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匠心     
正你无愧地品味了每一天,这就是你的历史,也是我的。——博尔赫斯A时至今日,剑川的匠人仍然传承有序,他们瘦削的身影闪烁在旷野和都市之中。在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有粒蓝色的星球,人类是生长于斯的灵长类动物,其有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之一,就是会使用工具,技术纯熟的人称为匠人,民间称为"手艺人"。剑川的匠人,具有浓郁的文化情结,这与儒家文化有关,"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很多家庭中堂上悬挂的楹联。而读书耕田之外,就是外出务工。剑川人外出务工也很有文  相似文献   

2.
龙希成 《东方文化》2000,(5):124-126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与版权日",即俗称的"读书日",这一天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兼忌日,也是塞万提斯的忌日。读书日于1995年11月15日宣布确立,其主旨之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倡导"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也并不难实现。只是当人们欲望太盛,诱惑太多的时候,被裹挟在各种此起彼伏的大潮中容易迷失自己。读书所带来的好处虽  相似文献   

4.
朱册 《大理文化》2009,(Z1):64-65
1978年3月的春天,对于大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的春天!作为一个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进入高等学校读书学习的"知识青年",在1978年的阳春三月,我怀揣着云南省招生委员会签发的"昆明  相似文献   

5.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6):109-111
对于山地,我甚至有些陌生,至少不会比好友刘绍良对山地有更切身的体会,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山地的事》就我的创作领域而言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他对山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诚挚和真爱,是个性化的.他用他的那支笔写下的华章佳句所传达给我的"山地的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独特而新奇的窗,让我看到和读到了刘绍良内心世界里令他朝思暮想、相偎相依和无怨无悔的那块山地里的许多人和事.尽管这些人和事有时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但细细一想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州委书记顾伯平作出重要批示,对<大理日报>组织的<静下心来读读书充充电>的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大理日报>继续努力,积极倡导"开卷有益",共同营造大理州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为构建大理和谐社会贡献知识和力量.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顾书记的批示精神,我对自己平时读书的点点滴滴感情和体会进行了梳理,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8.
正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学者尊称"安溪先生",清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易学家,自幼力学慕古,遍读群经,旁及佛道、历算、音韵、乐律,一生读书不歇,积累了宝贵的读书经验。其读书为学之道有助于今人,撮其要者有:一、思索体认,义理为先对于读书过程中记诵与理解的关系问题,李光  相似文献   

9.
不再网恋     
在虚幻的网络里,自以为"冷血"加现实的我,不会对网络产生什么依恋,更不要说网恋.然而我错了,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女孩也一不小心掉进了网络陷阱里,演绎出一段伤心的网恋故事.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我在网络里苦心种植了一百零一天的"爱情之树",还未等到开花结果就已经枯死!更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个曾使自己朝思暮想和寝食难安的"白马王子",居然是他……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据说,一件事坚持两周,就会变成"习惯",那坚持二十年呢?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死者是当地一家当铺的老板,警方快速锁定的两名嫌疑人都死于非命,所有线索都在迷雾中陷入死循环。但此后的十九年,嫌疑人之女西本雪穗与遇害者之子桐原亮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12.
正记忆中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1956年的事,到今年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按中国人的纪年习俗来说,六十年一个"甲子",已经是经历了两代人的漫长岁月,无论从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来说,都可以用沧海桑田、人间巨变来形容了。当年,我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大理专员督察公署文教科工作,受大理专署常务副专员、筹建大理白族自治州筹备小组常务副组长杨永新(组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子斋担任)的指派,我参与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筹建工作,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筹备组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王书敬 《寻根》2020,(2):49-51
中国人习俗称喜庆之事为"红事",如婚娶、庆寿、生小孩等。称丧事为"白事",人死是件大事,要举办相应的活动仪式进行悼念,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早在三四千年前人们就形成了"奉先思孝"的社会共识,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其中的"凶礼"要求贵族子弟必须"哀邦国之忧",要有"丧纪之容",总之要从内到外肃穆、哀伤。周公的儿子伯禽代父封到鲁国,"变其俗、革其礼".  相似文献   

14.
石门忆旧     
正我不知道云龙县城为什么叫石门,可石门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深刻的,也是温馨的。我想,大约是因为在虎头山与黄龙山对峙的万丈危崖之下,被波涛汹涌的沘江切割出一道由悬崖峭壁形成的峡谷缝隙,隔江矗立有如门户而得名吧。我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从学校毕业才初次踏上石门的土地的,我所谓的"忆旧",也只能是最早从那个时候的所见所闻所亲历的而已。更早的石门旧事也知道一些,但那是从别人的口里听到的或者从史籍中  相似文献   

15.
七彩虹     
罗雨 《大理文化》2005,(4):50-51
如果可以让我重新凝视这世界,我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题记 我叫颜诗,"颜色"的"颜","诗情流转"的"诗".妈妈说,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明白:颜色,这是多么诗情流转的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16.
正王阳明(1472—1529)依靠"心外无理"论述了"心之本体"的基本命题,并且在《传习录》中明确了心物关系。"心"在本体上的存在意义被揭示,其与物的辩证关系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理解王阳明的"心物之辨",是理解其将存在本体与现象世界联系起来的基本出发点。王阳明哲学对于心体的重建,使得"心即理"成为"心学"的基本命题。同时他论述了"心外无理",在对心和理的阐发之中,往往涉及到心物关系。在心之本体的强调下,事与物都成为"本心"  相似文献   

17.
沙溪是一个很遥远的小镇,遥远得似乎在天上。但是一次不期然的邂逅,却让我从此放不下了。我的手机内存很小,但是有一条信息却被我留存着,而且至少读过几十遍了。特别是我走到那些繁华喧嚣的景区,走进那些媚态十足的"古镇",走过那些鲜亮的"古建筑群",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我的手机,看看我2012年11月19日在沙溪随手记下的那段文字:"我来到一座真正的古镇。  相似文献   

18.
歌者舞者     
1 三年前的事了.我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是在一个仲夏夜里. 那天,上床睡觉之前,忽然嫌闷热难受,我硬拽了老陈走出家门.当时老陈关了电视拿起客厅沙发上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朝卫生间走去,哈欠连天的.我与老陈各睡一间屋.睡前捧本杂志相当于服一粒催眠药,好哄自己早些入梦.我说去凉快凉快,去吹吹湖面刮来的舒爽小风.他脸垮起,不想动.自从女儿考到外省读书,我们就成了百无聊赖的空巢中年夫妻.  相似文献   

19.
随时读书     
人在单位,如同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各种杂事琐事缠身,很难再像在学校里一样可以正襟危坐在桌前,认认真真地读上半天书.然而,时间紧张,别的可以压缩,惟一不能压缩的是读书时间,走上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常常紧迫而又实际,只有及时充电才能跟上步伐,更何况先贤有日:"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可以拿来读书的时间,愿与方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湯炳正是章氏學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八十三歲時所撰的此文,回顧自己少年時代如何"狠讀",而在鄉鄰前輩的啓迪下,萌從事學術研究之志;說明其"求學北京"時"最喜歡跟前輩的名流學者相往還",然負笈蘇州師事太炎先生後,才真正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治學與行誼兩方面均受其深刻的影響。如"没有堅實證據,决不立說;没有獨特見解,决不行文",成爲他终身謹守不渝的戒律。并"經常對學生强調說:‘一個學者,要能在本學科中解决幾個歷史性的難題,才算是對學術的貢獻;否則陳說連篇,即使留下幾十本皇皇巨著,也是没有意義的’"。其一生學術經歷坎坷不平;而治學之多變,乃缘随着時代的發展,"我又在探索着自己前進的道路"。其治學特色可概括爲:"於小中見大,於果中求因,於现象中探規律。"另外,其任"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期間,在學術問題上,從不把個人的主張强加於人,而是努力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提倡百花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