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时空旅行——"宇宙的迷人之处难道不就是抬头可见却又触不可及吗?"在电影的世界里,关于时空旅行的作品永远都有市场。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星际穿越》一经上映便带来了一股全球科普热潮,一时间人们津津乐道的概念就是:虫洞、黑洞、五维空间、时间旅行等,有人为之重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有人抬头仰望星空时更加若有所思??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说,《星际穿越》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陌生人都会过去找他询问有关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诚然,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储备大量的物  相似文献   

2.
《文化市场》2007,(1):24-24
话剧《民工兄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2006年推出的一部新作。由着名剧作家贾鸿源创作。由曾因执导《目击情人》、《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床上》、《乌鸦与麻雀》、《穿越颠峰》等话剧被誉为“票房”导演的杨听巍执导。是首部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话剧。2006年PP、P2月连续为在沪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演出十余场.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民工兄弟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66-167
10月10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在《东方夜新闻》推出1小时特别报道《百年辛亥》。除了对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进行报道外,还穿越历史风云,引领观众一起回溯那段峥嵘岁月中惊心动魄的事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近期热播的《星际穿越》,无疑是当下最火的科幻冒险电影之一,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阵观影浪潮,也激起了大家对科幻世界的探索热情。影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在人类末世利用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科学极限,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穿越、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角进入黑洞后,意外进入到了未来人类设定好的  相似文献   

6.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7.
田鹰 《世界文化》2011,(6):15-17
薄暮中一女子对我浅吟低唱,撷我穿越光阴之景,回头张望——孩子坐在钢琴下,颤动的琴弦淙淙泠泠,他轻揉母亲娇小的双足;她哼着歌儿笑语盈盈。……——《钢琴》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4~7月2日,作为中德文化年交流项目,由中国美术馆和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柏林国家美术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及弗里德尔·布尔达美术博物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个重要的展览:《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和《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美术馆一个题为《无尽江山:南北油画邀请展》的当代油画展和一个名为《穿越文化》的油画展几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了。两个展览的同时面世,不啻一场油画艺术的视觉盛宴,为众多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油画最新态势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走入米开朗基罗·毕斯托雷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迷宫》的观众,无不脸上洋溢微笑。进入与离开的陌生观众擦肩而过,通过眼神不经意地交换其各自的艺术体验。怀着期待与好奇,抵达《迷宫》的中心,《在镜子立方体内的无限立方体》静置在冰冷的镜面空间中,彷佛乍然穿越时空遁入异样世界。走出《迷宫》,来到常青画廊的另侧展厅,在3层的空间,回顾了毕斯托雷托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创作脉络。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或许是文学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地名,是我们在儿童时期就已经熟悉的,也是我们长大成人后仍然萦绕心头的地名。这个地名使人联想起旷野的荒凉景象——在那暗灰色的天空下,狂风肆虐,无情地摧残着大地。象这样的景色在文学作品中是没有人描写过的。由于作为《呼啸山庄》背景的哈渥斯荒原和勃朗特姐妹的传说总是不可磨灭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前往西约克郡时不可能不怀着一种对该处景色的遐想。在驱车穿越西区时,我才看出原来是这片广阔的旷野鼓励着勃朗特姐妹们写出《简·爱》、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歌剧院演出场次292场,其中歌剧演出78场(其中本地剧场15场、沙龙23场、外地25场、境外15场),下乡演出13场,学生场24场,公益性演出29场,指令性演出2场。2008年,歌剧院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原创歌剧《雷雨》、经典歌剧《奥赛罗》、《图兰朵》、中国歌剧《诗人李白》等轮番上演,并创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交响合唱《太阳、大地、人》、舞蹈《城舞今典》汇集新创作的《夜舞精灵》、《剑吟》、《绽放》、《穿越》、《蝶恋》、《情人码头》等原创小节目。剧院积极策划历史题材歌剧《楚霸王》、现实题材歌剧《那时花开》、舞剧《嫦娥奔月》、《上海&#183;上海》。  相似文献   

13.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7,(10):93-97
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亮相南通;北京BS1当代美术馆2007年度艺术提名展;9月1号《不做展》;《空间的盒子,盒子的空间》~马秋莎摄影展.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儒家心性论建构过程中,早期儒家《诗》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于《诗》言人之"情志",《诗》之情感世界为早期儒家阐发自身的心性论提供了丰富的经典思想资源和广阔的诠释空间。《诗》是早期儒家讨论和论证礼乐文化内在本质的话题和依据,也是其借以展开性情与礼义关系讨论的思想资源。在子思学派论证"慎其独"即是"慎其心"的心性哲学和天道观过程中,引《诗》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5.
门丘的回忆     
“我就像大石上的一滴水,滴呀滴,朝着一个目标不停地滴,就这样,开始留下印迹,在人们心灵上留下自己的印迹。”这是玛雅民族活动家,199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里戈伯特·门丘在她的新作《穿越边境》中的自我描述。这位矮小的女人,20年如一日,为反抗危地马拉高...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上的认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知识的起源、知识的性质和范围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纵横捭阖 ,展示了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哲学思辨的空间 ,而其中体现的认识论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更是价值不菲。我们现在将就《庄子》内篇讨论一下庄子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庄子首先明确区分感觉、知觉、直觉所导致的认识论的不同层次 ,并认为直觉的层次最高。《人间世》中 ,颜回问仲尼 ,什么是心斋 ?仲尼回答说 :“若一志 ,无听…  相似文献   

17.
"黄河"作为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符号,在参与影像叙事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东流去》以河流符号与地理空间进行历史事件的灾难叙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家国集体记忆的升华。《黄土地》中"黄河"成为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符号。《黄河绝恋》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故事,建构了历史语境中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空间。《百鸟朝凤》将故事设置在黄河岸边传统农耕文明的地理范畴,凸显了故事中的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是《黄河喜事》的最大特点,影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文化记忆和价值理念的总结与提炼。这五部影视剧在叙事话语层面实现了民族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的融合;在叙事主题层面实现黄河故事与家国书写的融合;在叙事结构层面实现了叙事话语与时代需求的融合,完成了民族文化符号视野下黄河记忆与影像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刘豪烜 《世界文化》2006,(11):26-26,30
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仅仅因为这位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德国作曲家曾是“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不朽经典的旋律,这便是著名的《D大调卡农》。这首乐曲,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至今仍然回荡在人们心中,不管是在音乐厅,还是在光影之间,甚至在人们的手机铃声里,都能听到至纯至美的《卡农》旋律。《卡农》真可谓是流传最广、传世最长的西方经典名曲之一了。1653年9月,在德国东南部的美丽小城——纽伦堡,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陈鑫 《华夏文化》2010,(1):11-12
<正>人们对经验世界中任何现象的认识都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因为不论是认识过程中的主体还是客体都是在一定时空中实存的。古往今来,对时间的追问与反思成为世界上许多哲学家与科学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国东晋时期著名高僧僧肇在《物不迁论》中借动静之辨集中探讨了时间问题(对于空间僧肇谈的不多,《物不迁论》所说的"迁"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马欣 《世界文化》2011,(1):20-21
因为有前不久热映的《盗梦空间》,当我对《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上)的期待落实时,感觉有些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