年盐厂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6.
听说,你要回去了.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 你问我,有哪些地方是要替我再去转转,哪些人要代我去见见. 要说,还真不少呢! 古城人民路,肯定是要去的,要花时间一家店一家店地逛,尤其是下半段,几乎每一家都有故事.海豚阿德家的书,虽然不打折,但精品不少,都是阿德亲手挑的.还有每天在书上睡觉的学术猫“袜套”,袜套在大理在微博上可是名人哦.午后,傍晚,懒懒地坐在二楼临床的位置逗猫玩儿,我之所以不说看书,是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说看书,尤其是阿德书店里的那些书,几乎不太可能.阿德那里的书,我个人觉得不少适合深夜读、反复读.  相似文献   

17.
吃在巍山     
在大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在大理,吃在巍山。 这话一点也没错,作为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饮食文化也是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小吃众多,而且风味独到,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风味。  相似文献   

18.
乡愁的巢     
正瓦房旧时的乡村民居,大多是瓦房。瓦房,就是以瓦覆顶的房子。在楼板房出现之前,乡下平房极少,随便哪个村寨,家家户户,临街、上房、厦子的房顶,鱼鳞羽毛般密密覆盖着一垄一垄黑灰的瓦片。瓦起源于何时?没有考证过,中国的制陶业极为久远,最起码,"秦砖汉瓦""瓦釜雷鸣"这些成语告诉我们,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黄恽 《寻根》2014,(5):43-45
在百度中查皮梁店,似乎只有一条有效的选项,就是徐珂《清稗类钞》“商店”条中皮革类店,提到有所谓皮梁店。由此可见,皮梁店离开我们日常的生活已经相当久远,被逐渐遗忘了。皮梁店是皮革类商店,当然与皮革有关。这会让人想起牛皮、羊皮、猪皮……然而,皮梁店的原料,却是驴皮。外国大概也有皮梁店吧,记得巴尔扎克有小说《驴皮记》,一块小小的神秘的驴皮,竟然关系到一个人的愿望,要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直到完全消失,而消失之时,人的愿望也到了尽头,生命也到了尽头。我这里说到驴皮,与巴尔扎克没关,我只讲一个业已消失的行业——皮梁店。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烟火     
乐祥涛 《大理文化》2021,(10):48-55
瓦屋檐 瓦屋檐,是鸟.我知道这种称呼是不正确的,但我从儿时起都是这么叫的,说是老家的一种土语、俚语也行,说是一种习惯也罢.它真正的学名是啥,属于哪一类的什么鸟,我真的说不上来.之后,我还专门在百度和有关书籍上去查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结果.现在仔细想想,最好的解释就是,它是寄宿在瓦屋滴水檐下的鸟,感觉这种说法比较妥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