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在史学、经学等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学者研究《左传》的成果汗牛充栋,本文拟就管窥近十年来部分研究成果,尝试对目前学界《左传》研究动态进行初步把握。  相似文献   

3.
鲁文 《寻根》2003,(3):70-79
曲阜在商代为奄国,并一度为商朝首都,周代为鲁国都城,两汉分别为鲁王、东海王国都。汉以后,曲阜虽然只是郡县小城,但它做为孔子故里素享盛名。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礼乐典籍,“祝宗卜史,备物典册,官司彝器”,“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形成了融东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殁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晋国韩宣子入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相似文献   

5.
芦笛 《华夏文化》2013,(2):45-46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忙于争霸,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急剧的变动。原来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不仅周天子难防诸侯的冷箭,如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卫三国之师伐郑时,不仅兵败,还肩部中箭(《左传》桓公五年);诸侯国国君更是屡屡遭弑,  相似文献   

6.
高培华 《寻根》2012,(5):26-29
孔子据鲁国史记编纂《春秋》,不仅是编修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简略记述了春秋时期242年的历史,还常常以一字寓褒贬,借以表达其王道政治观点,以谨严的措词惩恶扬善,所谓“微言大义”。故《孟子·滕文公下》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有文献明确记载,“《春秋》三传”之《公羊传》《谷梁传》都传自子夏;至于《左传》,近现代学界有谓“子夏作”,有谓成书于“子夏门下一再传弟子”,可见子夏是《春秋》最主要的传人。  相似文献   

7.
叫卖市声之祖敦煌遗书中的店铺叫卖口号□李正宇《左传》昭公三年(前539)晏子对齐景公已有“小人近市”之语;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又曰“小人喻于利”;《汉书·食货志》载“法律贱商人”。在士人心目中深深种下了轻商观念,对商贾货卖...  相似文献   

8.
张毅 《中国文化》2013,(2):53-63
童书业对《左传》的研究,无疑是现代《左传》研究中最富有价值和启发性的部分。在他的研究中,对古史传说的考证占有相当的比重(若将《春秋左传研究》与《春秋左传札记》合而观之,约占两书全部篇幅的十分之一),内容覆盖三皇五帝直至夏、商两代,下与西周的历史考证相衔接。从这部分卓越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左传》所载古史材料的学术价值,也不难看出童先生对其价值的了解和重视。但是,如果通读《春秋左传研究》及《春秋左传札记》,难免会觉得,他对这些古史材料的态度,略存一丝矛盾。在《春秋左传札记》"春秋时之学问"条,他谈到当时典籍之稀少: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籍的苗族学生吴正光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便到素有"民族文化沃土"之称的贵州高原工作,至今近50年。春华秋实,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编著《贵州古建筑》《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的桥》《郎德上寨的苗文化》《青岩镇的建筑文化》《郎德苗寨博物馆》《青龙洞民族建筑博物馆》《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10.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1.
说“Biao”     
采诗 《寻根》2014,(5):107-109
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收了“biao”字,甚让我高兴。biao(biao,biao):许多马奔跑的样子。“biao”字,多为人名用字。对于解决21世纪社会难题——同姓名众多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确是件好事。中国姓名文化,是世界姓名文化史中最发达、最深邃、最丰富而且最辉煌的,陈寅恪与吴宓先生,早在1919年讨论此论题时,就赞赏而肯定过。早在公元前706年,鲁桓公刚刚有了儿子,就特地向懂得取名礼仪的鲁国大夫申编请教如何给儿子取名。申编从容地告诉鲁桓公许多取名的规则与忌讳,其中之一就是“假”的取名方法,即假借万物的名字给孩子取名。  相似文献   

12.
鲁谆 《华夏文化》2013,(2):6-11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并大力普及其精华。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经》被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列入其中,足见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诗言志"(《尚书·尧典》)揭示了诗的本质,并形成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试论扬雄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叶福翔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其学术成就自古以来就颇有争议。赞者云"妙极道数"(张衡语),甚至尊为"西道孔子"(张子侯语);贬者曰"拙底工夫"(朱熹语),至多不过"模仿"而已。然古今对扬雄...  相似文献   

14.
说官箴     
说官箴夏桂苏,夏南强《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杜预注:"阙,过失也,使百官为箴辞,戒王过。"杨伯峻先生注引《尚书·盘庚》:"犹须顾於箴言。"《左传·宣公十二年》载:"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15.
王泉根 《寻根》2011,(4):115-117
人之取名,根于心意,沿于习尚,因时变迁。夏商时代崇拜太阳神,故有以十干取名的“日名”法。夏、商以降,时移世迁,周之文化,烂焉可观。至周,取名就开始复杂起来,甲乙丙丁之类,巳极少取作人名。据(《左传·桓公六年》鲁大夫申蠕研究,周时取名有以下五条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文征明《雨余春树》的问题石守谦先生在讨论文征明(1470-1559)的书作《雨余春树》时说:"虽在书题上未见与送別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別图。"石守谦承认此画从主题上与送别未必有关,表面上"只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并且,《雨余春树》"不仅仅是对某一状况下、某一苏州地区风景外形的描绘而已",这种山水"与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觉有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李乔 《寻根》2009,(4):15-18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影响更为普遍而深刻。崔瑞德、鲁惟一说:“汉代的思想家即使不是全部,似乎也大部分接受了这个理论(注:五行理论),用它来解释世界上自然序列(包括创世过程)的延绵不绝的现象。”正是因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收录了先秦至西汉时期许多有关阴阳五行学说的著作,为我们分析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对先秦至西汉学术思想的影响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养生之道□王心喜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他曾为鲁国中下级官吏,后自办学校,以教书为生,他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均不为所用。孔子一生虽说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文圣: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其为圣人。史圣: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群(今河南南阳)入,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卒(杂)病论》和《金匾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倚)人,东汉末年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  相似文献   

20.
<正>《国语》是左丘明留下的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也是研究春秋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就研究春秋思想文化的概貌而言,《国语》是最重要的先秦文献。在先秦文献中,《春秋》、《左传》、《国语》都涉及春秋各国历史,但《春秋》、《左传》着重记事,《国语》着重记言,较前两书涉及思想文化的内容更多。《老子》、《论语》是思想文化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