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华存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祖籍山东任城(今济宁市)。山东地域浓厚的地方文化对魏华存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魏华存幼年切身感受到齐鲁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太平广记》卷五十八所记载的"幼而好道",这个"好道"应该是指山东地域的"方仙道"、"黄老道"和"太平道"。《黄庭经》吸收了《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及《河上公老子章句》中许多思想和观念,以及山东地域的各种方士方术,形成了特有的修炼存思之法,在中国道教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正玉 《寻根》2014,(2):10-13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南部30公里处,方圆90多平方公里,海拔370多米,是我国道教上清派发源地,因之上清派亦称茅山宗。唐宋全盛期,山中宫观遍布,道众多至千人,时为中国道教的主流门派,地位显赫,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3.
<正>"神人同形同性"被认为是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色,其表现为神和人首先在外貌上相似,其次在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相似,有的学者进而认为人间英雄"可直接与神灵接触","神人关系亲密无间","神与人尚未分离"。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学者们也强调了神与人的区别,神的永生、人的必死被认为是神与人的根本区别。王焕生先生在《奥德赛》中译本的前言中指出:"在神话观念方面,《伊利亚特》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从西周时期的姜尚 ,春秋时期的孔子 ,到战国时期的孟子等 ,都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民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认为君主需要民众的支持才能取得政权、巩固政权。他们主张 ,统治者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行动上重视民众 ,处理好民众与君主、民众与国家的关系。齐鲁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轻神重民、民为邦本、民众决定战争的胜负、政顺民心等方面。(一 )轻神重民。夏、商、周时期 ,思想观念上的最高崇拜者是具有人格和道德意志的天 (神 ) ,政治上的最高权威是王。…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信奉诸多神氏的国家,日本人一般认为各种神分居在全国形形色色的神社里。据资料显示,在日本近十万所的神社中,1/3与八幡神有关。八幡神的传说有许多,诸如幡说、地名说、朝鲜语说等等。流传最为深远的当数应神天皇说。该说假借了九州宇佐部落的氏神比义的...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古代宗教和西方的基督宗教等相比较,也许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似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古代中国缺乏有强烈人格色彩的至上神观念,缺乏至上神创造、主宰、拯救世界的观念,也缺乏人应该信仰神、归顺神从而向神祈祷、祷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宗教思想发展历史上,原始  相似文献   

7.
崔惠 《世界文化》2010,(8):10-11
<正>詹姆士·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那贯穿着"意识流"思想的作品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耀眼的光环背后,有位终生未嫁、几十年来鼎力支持他的伟大女性:哈丽雅特·维沃尔。  相似文献   

8.
九字秘咒又称“六甲秘咒”,与此咒相配还有“四纵五横图”。这种源自中国道教的法术,后来传入日本,被神道教吸收,并加以发展完善,从而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影响颇大。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宗教领域中的一个典型,值得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庄子》内篇中有大量关于"德"的论述,其内涵丰富而立体,与"道"同构。首先,德与形是可分离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徳不形"。德、形分离的背后是内、外两个领域的划分,有德者在两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德不形与"道在屎溺"同理,意在强调德的独立实在性。其次,"德"还包含着对个体生命困境的应对,即如何全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支离其德"。支离其德是德自身的隐匿,而德之隐与道之隐是同步的。最后,能够完全合于道的是真人之德,真人"无己",故能"磅礴万物以为一"。这体现了"道通为一"。无论在哪个层面,内篇中的"德"都很难被归为道德概念,毋宁说它是非道德的或超道德的,这正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巫术是早期人类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法术,它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与事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体现了史前先民热衷追求"超能力"与"非常态"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为何无法用现代的思维和技术方式来考察巨石时期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巨石时代"的建造始终昭示着人对自身超能力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清静是《道德经》的重要范畴,也是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修道思想之一。五斗米道的教义经典《老子想尔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清静学说,并将《太平经》的清静修道思想一以贯之,以"清静"为基本教义,它体现在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意志,道教俗世生活的戒律,道教修持方法与原则三个方面。《想尔注》重视清静之说并树立为宗教教义的做法对后来道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观点,先秦楚漆器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艺术形式奇幻而浪漫,显露出浓厚的生命意味。这种生命意味具体表现在楚人基于原始的宗教情感与泛神思想影响下的自然情感之中。情感是一种集中化的生命内容,楚漆器符号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生命情感的符号,其符号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情感的表现是理解楚漆器艺术审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中,主人公"他"始终怀有一种"复仇"心理,当复仇心理、性冲动和热爱自然等诸多特点同时投射在"他"身上时,便形成了"他"复杂而多元的立体人格。这背后,指向的是"他"多重的"他者"身份,而身份和文化上的双重"他者"又导致了"他"病态的心理,最终表现为反常的"复仇"话语,并酿成最终的"零余者"悲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宋朝产生的儒学新形态,历来称谓繁多:道学、理学、宋学、新儒学等等。每一种称谓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自身现状的独特认知。"道学"和"理学"是宋人自言之语,其中透露着他们对于自身学术与理想的认识;"道学"与"理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也彰显着宋人思想与政治的真实处境;元明清三朝沿用"道学"与"理学"的概念,但其背后所表现出的思想差异更为复杂;用"宋学"来指称宋代学术,这是清人在考据之学的学术理路上做的概念划分;用新儒学来指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统一是汉代公羊学的重要价值追求。汉代公羊学者把尊君集权看作政治统一的保障,通过儒家传统与天人哲学论证了尊君集权的合理性,并通过"祭祀"与"尊君卑臣"来具体落实。该思想是对孔、墨、荀、韩等诸多思想综合创新的结果,能够更好地发挥尊君集权、维护政治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紫芝 《中华文化论坛》2007,2(4):116-119
宗教与审美有内在的精神关联,早期天师道在授箓、奉道持戒等方面体现出独待的道教审美文化思想和现象。天师道相信这种仪式化的授箓仪轨,可以穿透空间的效力号令百神,时间和空间连为一体,体现了时空一体的东方审美意识。持戒是奉道的基础,也是"修真成仙"的基础。在宗教性活动中体玄、得道与审美体验相通。修道与信仰崇拜的过程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童子科,又称"童子法",是晚唐以降随着黄箓斋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仪式性法术。不过,童子科并未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仪式流程,而是附属于发奏、召摄、破狱、炼度等重要仪式场合中,并采用焚符、诵咒、宣牒等方式召摄童子降坛或显形,责令其领受指示、履行使命,前往特定机构或场所完成某项任务。"童子"是童子科的主角,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察命童子、监魂童子、引魂童子、四季童子、五方灵童、泰玄真一本际童子、善恶童子、赍简童子、合符童子等。童子科是以童子附体降神法术在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为前提的,更得益于东华派、天心派等新兴道派的推动,并借助宋元道教黄箓斋的普及而迅速流行开来。但因其先天带有强烈的草根性特征,童子科也遭到了一些传统守旧派高道的批评与抵制。  相似文献   

19.
神树     
正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说:"像是蜜蜂酿蜜那样,我们从万物中采撷最甜美的资料,来建造我们的神。"里尔克是我喜欢的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的神,永远存活在他的诗意里,存活在他的文字中。而我的神,则一直存活在大地上,存活在岁月中。父亲是个彝族毕摩(祭司),他是我们部族与众神沟通的代  相似文献   

20.
高留芳 《寻根》2016,(4):76-79
正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其独特的窑变艺术,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河南禹州神镇从唐代起就以制瓷闻名,在神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过灰烬、匣钵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