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政策变迁的梳理中,一方面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归纳与总结,认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变迁有两个特点:典型时代特点、发展对外传播;另一方面提出个人对于民族文化传播政策的相关思考,在我国新媒体发展迅猛与媒介融合的关键转型期,给民族文化传播的后续保持与研究提出可参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园园 《今传媒》2012,(3):70-71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荣与昌盛的根基,体育文化是推动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落脚点之一,新闻媒介则是体育文化传播的桥梁与纽带。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既给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挑战。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传播特点对于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重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武小菲 《今传媒》2008,(2):64-6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民俗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俗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者,透过民俗我们可以最直接地发现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中国传播民俗的这种特质恰恰可以被应用到广告文案创作中,使得广告文案更具有"中国特色",使目标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进而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沫 《青年记者》2012,(8):72-73
广告沟通受制于文化 广告属于大众传媒之一,因此广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意识形态的烙印.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无论是从文案角度还是诉求角度来看,广告符号的运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表现.各国家民族的文化价值表现对广告有着很深的影响.而“广告能否被认同,关键在于这种广告本身能否体现该时代或文化圈的共同经验、价值取向,能否折射与渗透出一种社会文化的安排和群体共同的价值目标.”①所以,广告在投放地区能否被接纳和本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着广告的诉求及其表现策略,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文化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商业广告的重要性,以致出现了传播违背道德规范、违反相关广告法规等不良影响的虚假广告,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无论是广告制作方、媒体刊播方还是公司企业方在广告活动中都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广告的文化传播作用,让广告在传递商品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9.
廖宇  韩红星 《东南传播》2012,(6):123-125
在全球化浪潮下,广告作为跨国企业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在促进企业发展、传播民族文化的能力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受到传播对象文化差异的影响,广告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多种困境,受到传播对象的排斥,给企业带来一定伤害。本文以外国在华争议的几个广告案例为例,探讨图腾文化对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社会里,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一种互动的关系,即一种互动影响、互动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学艺术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互动关系,即传统文学艺术对现代广告以积极影响的同时,现代广告也成为传统文学艺术传播、张扬的重要使者,成为传统文学艺术变异的重要介体。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它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这种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的痕迹。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  相似文献   

12.
胡琼华 《编辑之友》2011,(12):52-55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广告已成为各国广告主获取品牌知名度、赢取他方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经常出现异域文化中的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错误接收和理解,严重影响了跨文化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不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我国出版业应从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出版战略出发,才能促进我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的接轨,保证中国文化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告中呈现的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正华  吴芳萍 《今传媒》2010,(12):96-97
广告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了促进销售功能以外,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个地域的广告必然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彰显着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哲学和价值体认,该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儒家文化传统已成为我国广告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广告创意、中国民族文化特点与广告创意以及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与广告创意入手,探讨了民族文化与广告创意的关系,认为只有建立在尊重民族文化心态基础上的广告创意,才能实现广告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它也成为了现代影像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机遇。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价值,拟提出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合理整合的途径来发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孙顺华 《新闻界》2005,(6):64-65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的今天,营硝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商品营销寅传手段——广告的跨国传播也日益频繁。广告的跨国传播实际就是跨文化传播,它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传播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下的群体又有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使跨国广告传播难免遇到“文化误渎”、民族情感、国家权力等敏感问题,本文就此试结合耐克“恐惧斗室”广告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宁大鹏 《大观周刊》2011,(16):110-110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广告不但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创作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广告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