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把“文”排在了“行”的前面.与《学而》篇顺序显然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梅格 《寻根》2012,(5):11-16
中国最早的神画故事,应该是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苏州一带)人,梁武帝天监年间曾为直秘阁知画事,后来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说:“(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  相似文献   

3.
朱绍侯 《寻根》2012,(1):11-14
怎样认识炎黄二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以后很多古籍都承袭这一说法,认为炎黄二帝都是少典之子,  相似文献   

4.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姚敏杰,何炳武一《史记》开宗明义:“黄帝崩,葬桥山。”肯定了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为桥山之巅(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仙逝后,一直受到人们的祭祀。据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不黄帝之像,师诸侯朝奉之。...  相似文献   

5.
“道法自然”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江 《寻根》2009,(3):15-20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非同寻常而又往往得不到确切解释的一个论题。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汉代注释家河上公第一次将这一论题解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二《象元》第二十五)。受这一注释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老子》注释家都在类似的意义上解释老子这一句话。如宋代道士葛长庚撰著的《道德宝章"解释说:“道法自然,道自己如此。”又如,  相似文献   

6.
姬姜二族的『三缘』关系霍彦儒景天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季子劝重耳说的话。季子和重耳都是姬姓,黄帝之后裔,应该说对先祖是比较...  相似文献   

7.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禽”、“兽”两个词的含义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可谓泾渭分明,谁也不会混淆它们,正如《尔雅·释鸟》所言:“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简言之.“禽”不能称为“兽”,“兽”也不能称为“禽”。可是,这仅仅是中古(魏晋)以后的情况;在上古时代(魏晋以前),情形却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总共有二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原道训》。顾名思义,《原道训》讲的主要是“道”,作者在开篇就说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淮南子·原道训》,下文如无特别注明,引文出处都是《原道训》)说明作者对“道”极为看重,认为“道”对天地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影响,甚至“天...  相似文献   

10.
《黄帝伐赤帝》属于《孙子兵法》之佚篇,1972年4月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二号汉墓,“《黄帝伐赤帝》则是有关古史传说时代的新资料,均非常珍贵。”(朱凤瀚、徐勇:《先秦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该简自出土以来,学术界研究甚少,似乎“新资料”、“非常珍贵”的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在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五帝”时代是各民族共同体从孕育、形成到初步发展的时期,作为五帝之首的“黄帝”时期在先秦时期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更居于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先秦时期民族融合的角度阐释《黄帝伐赤帝》的价值 。  相似文献   

11.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